■报告亮词
人才;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
■ 五年来———
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
■2018年———
将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将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毫无疑问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就人力资源发展和人才培养激励模式等各抒己见,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人才投入和收获而喜,更为激烈的人才竞争出谋划策。
当提到人才发展战略时,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提到一组数据:过去很多年轻人以到欧美等地留学为人生目标,去了就很少回来;近两年,情况大变。以2016年为例,回国人数达43.26万人,比2012年增长16万余人,更多人选择学成归国;仅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就吸引了约7000名优秀专业人才回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国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
“这表明世界人力资源格局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丁光宏说,人才资源是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资源,比矿产等自然资源更重要,“现在国际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抢夺’人才之势异常激烈,我国应未雨绸缪、积极构筑人才优势。”之前,他和多位专家到上海市科委调研,那里已初步建成一个国际人才库,囊括了近年来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尤其是华裔科学家,但人才库目前的工作还比较基础,有待于深入推进。“近十多年来,我国在吸引人才方面推出很多好政策,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提供了高质量资源;今后,引智计划还有待于继续推广。”他建议时刻跟踪全球高端人才市场变化,建立国家层面、功能完备的国际人才库。
扎根工厂37年,从一线工人到高级技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总工艺师李斌,在小组审议发言时再次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报告对今年工作建议中提到‘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要实现这个目标,人力资源非常重要。”李斌说,他做过调研,上海现有500多万产业工人,其中劳务工、农民工超过40%。通过访谈、交流和观察,他发现,由于教育等原因,多数产业工人对技能的重要性和职业生涯发展认识不足。
“2016年,我国7.7亿多从业者中,技术工人有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万,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总数的6%,但实际上技能最高的高级技师占比并不多;而1.65亿人中,一半左右是劳务工和农民工。”李斌说,企业发展需要技能工人,需要一支讲信用、有理想、敢担当、与企业同命运的工人队伍,希望大专院校、工程院所、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为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在人才流动方式上,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发现,很多单位之间的“人才大战”存在一些误区———不惜重金,但最后却留不住人。她建议,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才战略更应依靠自主培育人才,把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放在首位,尤其是青年人才,实行“引育并举”;并完善和加强人才引进后的使用环境建设,使才尽其用。(记者 李静 祝越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