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资源 > >> 规划指路 看资源型城市如何蝶变

规划指路 看资源型城市如何蝶变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山西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10-30 10:27:39
“十三五”期间,我省13个资源型城市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一项重大课题——

1 对接机遇 抓紧转型“窗口期”

  不同的城市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生命体”,他们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变迁呈现出不同的城市气质,勾勒出不同的发展轨迹,这其间,有茁壮的成长,有收获的成熟,有沮丧的衰退,更有令人欣喜的再生。

  近两年,全省转型逐渐加快步伐,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然而,转型虽以磅礴之力推动山西快步奔跑,但我省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占比大,整体省情之下是彼此不尽相同的地域特征,因此,我省资源型城市“提质升级”的良方必然各不相同。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为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引导其逐步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依赖,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我省制定出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有针对性地为13个资源型城市做出先行一步的转型指引。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划,我省有13个城市被列入资源型城市。

  201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强分类引导培育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我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充满信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民盛赞《意见》“句句含金、条条给力,每一处背后都是倾斜政策,构成了集成式、升级版的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我省已有的基础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资源型城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转型基础。

  去年至今,我省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转经济下行局面,全省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变化,转型态势正在形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窗口期”,时不我待,我省资源型城市一定要把握机遇,全面升级转型。

2 寻根溯源 核心在资源依赖

  今年2月,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四个指数,从转型压力、转型能力、转型预警、创新这四个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了定量判断。

  从这四大指数来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具有一致性的是成长型资源城市压力最小,成熟型城市环境压力突出,衰退型城市压力最大,再生型的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社会遗留问题比较严重。

  我省13个资源型城市中,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共有11个,占比达到84.6%,逐步进入资源枯竭阶段趋势更为明显和集中,转型发展涉及面大、影响面广。纵观全省转型进程,资源型城市长期面临的立体性、深层次问题,核心根源在于资源依赖。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存在资源依赖,这是一个长期的突出现象。首先,资源型城市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占GDP比重过高,约占60%以上。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由于“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性尤其是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缓慢。

  最关键的是,资源依赖造成对创新等高级要素的挤出效应。成长型城市时期,资源型产业发展处于投入产出比不断提升期,资金不愿意转向其他行业;成熟型城市时期,资源型产业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盈利能力较强,资金不愿意转向其他行业;衰退型城市时期,资源型产业通常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抽出大量资金发展其他产业。对要素的挤出效应,是造成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根源。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民生短板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伴生难题。煤炭开发的负外部性导致资源损耗和生态破坏,同时也带来安全生产、收入差距、就业稳定等民生难题。

3 分类引导 推动城市发展

  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我省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促进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成长型城市处于发展初期,资源保障潜力大,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发展安全绿色高效的资源开发方式。依托晋北煤炭基地建设,打造我省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支撑。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电一体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合理处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矿区和地方融合发展。

  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成熟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稳定阶段,资源保障能力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支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积极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特色优势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衰退型城市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着力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全面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重塑发展新动能,打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攻坚战。加强枯竭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工作,同时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拓宽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建立健全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大力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城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再生型城市基本摆脱了资源依赖,经济社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是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能源资源粗放利用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鼓励创业创新,努力聚集新要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依托技术进步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领域,打造若干有影响、有特色的创新中心。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人文城市。

链接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的综合分类,我省共有13个资源型城市位列其中,涉及到全部四大类别,分别为:成长型城市朔州市;成熟型城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古交市;衰退型城市霍州市;再生型城市孝义市。其中,地级市共有10个,占到全国资源型城市126个地级行政区的8%。
相关热词搜索: 资源型城市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