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资源 > >> 土地资源“变现”扶贫资源 四川打造国土资...

土地资源“变现”扶贫资源 四川打造国土资源扶贫三大模式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09-19 10:05:12
    日前,我省召开全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针对各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在资金整合、深化改革、盘活资源等方面下功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山区,资源禀赋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贫困地区的土地面积广大,土地资源要变现,必须有一系列配套。

  近年来,我省国土政策、项目、用地不断向贫困地区倾斜,打通增减挂钩、矿产开发、土地整治和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的通道,创造条件为脱贫攻坚筹措资金,探索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土地整治项目更多向贫困地区倾斜、矿山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国土资源扶贫形成三大模式。

  本报记者 寇敏芳

  模式1

  增减挂钩扶贫

  指标异地流转,为贫困地区“开源”

  切片:今年3月,屏山县同宜宾临港开发区签订协议,连续4年每年流转1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每亩单价32.5万元,共计1.3亿元,将全部用于屏山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同样在3月,总投资70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项目落户宜宾临港开发区,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建成后,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7亿元。这100亩土地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为项目提供了保障。

  这是我省今年首个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异地流转项目,也是增减挂钩异地流转的一个缩影。5月23日,成都市分别与广元、广安、达州、巴中、凉山等5个市州签约,成都共购买5市州的贫困地区节余指标1万亩,可为贫困地区筹措建设资金29.5亿元。至此,我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协议资金总额已达50多亿元,流转量和筹资总额均居全国首位。

  增减挂钩是将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的建设用地。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

  2016年,成都市高新区以每亩29.5万元的价格使用了巴中市4500亩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总金额达13亿元,巴中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结余挂钩指标的地区。

  从2016年的探路,到2017年的全面铺开,增减挂钩扶贫模式越来越成熟。财政紧张的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开源”的渠道,更多资金被投入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中来。

  今年,国土资源部下达我省的增减挂钩指标达到12万亩,居全国第4位。我省争取将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的范围扩大到88个省级贫困县。同时明确发达地区购买贫困地区节余指标的任务,相应缩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搭建节余指标流转信息平台,有效促进发达地区主动购买贫困地区节余指标。

  模式2

  土地整治扶贫

  推行“土地整治+”,洼地变投资洼地

  切片:通江县鹦鸽嘴村利用整理出的2000多亩土地发展葡萄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村支书黄吉祥介绍,鹦鸽嘴村已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户农户种植葡萄1500余亩。鹦鸽嘴村用流转出来的土地发展葡萄产业,农户既有土地租金保底,又有打工收入,还有入股分红。投产农户在2016年时户均增收超过30000元。

  地处秦巴山区的鹦鸽嘴村,过去田块分散、坑坑洼洼,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2011年,鹦鸽嘴村启动土地整理项目,整治后的鹦鸽嘴村由洼地变成了投资洼地,很快就吸引了葡萄种植业主。

  近年来,省国土资源厅推行“土地整治+”理念促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和基础作用,整合涉农资金,将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精准扶贫、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多项目标的“1+ N”综合效应。

  为了让贫困地区享受到更多土地资源红利,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我省在贫困地区安排土地整治项目554个,总投资达69.38亿元。建设规模528.87万亩,占全省总量的70%,几乎覆盖所有贫困县。项目区受益群众120万余人,人均收入增加600余元。

  今年,我省土地整治项目仍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四大片区”开展的70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6.93万亩,可惠及40万贫困人口。

模式3

  矿产开发扶贫

  土地补偿入股,鼓励矿山企业参与扶贫

  切片:今年,我省在南江县坪河镇开展石墨矿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该县3个贫困村361亩集体土地补偿费共600多万元作为资产入股,人均年收入预期可增加1000元左右,并提供600个就业岗位。“预计可以解决当地半数以上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望帮助21户102人脱贫。”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具体来看,通过引导矿山企业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建设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优先保障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建房等所需建材和矿产品,促进贫困群众与矿山企业和谐共进。另外,鼓励矿区村集体及群众以征地拆迁款、补偿提留款等入股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我省的矿产资源大量分布在贫困地区,“这些地方生态脆弱,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开发助推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明确了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原则,即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科学设置矿业权。

  其中,在成矿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加大勘查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积极开发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和新型建材等新兴矿产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相关热词搜索: 资源四川国土资源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