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大省,贵州资源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滞后,矿业经济集中度不高,资源深加工和就地转化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矿山环境的破坏。针对此,贵州省委于2012年正式出台《关于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意见》,围绕“政府管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平台交易资源”的思路,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的发现,获得了2013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这一成果是地方政府、地勘单位、企业‘三位一体’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具体体现。” 贵州省地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以管理、规划、服务、协调为主导,省地勘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而民营企业鹰泰集团则是矿业开发的主体,三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良性互动,实现了共赢。在这一机制的激励下,截至目前,贵州首批12个整装勘查项目成果显著,共新增铝土矿7亿吨、锰矿3.4亿吨、磷矿30亿吨、金矿164吨、煤炭31亿吨、地热水4000万立方米/年。同时,页岩气调查评价全面完成,预测资源量达13.54万亿立方米,跃居全国第三。习水页岩气勘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贵州境内成功实施深井水平压裂,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页岩气钻井,现已进入试采,日产2万立方米销售到遵义市。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贵州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杜绝市场之外有“市场”,交易背后有“交易”。所谓矿业权,简单地说就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过去,贵州矿业权多以协议出让方式实施,不仅造成机会的不公平,也为权力寻租留下太多空间。近年来,贵州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国家规定允许协议出让的严格控制和规范,其他一律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行。今年1至6月,全省共投放矿业权196个,以招拍挂方式投放182个,占投放总量的92.8%。
针对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现象,贵州今年进行了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清理,截至今年5月底,共清理出700个 “圈而不探”探矿权,并已按探矿权级别提出分类处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