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中小企业出现了新一轮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摆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关调查材料显示,造成企业资金困难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二是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受地理区位环境和能源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大中型企业和大的项目门槛较高,形成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社会信誉相对较差、融资能力有限。三是部分县域中小企业整体资产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四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帮助金融企业催要不良贷款,导致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首先中小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产品结构改革,突出经营特色和产品优势,同时提高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透明性,方便银行进行资产调查,努力打造企业与银行的“双赢”局面。其次,银行机构要深化信贷管理方式的改革,因地制宜发放贷款。把龙头企业作为信贷企业增长点支持,在恰当的环节注入信贷资金,启动整个“产业链”,起到“一着棋活,满盘皆活”的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银行的贷款投向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在内部制约上,应推行信贷质量制约与效益激励并重的方式,考核内容向中小企业贷款率、贷款运用率、新增贷款占比率、贷款收息率、贷款回收率等全方位延伸,激励信贷人员本着宜少则少、宜多则多、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适时组织发放和收回贷款。
政府要积极参与构建立体化信用体系。政府要做好银企联谊工作,为银企联谊充当桥梁:一方面引导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对各种逃废债务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职能,监督和协调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二是要加大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努力探索、创新各种有利于扩大贷款投放的制度,降低贷款投放成本和信贷风险,协助银行机构建立起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构建起由政府、银行、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