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财税工作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全省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精神,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全局、长远和战略的高度来理清思路、谋篇布局,积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关键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划清“为”与“不为”的边界,权衡好政府的“宽度”和市场的“广度”,着眼于实现宏观、微观、社会政策三者的有机统一。围绕“宏观政策要稳”,要转变工作重心,重点放在维护公平竞争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和支持转型升级等方面,确保稳定的宏观政策预期,向社会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围绕“微观政策要活”,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增强市场主体发展动力和内生活力,推动企业创业创新;围绕“社会政策要托底”,要立足基本国情和财力实际,守住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改善民生导向,确保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财税部门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两个大局,在政府决策时发出专业、理性、客观的“财税好声音”。要善用超前意识和底线思维,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把空间预留得更大一点,有效防范财税金融风险。要注意培育稳定、优质、广泛的税源,建立健康稳健的收入结构和增长模式,尊重市场规律,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高增长,巧立名目,甚至去收“过头税”。出台任何一个政策、提高任何一项标准,都要考虑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和政策可持续性,避免脱离国情省情、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承诺、高福利”。
三是微观与宏观的关系。财税部门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财税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委政府的每一项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都离不开财税的参与和支持。财税部门要在做精做细做专微观操作的基础上,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宏观性思考和前瞻性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既要有“小算盘”,更要有大思路;既要算好“一亩三分地”的小账,更要算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账。要学会跳出具体事务和微观操作,进行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点及面、过了今天还要过好明天,洞悉财税与外部的联系,探索财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四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要把握存量、增量两种思维,坚持存量增量一起抓,既要努力做大财税经济蛋糕,保证稳定的增量投入,更要注重加强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激活盘活存量,把政府性存量资源、资金、资产的效益真正发挥出来。税源培植方面,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引进外来优质企业,生好增量优化之财;更要坚持“亩产论英雄”,利用财税杠杆,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留住留牢本土企业,培稳培厚老财源,生好存量提升之财。存量资金方面,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各类闲置和沉淀资金,切实消化和压缩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要创新资金保值增值方式,在依法依规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拓宽理财渠道,适当提高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比重,择机开展竞争性存放工作,切实提高存量资金的理财收益。
五是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坚持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将服务贯穿于管理全过程,避免顾此失彼。既要坚持服务至上,研究政策、安排资金,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来考虑,形成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满意导向,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又要守牢原则和底线,善于说“不”,不能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刻意迎合不合理、不合规、不切合实际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切实将管理型思维转变到服务型思维上来,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适应在“聚光灯”、“监视器”和“放大镜”下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