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银行业将挥别暴利时代 息差收窄预期促转型

银行业将挥别暴利时代 息差收窄预期促转型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9-07 00:00:00

        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共吸金5453.24亿元。不过,上市银行“增收不增利”也是有目共睹的,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从去年同期的近40%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8.56%。此外,多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有所抬头。分析认为,银行业将挥别“暴利”时代。

   

       工商银行仍旧“最赚钱”

   

       工行一直以来都占据“最赚钱银行”的头把交椅,今年也不例外。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工行净利润达1232.41亿元,成为16家上市银行中最能赚钱、规模最大的银行。此外,建行净利润也超过千亿,上半年该行净利润为1062.83亿元。

   

        不久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6616亿元,以此计算,16家上市银行就占了82.4%。四大行更是以3815亿元的总利润占据了中国银行业的半壁江山。

   

        平安银行盈利增速最快

   

        各家银行的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分化,增长最快的超过40%,最慢的仅为个位数。增速最快的是刚刚更名的平安银行,上半年其净利润67.61亿元,增速高达43%,平安银行与深发展银行的合并完成是重要原因。

   

        在股份制银行当中,以超过40%高速增长的还有华夏银行42.36%和光大银行40.28%。国有银行由于基数较大,净利润增速相对较慢,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增速最慢的是中国银行,其增速为个位数的7.58%。

   

        农行重回“老三”位置

   

        在转型过程中的银行仍然依赖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来获取利润。从规模上看,工行以2040.58亿元的利息净收入位居第一,增长16.9%,占营业收入的77.6%。农行净利息收入1676.85亿元,占比79.6%。

   

        经过上半年的发展,四大行也重排座次。在总资产、总负债和利润这三个关键的财务数据上,农行均已超过中行。这意味着,自2010年年中上市之后,农行终于反超中行,夺回“老三”的位置。

   

        北京银行最节约成本

   

        尽管盈利可观,但是银行也非常重视成本控制。在今年银行中报中,上半年北京银行人均创造净利润84万元,成为人均赚钱能力最强的银行。

   

       尽管人均创利最高,但北京银行19.45%的成本收入比创下201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低。2012年北京银行合并支付员工薪酬10亿元。与之同量级的南京银行合并支付员工薪酬7.99亿元,人均22万元,宁波银行人均18万元。

   

        业绩逆市高增长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深沪两市247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1.6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4%;实现净利润约1.02万亿元,同比微跌0.5%。

   

        与整体上市公司相比,银行业绩可谓逆市增长。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453.24亿元,业绩平均增速达到28.56%,股份制银行表现最为优异。相对于上市公司上半年净赚的1.02万亿元,银行业的5453亿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上市银行交出的半年报不可谓不靓丽,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与利率市场化提速的双重压力,银行中报也透露出些许的隐忧。上市银行不同程度地出现净利润增速下降、不良资产上升的情况。各家银行如何在转型过程中,控制和化解经营风险,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净息差收窄

   

        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息差水平,尽管从同比来看上半年银行的息差仍出现普遍上升,但从季度环比来看,息差已经形成下降的趋势。中报显示,除了兴业、华夏、建设银行等几家外,大多数银行的净息差都在环比下降。

   

        事实上,上半年各大银行亦针对此做了相关部署,优化信贷结构。比如建行上半年将信贷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贷款、涉农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优势业务领域,但依然难消未来净息差收窄的压力。

   

        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银行业的净息差较一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净息差表现最优的为宁波银行为3.47%,净息差在3%以上的银行还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文兵表示,从银行中报来看,尽管银行业息差从同比上看仍在扩大,但是若从季度环比看,银行的息差正在缩小,而环比数据更能体现趋势性变化。例如,交行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虽然同比上升了6个基点,但环比下降了5个基点。

   

        中间业务增长乏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临近,“掘金”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致选择,手续费及佣金更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项业务。然而,上半年股市、基金等投资市场行情持续惨淡、监管层规范银行收费等事件使得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增长乏力,甚至有银行收入下降,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极为罕见。

   

        中间业务表现平平亦有损今年上半年银行的业绩表现,大部分银行中间业务增速低于其整体业绩增速,大行尤为明显,比如中行,该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2.50亿元,同比下降7.24亿元,降幅2.07%,而该行上半年的业绩增幅为6.8%。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微增3.30%至492.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72亿元,该行同期业绩增幅为14.5%。

   

        中间业务增长承压的还包括股份制银行。以民生为例,民生银行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0.30亿元,同比增加21.11亿元,增幅26.66%,低于其近37%的整体业绩增幅。

   

        人民币结算业务减少、基金代销负增长、监管层加大价格管理力度等因素是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致使工行部分业务大幅收缩,特别是担保及承诺业务规模同比下降50%,与资本市场高度相关的中间业务也下降较快。农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张克秋指出,中间业务增速放缓,主要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国际结算和人民币结算业务出现行业性减少;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代销基金出现行业性负增长;银行减免了部分收费项目,影响了手续费收入。

   

        资产质量承压

   

        除了上述两点隐忧,在净息差收窄及业绩下行的同时,资产质量能否保持稳定也是银行面临的另一大压力,亦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多家银行不良贷款“双升”

   

        在16家上市银行中,大部分都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现象。记者统计发现,有7家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出现“双升”。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兴业银行之外,其余15家的不良贷款率均在0.5%以上,占比达到了93.75%;同比来看,去年中期仅有13家的不良贷款率在0.5%以上,占比为81.25%。

   

        在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最多的是工商银行,其不良贷款余额751.25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1.14亿元;不良贷款率增长最多的是平安银行,截至今年6月,比年初增长0.2个百分点。

   

        制造业和外贸企业成不良集中行业

   

        中报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良贷款的迅速增长给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压力。其中,工商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25.91亿元;平安银行上半年的新增不良贷款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以温州分行为主,其期末不良贷款余额占全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7.61%。浦发银行也披露,新增不良贷款集中在温州和杭州地区,其他地区的贷款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记者注意到,从中报各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情况看,不良贷款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总不良贷款近50%。


   

        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压力增加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对银行不良贷款形成较大压力。上半年国内一些企业经营受到影响,长三角等地区外贸出口下降也使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压力加大。姜建清表示,下半年工行不良贷款指标不会出现较大变化,资产结构将保持稳定,总体风险可控。

   

       中行行长李礼辉说,下半年中行会继续清收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同时主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预计下半年信贷成本可能较上半年略升,但全年预计保持在和去年差不多的水平上。

   

        未来不良资产提升将持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未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升将会是长期趋势,跨度或将持续十年,而中报透露出的不良资产问题也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逐渐扩散。就贷款分布行业来看,钢铁、水泥、光伏、煤化工等行业仍将是银行不良资产“重灾区”。就贷款分布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贷款不良问题也相对严重。他认为,就中报数据来看,部分股份制银行盈利高增长,也是以较大的不良资产风险作为代价。

   

       银行盈利告别“暴利时代”

   

       对比之前整体保持近40%的高速增长,银行业一度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不过2012年上半年银行业可谓“增收不增利”,业绩增速明显放缓。虽然相对实体经济来说,中国银行业今年上半年表现依然不俗,但其背后的重重隐忧使得未来的高速增长充满挑战——专家认为,传统利润来源大户利息收入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逐步减少,同时被视为未来重要来源的中间业务增长乏力,我国银行业或将告别高增长时代。

   

       就连银行高管也坦言未来盈利的不容乐观,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经济环境不理想背景下,银行利润增速必然下滑,且未来很难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也在业绩发布会上预期,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下行,下半年利润增幅或将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方面仍会维持稳定。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报告预测,今年上市银行的平均利润增速或降至16.12%。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今年中报业绩16家银行或许仍可以保持20%左右的业绩增速,但是下半年估计就不太可能了。明年的银行业绩可能更差,银行业的盈利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两位数的增速不一定能维持得住。

   

       息差收窄预期促银行转型

   

       靠传统盈利方式显然是行不通了,息差收窄倒逼银行积极进行战略转型,以实现综合化经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上市银行中如工行、中行、交行等银行拥有保险、基金、租赁等多个牌照。近期,由工行控股的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在上海开业,建行对旗下建信人寿保险完成了增资及引进投资者的工作。

   

       工行行长杨凯生认为,中国银行业要保持盈利持续增长,必须深化改革,调整资产结构、盈利结构。中资银行应尽快走出不依赖规模增长而使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新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明年上市银行的盈利水平或降至同比增速10%-15%左右。虽然盈利增速放缓已是趋势,但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虽然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但银行信贷投放速度仍正常,投放量也比较大;另一方面,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在过去几年中,规模扩张、利率管制以及风险较低是银行业利润持续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这样的发展模式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也会导致银行利差空间的收窄。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将是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汇金连续三季度增持四大行股票

   

       去年10月份,四大行同时发布公告称,收到汇金公司通知,已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一定金额的四大行A股股份,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汇金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

   

        记者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的中报中获悉,今年二季度汇金分别增持了700万股工行股票、800万股农行股票、76.3万股中行股票以及385万股建行股票。至此,汇金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进场,增持四大行股票。

   

       据统计,去年四季度,汇金增持了5305.3万股工行股票、9049.6万股建行股票、1.48亿股中行股票以及3.1亿股农行股票。今年一季度,汇金再次进入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票,分别增持了5032.4万股工行股票、2267.4万股建行股票、8363万股中行股票以及2940.9万股农行股票。

   

        经过今年二季度的增持,汇金对四大行的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截至今年6月底,汇金分别持有35.4%的工行股份、57.14%的建行股份、67.63%的中行股份以及40.13%的农行股份。

   

        国家队力挺银行股收效有限

   

       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的一蹶不振,银行股也跌成了白菜价。截至8月底,有6家银行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利差缩窄、贷款规模增长乏力、不良贷款连续上升等都是悬在中国银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汇金公司的大举增持,历来被视为重要的积极股市政策的干预信号。除汇金外,此前国家财政部及社保基金也以高于二级市场的价格认购了交通银行的定向增发股份,被认为是“国家队”力挺银行股的标志。不过,今年二季度股市持续低迷,且一路下探,“国家队”出场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稳定目的。

   

       对于汇金频繁进入二级市场买入银行股,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稳定市场预期之外,目前银行估值较低,确实是汇金增持的好时机。以工行股票为例,今年1月初工行股价为4.24元,然而,截至6月末工行股价仅为3.95元,下跌幅度近7%。这样的股价也远远低于汇金此前持有的成本。

   

        投资者可逢低吸纳优质银行股

   

        光大银行分析师沈维认为,经历前期下跌以后,当前部分银行股已交易于一倍净资产以下,如果未来经济软着陆预期夯实或市场流动性真实反弹会有利于银行股兑现绝对收益,但银行板块整体仍将同步大盘。银行中报盈利增速放缓幅度有限,这对股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依然疲弱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中观企业盈利,以及由此引发的降息预期仍从根本上制约了银行股在本月的反弹空间。

   

       他还表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行业内部分化正在加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能保持相对好的盈利水平并在行业整合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而竞争力弱的银行则面临盈利和估值的持续回落,在低位仍然可以逐步吸纳优质银行股。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银行的基本面往往滞后于经济波动,下半年将继续温和下行,但是银行股价则往往领先于经济见底,应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氛围中增持银行股,重申三季度“转守为攻”的观点。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依然看好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他认为,短期来看,银行股波动会对保险公司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银行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与险资追求长期稳定的特性匹配。

来源:京华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银行业暴利时代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