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三句话概括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他表示,进入结构转型期以后,尽管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资源、环境、市场的约束有一些增强,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信完成今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也是有条件的”。
增速适度下滑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7.7%,比去年四季度的7.9%有所下降,昨天刚公布的二季度增速为7.5%,继续回落。实际上,从去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就一直在向下调整,已调整了6个季度。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对此,盛来运指出,二季度增长7.5%,其实回落幅度很小,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至7.9%的区间,是比较平稳的。同时,国内就业基本平稳,物价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总体平稳。
盛来运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是进入结构转型阶段潜在生产率下降的一种客观反映。同时,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较缓慢,加上有些国家实行超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倒逼人民币升值,我国劳动力本身自己的价格也在提高,出口难度加大。此外,增长速度的适度下滑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调控的结果。
上半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差异较大。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上涨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为0.9%,仅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盛来运表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靠内需拉动。
调结构实现“稳中提质”
盛来运表示,尽管经济增速回落,但政府显然是意识到这种增速的适当回落是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所以还是很冷静地坚持调结构、促改革。其中一些调控措施,对短期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对长期发展有利。
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特点。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主要表现是今年夏粮产量增长1.5%,再获丰收。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二产高出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比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速度高出2.3个百分点。
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也有新的进展。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即使是传统的产业,也在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终端化发展的趋势很明显。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得到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上步伐比较快,一些新兴产业的业态成长性较好,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此外,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4%。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2.83,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小了0.08。
企业、专家对走势“谨慎乐观”
盛来运透露,国家统计局最近做了一个大规模企业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调查了将近25万家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零售
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对后期走势、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基本面表示乐观。
复旦大学和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德国)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经济调查”也显示,中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为4.1,略高于美国经济景气指数4.0,明显超过欧洲经济的景气指数-47.5,中国经济预期为“谨慎乐观”。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冷暖不均的格局依然持续,制造业仍处于低迷的过程,但服务和消费产品相关行业可能因金融市场回暖而出现业绩好转现象,估计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今年全年中国GDP增长7.6%。他预计三季度的同比增长速度将下滑到7.5%,主要原因是在PPI下降、企业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存货将继续下调、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等。但由于政策适度松动和存货反弹等因素,四季度的增长可能比三季度略有好转,而明年的情况应该会好于今年。
来源:解放日报 黄勇娣/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