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多地、多家银行爆出“钱荒”现象,银行间的隔夜拆借率创下历史新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全部上调,到了5%以上,甚至最高超过6%。与此同时,各种传言漫天飞,某国有大行被曝违约、央行铁血手腕纠偏等等,市场的种种诡异现象让人们不禁发问,银行资金面究竟怎么了?
监管层剑指资金空转 货币政策难转向
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而央行对于此次钱荒,虽然进行了适度干预,但并未进行降准降息,甚至不愿意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反而坚持央票发行,明确释放了拒绝松动的政策信号。从近期有关部门的动向来看,央行收紧资金面的努力,对准的是今年来过快增长的社会融资与迅速膨胀的银行同业业务,二者又指向同一个关键词——“空转”。
6月21日,在前一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创下历史纪录之后,资金利率停止疯涨态势,隔夜拆借利率大幅回落近500个基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了解,6月20日下午,央行很可能启用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同时指示国有大行稳定局面。一位国有大行资深人士表示,当时央行约谈了几家大行,要求我们积极出钱,稳定市场,不然绝不可能出现那么低的价格。
6月份以来,银行间资金利率一直处于历史高位,但央行态度淡定,拒绝“放水”,即便维稳也很低调。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不久,央行的此番“变脸”,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这场中国式“钱荒”的背后,是决策层有意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与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旨在打击资金“空转”,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季节性流动资本需求吃紧 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
隔夜拆借利率的失控让更多的人开始好奇国内资本金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同业拆借利率的骤升背后存在众多原因,包括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纳税、监管规定和理财产品的成熟及供应面因素打击虚报出口导致资本流入量大幅下滑以及银行流动资金的囤积。而临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
过去几年,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央行在市场资金紧缺时的出手相助。然而面对6月20日破天荒的拆借市场利率,央行态度却异常平静。不但没有启动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工具,反而在当天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央行突然“断奶”令市场担忧情绪瞬间到达顶点。部分市场人士将央行的这种坚持解读为央行希望一些高杠杆的机构为此前的过激行为自行埋单。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近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也证实了此种猜想,中国货币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个别银行之所以出现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过度依赖在银行间市场拆借短期资金,而且放贷规模超出了监管机构的限制。银行业应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融资问题,而不是指望央行来提供流动性。
“钱荒”引部分银行违约传闻 恐慌情绪致有钱也不借
在6月20日当天曝出一国有大行违约之前,就有诸多银行违约传闻,预示此次“钱荒”的来临。6月6日,有市场传闻称,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本金本应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光大银行选择违约,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6月20日上午,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另一国有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此后随着这些银行违约传闻的澄清,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快速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令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其他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以实现无风险套取可观的利差。
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近几年在银行大肆扩张,一旦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借不到钱了,那么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而近日市场曝出的个别银行出现资金紧张,甚至违约等传闻更是令其他银行胆战心惊。
6月20日,一家国有大行被曝出违约,其后被证实并非违约。该行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实际是部分资金链非常紧张的银行找我们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由于他们资金链存在一定风险,我们没把资金拆借给他们,而给外界形成所谓违约的假象。
票据市场受冲击 波及关联市场
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高度紧张的形势已经影响到了票据市场,目前多家银行暂时关闭了票据贴现业务。据了解,6月票据贴现市场变化巨大,不到半月时间价格已经翻了一倍。6月初,直贴市场价格才4点即4%多的报价,而端午之后,贴现价格一路高涨,中间报价一度突破10个点。
贴现利率高涨的背后是银行资金紧张,很多银行目前暂停票据业务都是因为出不了现金。一家股份行人士从侧面印证了目前银行面临“钱荒”困境。该股份行人士还表示,最近四大行和一些股份行的贴现额度都在压缩,但每天还是会有部分放出来。不过,这些额度都是留给银行里关系比较硬的客户的。
由于票据利率高涨,买家少了,贴现也更难了。一家票据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票据贴现市场利率各家银行情况都不一样,都是每天看银行里面的报价,相差在0.1%之内。邮储银行贴现利率是最低的,其它银行之间的情况相差不大,但是,部分银行当天出不了现金,可能要等一两天。
央行回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银行间市场闹“钱荒”以后,央行首次对货币政策发话。昨天,央行官网像往常一样,刊发有关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日前在京召开的消息。
央行称,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会议强调,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市场影响:短期内对股市不利 理财收益率或相对上升
此次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利率上扬,如果持续时间不长,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而言,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出股市,短期内可能对股市不利。事实上,与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创出历史新高相对应的,恰恰是沪深股指在6月21日创出年内新低。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对其影响不大。不过,如果你有一笔数量较为可观的存款,与银行协商后有可能获得比平时更高的回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可能相对上升。
专家观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7月后“钱荒”状况将逐步缓解
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应当不会持续很久,短期内骤升的利率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银行体系。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高企将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这种状况不宜持续太长时间;加上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进入7月后,资金紧张的状况会逐步有所缓解。
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钱荒是银行自酿的苦酒
当下的银行信贷有两个特点令人惊愕:一是许多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于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被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二是信贷投放中高达八九成是票据业务,说明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间、资金市场里空转倒腾套利。这种信贷狂增百害而无一利,造成市场特别是银行间资金紧缺,埋下了支付风险,抬高了资金成本,最终会成为金融危机隐患。也就是说,这次银行闹钱荒主要是商业银行自己酿造的苦酒。
《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钱荒”根源在于钱生钱游戏
谢国忠在接受《金融投资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流动性紧张从外部环境来讲是美国释放“退出”量化宽松信号的连锁反应。而从国内来看则是整个金融体系都在玩“钱生钱”的游戏。在央行调控的背景下,预计这种利息倒挂的局面仍将持续。谢国忠还强调,在央行调控的背景下,下半年货币走向较上半年将趋紧,这意味着目前这种短期利率与中长期利率倒挂的局面仍将维持几个月,这对于手中有现金的人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银行调控会造成货币相对紧缺,投资短期理财产品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叶檀:“钱荒”是一场主动压力测试
近日,作为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金融市场惊慌不已。叶檀认为,这是一场决策层有意为之的压力测试。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尽头,美联储退出QE3的暗示,与国内实体经济疲软、房价迭创新高,已经决定了央行不可能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若此,必须对未来的风险有明确的预判,金融市场的杠杆率有多高,银行与企业的承压能力有多强,有多少投资者会葬身鱼腹,压力测试必不可少。
国务院金融专家张承惠:钱荒源于银行随意扩张
银行市场资金面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张承惠分析指出,目前的流动性危机,与银行面临季末考核,对资金需求较大,各家银行较为惜贷有关。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