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疲软A股遭遇“寒流”,扩容失度、改革失效让投资者信心随之降至“冰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却又一款阳光私募产品创下了10日净值翻番的“奇迹”。
这款名为“中融联合梦想二号”第1期和第2期的信托私募产品,在7月27日至8月10日的10个交易日内,净值数据分别从1.0855元和1.0838元涨到2.1979元和2.1933元,涨幅分别为102.48%和102.37%。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2.79%。这样的数字,即使是在超级大牛市中也可谓“奇迹”。但这个奇迹背后却很可能隐藏的是证监会屡次表示“零容忍”的内幕交易新模式。
“奇迹”背后的故事1——中融私募紧抓涉矿牛股众和股份
“奇迹”背后的故事自然引来人们的好奇。业内人士纷纷猜测中融私募如何暴富?并罗列出净值计算错误、炒作股指期货、管理人注入资一系列技术层面上的可能。
但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大家才发现中融私募暴富其实是抓到了当期超级大牛股众和股份。众和股份因为“涉矿”,7月6日收盘5.4元,8月21日最高上冲到12.14元,1个半月股价上涨了124.5%。同期,沪指从2223点跌到2106点,跌幅为5.26%,而8月22日,众和股份半年报显示,中融联合梦想二号持有1996.5万股,占总股本的4.09%,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奇迹”背后的故事2——众和董事长叔叔低价卖股 或涉嫌内幕交易
“奇迹”后的故事不单单是如何抓住大牛股。耐人寻味的是,联合梦想二号投资管理人、信托方、相关银行都没有一个公开的解释。
五月底才成立私募产品,就“凑巧”通过大宗交易接到了公司董事长叔叔许木林低价甩出的货,一个多月后股价就开始暴涨。如果说中融联合梦想二号敢于全仓众和股份,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结果,那么市场将不会有人质疑。
但结果恰恰相反,据众和股份董秘室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司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收购厦门帛石股权的工作,现在是敏感期,我们不方便接受机构调研。”对于成为公司第四大流通股东的中融联合梦想二号,她明确表示,该机构从来没有现场调研过公司,也没有跟公司有过任何接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不知道中融私募全仓买入众和股份的胆子是谁给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引发投资者对“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提前知道了众和股份将涉矿的内幕消息”的怀疑。
“奇迹”背后的故事3——结构化私募“中融二号”或是公司高管规避监管之工具
“中融二号”第1期、第2期两只产品都是结构化产品。所谓结构化产品,即投资顾问先拿出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劣后投资人,信托公司按照一定比例最高1:3组织配资作为优先投资人。优先投资人享受固定收益,产品保证其资金安全,劣后投资人则享受资金杠杆放大优势。
“中融二号”第1期、第2期产品都是直接对接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接受个人投资者认购,但按照合同,该产品客户端的固定收益为7%,这意味着管理人的实际收益可以远超过200%。
在技术成面来看,许木林完全有可能在卖出众和股份后取得资金成为“中融二号”第1期、第2期劣后投资人。借助内幕交易的优势,享受资金杠杆放大后远超过100%利润。业内人士称,这种借助结构化私募基金放大内幕交易的收益、规避交易所对“董高监”持股的监管的方法,可谓是一种“创新”。
“奇迹”背后的故事4——“奇迹”光环下中小股民之殇
A股的历史上不乏奇迹,但奇迹和暴富往往并非好事,因为每一次暴富奇迹的背后,往往都是特殊利益阶层通过信息优势或者权力,将资源在证券市场进行再分配罢了,所谓的赚钱效应就像一把小刀子似的,割去傻傻追高的散户身上肉。
还好傻傻追高的散户们不是仅有的受害者。当年43个涨停板劲爆A股的ST金泰,最终将操纵ST金泰“始作俑者”,曾经的首富黄光裕送进了牢狱。
从过去的“借壳”、“重组”,到如今的“涉矿”,利益的诱惑,总会不断制造敢于制造“奇迹”,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对于此类“奇迹”,不要奢望,敬而远之,因为“奇迹”崩塌后的伤害力也更为惊人;对于监管者来说,深究“奇迹”背后的真相,还给股市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尤为重要的。
著名证券维权律师、上海欣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中国证监会应就众和股份是否涉嫌疑内幕交易进行调查,再三表示“零容忍”的证监会在如此富有争议的事件面前不应再沉默下去了。“三公”的市场环境才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治本良方。
来源:中国经济网 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