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贫困问题突出的欠发达地区,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能不能有效地突破,怎样突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一行三会和中央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在一行三局和全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全省金融业取得出人意料的突破性进展,金融杠杆有力地推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增长,金融与经济呈现互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贵州正在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子。
——主要金融指标增速跃居全国前列。2012年末,全省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达到10540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在全国排名第3位;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达到8275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在全国排名第6位;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50.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在全国排名第4位。2013年以来,全省金融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3.5%,增速在全国排名第3位,高于去年同期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创单月新增存款历史纪录;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增速在全国排名第5位,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增速在全国排名第4位,高于去年同期6.2个百分点。
——直接融资快速增长。2012年通过全省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规模达到294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企业债发行额22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8位。上市公司直接融资30.8亿元,同比增长33%。同时,培育储备了一批上市后备企业。贵阳朗玛科技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贵州企业在创业板市场零的突破。2013年,直接融资工作实现了开门红,截至3月末已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66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由资金流出省变为资金流入省。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78.5%,在全国排名第8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5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分别达到1797.9亿元和1428.9亿元,创近年来新高。特别是新入黔金融机构的鲶鱼效应和正向效应正在逐步发挥,2013年一季度,全省19家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表外创新业务筹集资金699.3亿元,其中大部分是从省外融入的资金。
——金融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6%,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32.9%。贵州上市公司实现了“三个没有”:没有ST公司,没有投资发生重大损失的公司,没有出现重大信息失真的公司。上市公司三项主要财务指标,即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均位列全国第一。2013年一季度,全省仅银行业金融机构就实现净利润66.29亿元,金融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金融业正在成为服务业中支柱产业。2012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8.2亿元,同比增长13.9%,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0.98%,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26%。全年金融业贡献税收77.12亿元,成为国税和地税收入贡献第三大行业,2013年一季度全省金融业贡献税收27.6亿元,同比增长26%,已超过去年金融业全年税收总量的1/3。
——金融业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跨越增长。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在全国排位由2010年第18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2位。2013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6%,增速全国第1。
短短两年来,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金融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之路取得显著进展,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最根本的因素是:
一、省委、省政府把振兴金融业作为实现后发赶超目标的突破口,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省委书记赵克志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金融,只有抓好金融才能抓好经济”的理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金融意识,带头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将金融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学习组的重点学习内容,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把握金融工作的内涵和规律。联系省情实际,制订《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召开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促进金融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将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强化政银企“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常态化的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
二、着力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
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坚持“三个并举”,一是引进金融机构与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并举。二是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举。在大力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时,鼓励支持证券、期货、信托、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贵州。三是引进金融增量与盘活金融存量并举。在引进外来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增量的同时,加快盘活农村信用社存量金融资产,促进33家符合条件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三、有效利用民间资本和省外资金。
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地方金融领域,鼓励省内外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入股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参与建立村镇银行,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股权投资类机构。截至2012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0.71亿元和59.42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收资本和担保余额分别达到146.77亿元和197.5亿元。目前,正在抓紧筹建贵州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超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以聚集融资资源、优化融资环境、提升融资服务为基本原则,积极履行信息集聚、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财务顾问、资信评估及相关配套服务等职能,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的融资服务,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2012年3月2日,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亲自出席在北京举办的“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金融座谈会”,与14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涉及500多个项目、总金额3600多亿元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及协议。先后举办首届金融博览会、香港金融招商活动周、长三角金融招商等一系列重大金融活动。两年来累计引进省外资金近3000亿元。
四、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服务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处理好传统融资和新型融资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改革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特邀咨询,省委金融工委书记黄康生多次强调: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适度超前于产业发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胆推动金融创新。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省始终将金融改革创新和风险防范贯穿于金融工作的全过程,坚持通过金融创新全力助推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完善金融工作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配合中央驻黔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工作,推动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地方性交易所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切实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开展“年度金融机构发展贡献奖”评选活动,充分调动金融系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和诚信企业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诚信贵州”建设。
近两年,贵州金融业虽然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金融总量小、融资渠道单一、与经济跨越发展融资需求不适应等问题。从另一方面看,这些问题展示了发展金融业的广阔空间。贵州省委、省政府继续把金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2013年1月17日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陈敏尔省长对全省金融工作提出了“力争总量、力保重点、力推创新、力防风险、力优环境”的总要求,全省金融系统将按照这一总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紧紧围绕贵州经济发展的总战略,以“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大金融创新步伐,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今后一个时期实现“三个打造”:将金融业打造成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贵阳市打造成立足本省、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将贵州打造成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初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周道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