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前虎后狼倒逼创投业踏上转型路
编者按:目前创投行业正经历着大调整、大萧条,可以用融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融资规模大幅度下降,退出收益大幅度下降来形容,整个PE/VC市场环境遭遇寒冬。而与此同时,痛则思变,创投业的新时代也正在加速到来。
创投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只是这变局不可避免地产生于整个行业的阵痛。
目前创投行业正经历着大调整、大萧条,可以用融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融资规模大幅度下降,退出收益大幅度下降来形容。媒体纷纷报道,整个PE/VC市场环境遭遇寒冬。
一叶知秋,2012年,记者的一位在知名PE工作的朋友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
始于去年下半年的IPO停发与目前的突击检查,致使很多PE机构的IPO退出通道又被“堵死”。
IPO退出受阻
创投机构很受伤
在4月13日晚间公布的排队企业审核情况表中,2013年终止审查的企业增至168家,比4月初的124家增加了44家,企业大规模撤单的背后是受伤的创投机构。
业内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榜单显示,在汹涌而至的IPO“撤回潮”中,共有90多家VC/PE机构受到影响,从这份统计表来看,近年来投资案例多的VC/PE机构频频“中枪”。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九鼎投资和中科招商撤单数量不出意外地排在了前两位。
据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如果不能如期上市,还有其他几种退出通道:一是将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人,即寻求并购;二是让大股东回购股权;三是管理层收购;第四种情况,如果企业做得不好,还可以破产清算。
当然,这些退而求其次的退出通道,相比IPO的收益,要低很多。
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安向《证券日报》表示,在以上退出机制中,大部分项目是通过转让股权和大股东回股实现退出的,因为真正能符合IPO的项目毕竟只是少数。如果PE机构完全寄希望于IPO退出而实现高回报,从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现在一些中介机构都在为撤单企业寻求并购。
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廖梓君认为,对于已经瞄准IPO的创投机构而言,接下来谋求并购方式退出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上述业内人士也承认这一点,他告诉记者,VC/PE机构通常不具备公司控股权,而瞄准IPO的公司通常又没有被并购的意愿。同时,在IPO这条融资渠道受阻的背景下,大股东是否具备回购VC/PE机构股份的实力也很难说。
最赚钱时代已过去?
PE机构需反省投资模式
似乎PE机构日子之难过前所未有。
九鼎投资创始合伙人、执行总裁蔡蕾认为,Pre-IPO最赚钱、最火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表示,中国PE行业这几年主要是做Pre-IPO投资,2009年以来的所谓“全民PE”就是Pre-IPO的投资热潮。
也正是在Pre-IPO阶段,九鼎异军突起。
但蔡蕾也清醒地认识到,像很多行业一样,高潮过后就迅速调整。中国的Pre-IPO本来就是一种阶段性的历史机会。
而在刘平安看来,从外部资本市场的环境,特别是很多拟IPO企业撤单的这个角度,说现在是创投行业的冬天,也是对的。但他强调,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刘平安认为,创投业还处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
刘平安向记者坦言,对于九鼎和达晨这样投的项目多、跑得特别快的创投,此番IPO的收紧,客观来说,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但对一些创立晚的基金来说,由于所投资金现在还没有到退出的时候,刚好没有碰上这轮IPO。
对于PE机构的退出,刘平安认为,中国的大多数PE机构需要反省自己的投资模式,不能把退出通道都赌在IPO上,需要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
找钱也很难
PE机构纷纷转型
除了退出难,PE现在面临的募资压力也相当大。
在记者的采访中,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人民币PE募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对此,媒体也报道称,个人和机构LP有限合伙人更加谨慎,实力弱小的PE恐难突破募资困境;依赖第三方渠道募资的局面被打破;境外资金、国有资本正积极参与实力雄厚的PE,强者越强。
当各种募资渠道纷纷收窄之时,PE被迫自建财富管理部门争夺渠道话语权。
如何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令PE头疼的问题。自建渠道成为PE解决募资困境的着力点。目前九鼎、鼎晖等机构均已开设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募资。
自建渠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由于监管的政策和目前各种募资渠道的不可控性,PE机构自建财富管理部门,强化直销渠道,目的是增强控制力并降低募资成本。
不过,刘平安认为,募资说难是难,但如果人脉够广,有足够的LP,资金的问题也并不足惧。
而即使如此,PE机构们早已有意无意地踏上了转型之路。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马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