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有超过44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超过34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6日表示,历经十年左右时间,中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基本确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中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此举被视为对中国传统国库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对于这项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评价说,其真正意义在于“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总体控制,改进公共资源分配,减少浪费和预防腐败。改革的成功表明中国独立进行的国库改革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央170个部门及所属1.4万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330多个地市、2800多个县区,超过44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99个部门,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20多个地市、2500多个县区、超过34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等体现国家重大政策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中央专项资金,也都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历经10多年改革实践,目前已牢固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中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促进了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保障了国家重大决策的有效实施。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动了我国国库管理理念由传统国库到现代国库的历史性跨越,”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由过去各单位分散管理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财政资金运行调控能力显著提升;财政资金运行由“层层转”变为“直通车”,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通过建立新型预算执行信息生成机制,依托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财政资金运行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也得到根本性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建立,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实时、明细、智能监控,每一笔预算资金的支付时间、金额、收款人账号、用途等30多项信息,全部纳入实时动态监控范围,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今年3月份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底前县以上各级所有预算单位、有条件的乡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各部门正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改革,确保如期完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标任务,使中国的国库管理水平始终保持在国际领先行列。
来源:新华网 韩洁 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