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从“单向”到“双向”产业升级已到关键节点

从“单向”到“双向”产业升级已到关键节点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4-08 00:00:00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中国首份《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报告》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处在大调整时期,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由产业创新引发的产业新布局和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在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下,中国产业升级已到关键节点。

   

  该报告分为九章,在分析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商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思路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处在大调整时期,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出现,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一是科技革命正在酝酿新产业出现。生物产业也可能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二是市场竞争正在预示新规则出笼。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转向标准战略,从技术立国转向知识产权立国。

   

  “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全球布局。”报告称,在最近一轮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产业链开始出现变化。前三次的产业转移都是单方向的由上往下的转移,即由经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这次转移出现了双向的转移。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由中国向越南、缅甸、印度、印尼等劳动力和资源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由中国沿海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同时也有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回流。

   

  报告指出,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的传统制造业回归和重复建设,而是全球性制造业重新布局。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新的变化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二是世界经济结构将逐步重塑平衡状态;三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四是世界经济发展主题将锁定“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

   

  中国产业调整和升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中国的制造业要素,比如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在过去几年出现了急剧的上涨,而且这种上涨看不到回落,中国对欧美国家制造业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丧失掉了。另外,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代工企业,多年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可能会被动摇。

   

  在报告发布会现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今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这是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力量对比。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难以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上有一席之地。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期,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时机,就无法支撑中国经济继续深入发展,无法支撑实现“中国梦”。

   

  “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6%,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3、22、11个百分点。另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但我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此外,虽然中国制造业产出约占世界的20%,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仍不是工业强国。

   

  报告称,全球产业结构的转移也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由于中国拥有庞大且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完整的产业链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中国产业具有的长期竞争优势,这也使中国的产业能够围绕做大做强新能源、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以技术领先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从实践来看,依托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可以提供很多经验。”华夏幸福基业副总裁轷震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例如遵循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高———从高到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从“承接”到“整合”到“孵化”的过程,即二三级产业基础薄弱的欠发展地区承接周边的产业转移,之后整合出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根据实地经验,不能一刀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热词搜索: 单向双向产业升级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