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中国经济出现“滞胀”可能性不大

中国经济出现“滞胀”可能性不大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3-28 00:00:00

  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形势可谓“喜忧参半”。惊喜来自进出口数据,尽管有春节因素扰动,但2月出口增速高达21.8%,前两月出口增速达23.6%,为过去三年同期最佳;担忧来自工业数据,2月增长率不到两位数,仅为9.9%。与此对应,电力增长仅为5.5%,表明传统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表现欠佳,突出反映出目前相当多的行业产能过剩。另外,消费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也有轻微放缓,估计3月会进一步显现。

 

  目前对于经济弱复苏的担忧确实存在,但综合而言,目前经济形势还不错。主要是外需升温将带动内需增长,尤其是国内企业家的预期会有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数据在3月会显著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这个逻辑下,根据今年一二月份的情况,结合2010年至2012年一季度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应在8.2%至8.4%之间,甚至超出预期;2012年一季度GDP增速的官方数据为8.1%,但按照笔者方法测算,实际增速可能为7.7%,即2012年一季度确实是基数较低。如果以上推论正确,那么可以认定:自去年三季度GDP增速见底以来,将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速回升。由此分析,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回升,尚需进一步观察。

 

  按照笔者的逻辑推论,加上误差分析,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的理论值或达8.9%。OECD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经济在2013年的涨幅将达8.5%,2014年的涨幅可能会更高。这远高于目前其它机构的预测,也明显高于中国政府今年的增长目标。过去多年的历史数据表明,OECD对中国经济的预测相对比较准确。从此角度看,对今年经济形势没必要过于悲观。

 

  那么,今年国内经济是否会出现过热或者“滞胀”?从目前的情况看,两者出现的可能性均不大。通货膨胀目前还比较温和,但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增幅高于城市的情况下,应对此保持一定的警惕。

 

  关于货币政策,应重新审视信贷规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笔者认为,有充分理由相信,社会融资规模才是决定货币政策动向的真实风向标。基于此,笔者对今年一季度乃至全年的货币发行规模分析如下。

 

  2012年的M2增速是13.8%,对应的信贷增速为9.77%。那么,按照这一比例,2013年所对应的信贷增速应当为9.2%,即信贷绝对额为9万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2月份信贷同比少增907亿元认为是“信贷收紧”,这更多的是由于1月信贷增长过快所导致的“均衡投放”的短期现象。

 

  必须看到,近两年来,社会融资规模代表实际的货币政策方向。2012年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下降6.1%;而2013年前两个月,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到46.8%,较上年进一步降低3.3个百分点。如以这一比例分析,今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将达到19.23万亿元。同样,今年银行实际贷款规模将达16.17万亿,即比2012年增加2.9万亿。如果按照这一预测数据分析,今年前两个月信贷占全年的18.78%。社会融资规模也是如此,而这也完全符合央行均衡投放原则。因此,只要3月信贷投放在1万亿元左右去年同期为1.01万亿元,则前述推理就是合理的。笔者认为,从目前来看,仅仅2月的信贷数据并不表明实际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

 

  从前述分析看,如果今年银行实际信贷增长22%,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息差减少中性假设为10%,那么今年银行业的净利润仍能增长20%左右。当然,由于拨备差异等原因,实际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尤其是四大行的增速会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笔者认为,今年上半年银行股存在着非常稳定的业绩增长,也意味着二级市场存在机会。

 

  总之,尽管扰动因素较多,但目前的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仍将把经济增长放在发展首位。新型城镇化的内核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其投资的本质不会改变。这对于拉动经济无疑将注入强劲的动力。同样,在经济增长未达到一定程度前,即使物价增速在个别月份超过年度目标,也不必担心政府会采取断然措施,毕竟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对目前股市没必要盲目乐观,但也决不能过度悲观。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经济出现滞胀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