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折合人民币26万亿元,其中中国新增广义货币M212.26万亿元,占全球新增M2的46.7%。从存量看,2012年末,我国余额达到了91.42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5倍。美国法律规定货币发行量不得超过GDP的70%。2012年末,我国M2和GDP的比例达到1.88倍,创下历史新高,使得“货币超发论”成为当前讨论焦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同的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货币超发。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超发成为世界性货币超发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原因,汇率制度与美元超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美国经济的比较劣势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大部分流动性通过现行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转移到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国家不得不发行大量的本国货币对冲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能加大货币发行量;二是内部原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大量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日元和欧元是世界三大储备货币,它们的流动范围是全球市场。它们放水“受灾”的是世界各个国家,也就是说,由于货币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由全球各国来买单,虽然也会对本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何况它们还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货币发行,不存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仍在进行中,人民币尚不可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发行几乎全部在境内流动。所以一旦超发,只能由国内百姓买单,带来的通胀压力完全由国内市场承受。
一是货币超发会带来通胀,冲击物价。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我国很多学者的认同,如中国人民银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警示,“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二是导致资产泡沫。货币超发的本质是“货币供大于求”,水多了,会引起洪灾。超发的货币流到商品市场引发通货膨胀,会使商品价格暴涨;超发的货币流到房地产市场,会推高房地产价格,引发房地产泡沫。虽然国家进行了数次调控,但控制效果不明显,也大大增加了经济转型的难度;超发的货币流到艺术品投资市场,就会引发天价的艺术品拍卖;流到资本市场,使投机盛行,就会出现股市泡沫。
三是恶化收入分配,扩大贫富差距。货币超发导致居民银行存款的名义收益率下降,百姓虽然也看到货币收入在增加,但感觉能购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同时,还造成了实际损失,因为当通货膨胀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无形中偷走了百姓的收入,增加生活成本和压力。
那么,既然货币超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如何缓解我国央行扩张货币带来的压力?笔者认为,不妨从引起货币超发的两个方面想办法。一是在保留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同时,不让人民币自我升值;二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如果人民币也能成为世界市场上的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才能真正把流动性扩张到世界。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