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实体经济遭遇发展困境,面临空心化风险,诸多企业举步维艰,一片萧瑟景象。
而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却在百业艰难中独善其身,靓丽异常,极高的利润引来天下侧目。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银行业的利润已过万亿,如此暴利实在让人瞠目。按理说,高盈利向来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亦是一件颇为自豪之事。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国内银行业却对自身高利润表现出安之若素的姿态。近日,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讲话中出现的“为富不仁”四个字更是引人遐想。
为何一直独秀的银行业,却成为千夫所指?在笔者看来,不是中国人习惯的“不患不均而患寡”,而是因为银行业赚钱赚得太容易。倾斜性的资源分配给其带来的利润,就好比一个大学生去参加小学一年级的考试,轻而易举地拿到满分一样。那么,银行业的高额利润究竟来源何方?在银行业暴利的背后,有多少无形的手在推波助澜?
存贷款利差过高为主要来源
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净利差收入高达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为7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90%以上。换言之,一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当中,4/5左右都来源于存贷款利差。目前国内银行暴利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存贷款利差较大。高利差成为暴利主要来源,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2011年,我国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而1年至3年的贷款利率高达6.65%,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更是攀至7.05%。高达3%以上的利息差,保证了银行业的稳赚不赔。换言之,一方面,储户将资金储存在银行里,相对较低且浮动性极小的存款利率就能使银行轻而易举地从储户中获取廉价的资金;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为抢夺银行额度有限的资金形成竞争,无形中就抬高了实际贷款利率。在存贷款利率一高一低之中,丰厚的利差也随之如同无尽的长江滚滚而来。
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利润,向来是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方式,本是无可指摘的。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我国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利差太过巨大,已经呈现出畸高之态。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普遍维持在1%左右。而我国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超过3%,远远高于外国同行。国内银行以低利率吸储、高利率放贷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从储户吸钱、从企业牟利的不良利差格局。换言之,目前银行的高利润,是建立在低质量的民生和低品质的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
由于存贷款利率在我国仍然处在国家管制之下,国家制定利差越高,银行就可以从中获得越多的收入。因此无论是储户还是贷款企业,只能是如同嗷嗷待宰的羊羔一样,无可奈何地接受利率的盘剥,全无抵抗之力。
手续费名目繁多成重要推手
很多人在跟银行打交道时会发现,无论什么业务,八成都是要收费的。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银行本来就是盈利性组织,收取手续费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目前的银行收费,不仅事无巨细,还存在着诸多的重复收费现象。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已经悄然成为目前银行业暴利的一大原罪。
近年来,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普遍呈现出高增长速度,日益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极。根据16家上市银行的201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高达2186.91亿元。而同期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约4611.9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
对于银行手续费与佣金快速增加问题,有银行为之辩护,称以手续费及佣金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向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然而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可达营业收入的40%以上,而中国银行业的这一数据长期以来徘徊在15%左右。当下手续费的增长表明,我国银行业已经在向成功转型大踏步地迈进。这样孤芳自赏的言论,在备受收费问题困扰的消费者面前,恐怕就要贻笑大方了。
银行垄断地位是暴利根源
目前由于体制、政策原因,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加之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有率极高。如此一来,消费者只能是被银行绑架,接受被动性的、带有歧视性的服务。银行的这种垄断地位,才是银行暴利的根源。
近年来信贷总量占比、信贷增速的上升,并没有给中小企业带来融资成本的相应降低,相反融资成本却在持续攀升。这种反常现象的出现,直接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苛刻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资金紧张情况下,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会随之提高。为获得有限的信贷资金,中小企业就要被迫接受利率高达30%—50%的上浮幅度。然而尽管如此,银行信贷资金仍然大量流向了政府投资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贷大户、贷垄断”现象突出,中小企业借贷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中小企业求贷无门,只能转而求助于民间资本。而民间借贷的利息更是“高得没谱”,年息50%甚至更高,已成为家常便饭。由于金融改革还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程度,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地位不平等,而由此造成的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使得一方面银行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
中国的银行赚钱的本质在于它进货时实行计划经济,而出货的时候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民众的储蓄利率不能随行就市,近几年通胀高起,中国的储户实际上拿着负利率把钱送到银行去做生意。现在的金融体制,基本上排除了银行间的成本竞争,也排除了储户和银行的价格博弈,你没办法讨价还价,没办法对比,那么老百姓们把钱存到银行里是聚沙成塔,银行是大赚特赚。
一边是银行业利润高得连自己也“不好意思公布”,一边则是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求贷无门的愁云惨雾。两者之间如此巨大的反差!
高存贷利差、高手续费以及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已成为目前银行业暴利的最主要推手。当然,信贷基础较大、信托与理财等业务的发展等亦都是暴利的促成原因。然而总结其要者,还是以上“三座大山”使然。
银行业的暴利,一言以蔽之,本质上就是通过低利率抢老百姓的钱,加上高利率抢贷款企业的钱获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