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经济增速将进入“七上八下”新常态

经济增速将进入“七上八下”新常态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2-14 00:00:00

        近日,中国银行发布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报告预计,2012全年GDP将增长7.8%左右,略高于7.5%的调控目标。而2013年我国经济将温和回升,GDP增长8%左右,但回升动力依然较弱,CPI将上涨3%左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包括2013年在内的未来若干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经济将进入一个"七上八下"即经济增速维持在7%-8%之间的"新常态"。同时,报告显示,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发生结构性变化,"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经济增速进入"七上八下"

   

        报告分析,支持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高增长的一些因素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过去的发展战略正面临系统性重估和调整。具体而言:第一,拉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三大红利",即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和全球化红利虽然继续存在,但效应开始衰减;第二,此前由"投资-出口"这个外循环拉动的高增长不可持续,但要从外循环转为"投资-消费"形成的内循环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这个动力的切换能否顺利,尚需要时间的进一步验证;第三,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挑战,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面临重估和调整,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宗良预计,包括2013年在内的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七上八下"的"新常态"。

   

       2012年前三个季度,在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中,消费占55%,投资占50.5%,并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三个季度超过投资。与此同时,外需增长乏力,对GDP增长的拉动为-0.4%,延续了2011年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态势。2013年,外部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由"三驾马车"转为"双轮驱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将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政策刺激使固定资产投资维持较快增长。2012年投资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大大快于东部地区,二是地方项目增长快于中央项目,三是自筹资金增长快于国内贷款。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预增21.5%左右,增速将略高于2012年。

   

       从国际环境上看,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和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隐患依旧存在,人民币汇率仍将在波动中升值,不利于外向型企业保持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仍将保持升势,融资成本上升,不利于外贸企业经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存在增多趋势。预计2013年出口增长8%左右,进口增长6%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保持为负。

   

        社会融资总量结构性变化

   

        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持续增长,前10月累计为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0.5万亿元增长了23.8%,显示出2012年货币政策总体中性偏松。从结构上看,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外币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出现了大幅上升。10月,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39.16%,表明金融脱媒步伐加快。

   

        报告显示,2012年二季度以来,企业债券融资和新增信托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则大幅提升两者在10月末的占比分别为23.19%和11.20%。通过债券和信托进行融资的方式已逐渐为企业所热衷,银行信贷已不再是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私人部门的流动性资产逐渐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体现。报告预计,未来社会融资结构将从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逐渐转变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预计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可望达到15%以上。

   

       "影子银行"快速发展

   

       近年来,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银行表外业务持续扩张等直接导致了"影子银行"规模的日渐庞大。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不仅包括银行内部的、以商业银行为依托的表外业务,还包括银行体系以外的其他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工具、业务和机构,以及在监管体系之外的民间金融等灰色地带。报告援引野村国际香港的数据,2010年"影子银行"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等于当年银行贷款余额的17.8%、当年GDP的21%。

   

        报告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一方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挤压了传统的银行融资体系,使得社会融资总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持续下滑。从发展历程来看,"影子银行"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但由于"影子银行"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以外,监管缺位使其可能超出规定范围从事非法高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高利贷等业务,为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巨大风险,有必要对其活动加强监管。首先在消除"影子银行"风险隐患的过程中,要保持流动性的适度充裕,做好过渡性安排和应急预案,维系"影子银行"的稳定性;其次要加强政策配套和监管规范,适时修订《贷款通则》,制定中小企业筹融资、理财业务、民间借贷等方面的法规,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再次,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最后,要加强商业银行自律和监管,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表内外理财产品,逐步减少总量,优化结构,对一些表外融资业务要逐步纳入表内核算与监管。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增速进入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