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该指数最近三月稳步小幅回升,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将小幅温和探底回升。邻近年末,中国经济企稳小幅回升,令担心经济进一步滑坡的人士舒了一口气。
1、PMI指数变更折射出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起效
这一先行指标回暖并非特例,而是近期公布的令人面前一亮的众多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今年以来,制作业PMI走势涌现小幅曲折,在4月份达到峰值53.3%后便一路下滑。不仅连跌5个月,而且在三季度跌破50%枯荣线。这也与今年前高后低的经济走势一模一样。跟着近三个月PMI的稳步回升,中国经济逐季回落态势在四季度已产生扭转。“一落一起”间,“PMI指数变更折射出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起效,以及在改变经济发展方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内活泼力的晋升和经济构造的改良。
事实上,中国经济局势转暖并非只体现在PMI数据上,10月以来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都开端向好的方向发展。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范围以上产业增添值同比实际增加9.6%,比9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1%,到达6月份以来环比最高程度。
与此同时,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0.5%,今年以来首次“转正”。其中,10月当月同比增长20.5%,较9月涨幅扩展12.7个百分点。连续低迷的外贸范畴也传来难得的好新闻:出口增速从8月份的2.7%持续两月上行至10月份的11.6%,同时,入口增速也从8月份的负增长升至10月份的增长2.4%。中国经济已从四季度开始企稳复苏。
2、经济回升为何股市不买账
虽然经济数据反弹,但市场走势并不买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进入年末,市场资金面逐渐紧张;2.12月份是年内解禁最高峰,心理影响不可不防;3.目前待发行的新股数量众多,融资压力严重打压大盘。从走势来看,目前的市场氛围仍然偏空,指数上升空间有限,股指弱势慢慢筑底的可能性较大。
造成中国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原因可以罗列很多,但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特别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改革已经进行了三轮,但收效甚微,高价圈钱、造价上市不断发生。又正是因为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以及内地股市以散户为主要群体的结构,造成了新股发行和上市价格的泡沫,使得各个公司股票在全流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业绩增长跟不上流通股数量增多的矛盾,导致任何一个新股上市,一定出现股价漫漫下跌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思维惯性,不仅带动次新股不断挤泡沫,而且使得银行等绝对垄断的行业,市盈率越来越低,还是要跟着在挤泡沫,羊群效应在那里摆着,中国人的从众心态不仅对散户有效,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同样如此!次新股跌带动蓝筹再跌,蓝筹跌了后反过来次新股又显得市盈率太高,如此恶性循环,带动股指不断下跌,而指数的下跌,又造成与经济基本面的强烈反差,给做空者带来口实,背后一定有更深重的危机没有被发现,找出更多的做空理由,配合股指期货的做空。多方毫无还手之力!
3、中国股市需要新政,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中国股市改革需要更高的顶层设计和更好的配套环境。修补式的改革,不仅难以为继,也不可能靠急功近利的改革就能解决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运动方向已经到了必须转变观念、必须变轨转向的时刻,必须从为市场体系自身片面的扩张服务、为所谓国际化的虚名幻觉服务,转变到为产业升级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大众投资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
在目前的股市制度下,股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中国股市需要新政,需要牢固树立和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股市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小投资者为本,以保护投资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以圏钱者、以权贵资本为本,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目前股市以融资为主、为圈钱者服务的股市功能,改圈钱市为投资市。如果继续权贵资本的暴富神话,中国股市将长期低迷,还将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带来非常恶劣的负面影响,是到了从根本上、从更高层次上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了。
4、传统产业重组是活跃股市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期,国务院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表示,今明两年是八大行业重组的关键时期,这八个行业分别是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
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环保等所有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应当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至少应当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拉动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原本,兼并重组是股市永远的魅力,是活跃股市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我们过去也总是可以看到个别的情况,但却总是不成气候,不能形成股市的重大热点。2008年,当我们第一次提出未来股市看战略新兴产业的时候,就同时提出另一重大看点――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前者我们看到了“第一次浪潮”,而后者却始终羞羞答答。而这一次,我们需要各行业对内向人民开放,需要运用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需要区域经济形成产业集群,只有在综合开发的共同作用下,才可以同时放亮于股市,这样的行情才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相适应。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