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黄益平:2018年中国经济金融新格局

黄益平:2018年中国经济金融新格局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和讯名家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8-02-22 10:22:16
    本文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老师2月4日在“新理念新监管新征程--2018年中国金融展望”上的演讲。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为此次会议的承办方。

  李扬同日演讲:全面展望金融监管与发展新时代

  我今天主要分享对三个问题的看法:

  第一是怎么看待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转型,我们总体的经济模式在转变,背后是也什么东西。我认为是一个什么东西。

  第二我们现在看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可能会怎么走,这个当然跟我们前面讲的这个故事是有关系的。

  最后一部分有时间也想简单分享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问题的一些简单看法。我尽量简单化,因为刚才已经做了系统性的阐述,后面孙国锋所长还会讲,其他几位嘉宾还会讲。

  我2009年到北大工作,到北大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我当时一直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原来在市场上总是能够看到对中国经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很成功,认为是一个经济奇迹。我的同事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很多人都很清楚,中国经济奇迹8%甚至更高,这么多年走过来,也由此产生一些学者、专家,包括一些官员对未来的前景比较乐观,为什么三十年高增长走过来了,未来不能再走10年、20年、30年?总体上来说就是对经济奇迹的一个看法和总结。

  另外一方面也同时看到,很多专家和官员对中国经济矛盾或问题非常担忧。我印象最深的是前总理温家宝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是不平衡的不协调的低效率的,从而是不可持续的。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你会说,一方面是觉得不可持续,觉得问题大得不得了;另外一方面有人觉得我们经济增长做的这么好,还可以走很多年。为什么对同样一个经济判断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所以我到北大以后是花了很多时间一直在做这个话题的分析,2011年我们最后成了一本书。原来我是让2011年书出来,但是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一样的,答应6个月出来,一般起码要花一年的时间,最后他们紧赶慢赶在2012年1月份出来。

  讲的是什么东西?讲当时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极的表现,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我们识别一个主要的机制,把它称为“不对称的市场化”,这个所谓的不对称的市场化,看中国经济、中国市场实际上在市场化推进过程当中是很不平衡的,简单说产品市场基本上不放开,要素市场的扭曲持续很严重。这样一个双轨制,或者是一种不对称市场化策略,在背后是跟更大的一个双轨制的改革策略有关系,国企和民企,改革开放以后基本上坚持一个策略就是把国企要保留下来,不像前苏联、东欧所有的国企一夜之间都被民营化或者是私有化,我们其实是支持它。同时希望非国企创造一个更快的增长空间。这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双轨制,樊纲老师、张维迎老师他们都对这样一个机制有很多阐述。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制,但是后面还有第二个双轨制,就是我说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双轨制。

  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产品可以放开,要素市场还要扭曲?

  最简单的理解,怎么理解第一个双轨制能够持续下去。我刚才说国企要继续持续下去其中有一个基本的条件,我们假定国企相对来说效率比较低、利润率较差,但我们认为它很重要,所以要维持下去,维持下去就需要有一定的支持。一般来说,政府要维持一个产业或者是一部门的运行,很简单办法就是用财政手段。但是我们当时显然没有财政手段,大家都知道90年代初期财政都要破产了,政府要支持一个部门,财政没有钱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干预要素市场,把要素市场给控制住,控制住的基本含义是一方面可以控制定价、另一方面可以影响资金资源的配置。这是我简单说的一个故事,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你可以理解成政府对要素市场之干预支持了国企、民企的双轨制的可持续性。但是它的实质,就是要素的拥有者在不断地补贴要素的使用者。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居民一直在补贴企业,进一步说中小企业一直在补贴大企业。因为谁能获得企业关键就看谁能获得这些要素,谁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补贴;谁往银行存钱,实际上就是被征税。因为利率的压得比较低的含义,价格不是均衡的价格水平。这个在很多要素市场都有体现。

  用土地市场举例来说,一般人都认为土地价格太高,在这我说的土地是工业用地、产业用地,就是到一个地区去做投资,他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大多数了解过去经济发展历程的人都明白,如果你带着一个项目到一个地方去,完全可以跟地方政府谈判,往往会给你很廉价的使用权。这实际上是对要素市场投入的一种市场干预、一种扭曲,相当于是给你补贴。这个补贴最后是有人买单的,谁买了单?

  过去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其中一个政策机制就是居民在不断地补贴生产者、消费者和出口商,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非常强劲,但是结构失衡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就是投资占比越来越高、经常项目顺差越来越高、生产越来越强劲,但是消费比例下降在不断的下降。造成上述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这是我理解的为什么过去几十年,一部分乐观的人越来越乐观,一部分悲观的人越来越悲观的其中的一种解说。

  假如说大家都觉得我刚才说的有道理,我们当时有一个结论,这样的政策扭曲是很难长期持续的。很难长期持续,最后就得有新的变化,我们在当时做的这个研究一个基本结论是,这样一个经济模式你说它奇迹或者是说它失衡是不可持续的,不可持续我们的政策机制就要调整,调整就会带来中国经济的下一个转型,我们成为是从经济奇迹向常规发展。我们过去增长确实很强劲,增长速度很快,当然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动力,但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动力部分是我们的政策扭曲导致的。所以现在扭曲要慢慢的消除,我们会看到经济开始出现转型。

  当时我们提出了几条可能会出现的经济特征:

  第一增加速度会不断的放慢;第二是收入分配可能会逐步改善;第三是产业升级会不断加速,最后一个是经济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加平衡。这是我们在2009-2011年做的一个基本分析,大多数的变化现在现在已经看到了。其实当时还有其他的几点预测,经济周期会变得越来越震荡,现在似乎看的不是很明显,但是这四条我觉得或多或少在中国的经济中可以看到。当时我们把它称为常规发展,我们知道中央现在说叫新常态,最近我们说是叫新时代,其实都是讲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为什么这么快已经看到这些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要素市场开始推动市场化改革,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其实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导致了很多这样的转变。劳动力市场在过去几年很明显的从原来的严重过剩到明显短缺,你可以看到民工工资直线上升,民工工资的上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会带来这些变化。民工工资一上升、成本一增长,很多产业的优势就丧失、增长速度就放缓、出口的竞争力就减弱。收入分配改善这个有很多争议,但是我觉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基尼系数略有下降,最近几年略有波动是有道理的,因为民工工资上升,意味着穷人的工资、收入增长快。工资上升挤压投资回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产业升级不断的加速,这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成本的提高,低成本的优势迅速丧失,原来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的一些产业就难以为继,所以要不断的往上走。

  最后一个是经济变得更加平衡,应该说我们已经看到。而且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中国过去有世界性的经济故事,一个故事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还有一个是投资,集中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这两个故事都在相对减弱,并不是中国在这些市场不重要的,我觉得可能还会比较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下一个世界性的故事,是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的世界消费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很多人讨论,我就具体不展开了。

  把这样一个框架运用到今天对2018年或者是今后二三年经济的看法,我觉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在大家都知道,去年经济增长实际上有所回升,所以也引发了一片说经济企稳、稳中向好。

  问题是我们下一轮会怎么样,现在也许经济从此向好,已经触底回升。当然也有的相对保守一些,说现在在触底,以后底部就在这儿。大家都记得,我们决策部门提出未来的增长轨迹是L型的,L型的轨迹其实大家同意,但是不太有共同看法的是,我们现在这个增长点是在竖的线还是在横的这条线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我们接近横的线,到底是不是,我不是特别清楚。你要问我今年的经济增长能不能平稳?我觉得今年平稳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是就是底现在还太好说。

  几周之前我们在北大有一次辩论,是林毅夫老师和田国强老师辩论这次经济增长减速是什么样的,林老师的看法是周期性的,田老师的看法是制度性的。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并没有抓住这次经济减速最根本或者是最直接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我把它看成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其实就是我前面说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靠低成本的优势建立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产业,但是今天看中国经济这些有竞争力的产业都已经难以为继,也就是说过去支持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增长产业基础,很难再承担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责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经济一般都说是“两架马车”——投资和出口。投资,背后是东北、西北大批资源型的东西;出口,背后是东南沿海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两个行业今年都难以为继,很难承担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责任。这个问题一定意义上跟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有时候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你在成本低的时候可以积累一大批的产业快速发展,因为你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竞争力。但是成本上升以后,这个优势就丧失了,面临的问题是你下一步干什么。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就是低成本优势发挥出来走不上去。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新旧动能转换能不能转过去,是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根本的条件。这个问题我想不是简单一个制度性的问题或者是周期性的问题所能够涵盖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经济格局金融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