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线
扶明高
2016年,江苏银监局积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紧紧围绕“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激活能量”三大主题,引领江苏银行业找准切入点,全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盘活存量:
防控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制定应对预案,妥善应对“三去”影响。从长远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对银行业良性发展长期利好,但具体落实所带来的短期风险和可能造成的资产损失,将直接考验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江苏是工业经济大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过度负债情况较为突出,传统产业去产能压力更大。针对“三去”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及资产损失,江苏银监局将组织辖内银行业机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一制订应对预案。同时,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为银行业守住风险底线,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稳妥退出“僵尸企业”,积极发挥债权人委员会作用。江苏银监局将配合地方政府引导相关银行机构合理评估影响,由债权人委员会制定前瞻性应对预案和清晰可行的资产保全计划,并根据地方政府处置“僵尸企业”的时机和进程,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实施有序平稳的信贷退出,尽量减少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震动。江苏银监局坚持“不看性质看信誉、不看规模看效益、既看当前又看长远、既看行业又看企业”的原则,明确由银行债权人委员会统一研究企业分类。
落实差别房贷政策,加强信贷压力测试与风险监测。针对房地产高库存的现实性和结构性特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针对房地产市场区域性特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城施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购房;对南京、苏州等房价上涨较快地区重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引导改善性住房需求、遏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同时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和风险监测。
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推进住房、汽车贷款等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效盘活银行机构存量资产。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家法人银行机构取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7家机构共发行11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47.61亿元。
多途径处置不良资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一是有效遏制不良贷款。在当前“三去”背景下,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快速上升作为当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二是加大风险预警和管控力度。努力处理好“去杠杆”与“防风险”的关系,着力强化风险管控。
优化增量:
调整结构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效。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江苏银监局出台了《关于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发挥市场出清效用、开拓金融发展空间形成放大乘数效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加经济发展动能等四方面出台了十二条具体举措,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意见以及“三去一降一补”五个实施意见设定的刚性目标和举措,严格遵照“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的核心要求,按照分类施策原则,由债权人委员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集体研究确定增贷、稳贷、减贷、重组等处置措施,支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聚焦重大项目,探索建立产能对接服务平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南京江北新区开发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金融机构业务优势,着力做好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国家和江苏省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资金需求,促进辖内讲信誉、有实力、守法规的企业“走出去”。加大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围绕江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提升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工业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为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创造有利条件。支持苏中苏北铁路、水运绿色通道、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江苏银监局还积极探索建立产能对接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全省工业企业融资对接活动。
补齐服务短板,四方面重点发力。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影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突出瓶颈,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点问题,影响市场主体活力释放的关键环节,加快补齐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三农”等金融服务短板。一是支持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四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推动创新:
激发能量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提升逆周期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一是加强逆周期经营管理。充分利用监管评级、全面内控评价等手段,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完善成本管理、资本分配、资金定价和风险处置机制,不断优化提升逆周期经营管理水平,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二是加强低成本资金吸纳能力。引导法人机构积极运用二级资本债、优先股、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切实加强低成本资金的吸纳能力,并发挥资本乘数效应,增强信贷支持能力。三是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型,提高运行效率。深入推进科技支行、小微支行和社区支行建设,发挥专业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大力发展投行业务,优化融资结构。一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杠杆率。二是督促银行支持债务重组。对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困难的企业,最大限度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支持其渡过难关、恢复活力。三是支持企业并购业务。积极推动银行业发展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综合性重组并购贷款服务,支持优势企业沿产业链开展收购兼并,实现产品、服务、技术、管理以及品牌全面提升。四是继续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展PPP融资服务,有效防范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创新定价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合理稳妥定价。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努力提升客户甄别和风险定价能力,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和收费项目。对必要的收费项目,按照长期综合算大账和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原则,合理稳妥定价,与实体企业共度难关。二是严格规范收费。督促银行业继续降低收费标准,清理规范中介业务,进一步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同时,加大对违规收费的清理和督查处罚力度,禁止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三是创新转贷方式,降低资金过桥成本。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对于生产经营正常、满足贷款条件且没有欠息的企业,通过循环贷款、主动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减少贷款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四是开展银行跨业融资合作专项治理。规范银信、银基、银证等各类合作业务,引导机构去通道、去链条,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压缩时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者为江苏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