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如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如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新华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8-24 09:51:44
导读: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定时炸弹”。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金融业应该如何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如何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态势?央行下一步应该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金融风险?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接受了思客专访,深入解读金融数据背后货币政策发展的走向,以及未来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货币政策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关于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实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应该是量要适度,价要合理。从量来看,今年年初我们确定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也即M2是13%,今年以来M2的增速不断在回落,6月份达到了11.8%,7月为11.8%,增速的有较大回落,普遍低于市场预期。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流动性不够?其实还不能这么看,因为还要看价,价还是要保持一个合理水平。目前看,同业拆借利率隔夜是稳定在2%左右,七天的拆借在2.3%到2.4%左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合理水平。所以从“量比较适度,价比较合理”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流动性总体稳定。

  第二,保持灵活适度,实施预调微调。下半年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也会很大。所以要基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要相机抉择,这也体现出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针对普遍关心的降准和降息问题,我认为,降准还是有空间,也有必要,但降息的空间有限。

  从降准来看,决定是否降准主要还是要依据外汇占款的变化情况。可以说从去年10月份到目前,我们的外汇占款还是持续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外汇占款减少了12230亿元,所以针对外汇占款的收缩,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央行在一季度进行了一次0.5%的降准,二季度主要是采用了逆回购加MLF,也即所谓的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基础货币投放减少的压力。目前而言,如果下一阶段我们的外汇占款持续收缩,我觉得应该要采取降准措施,因为逆回购加MLF毕竟是个短期的工具,需要通过一次性降准来弥补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同时,这样的措施也有利于降低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成本。所以,降准有空间也有必要。

  就降息而言,目前主要还是受制于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汇率两个因素。从通胀来看,食品的价格可能会有一个上涨的压力;同时,PPI,也即工业生产指数从年初以来的负5.9,到6月底已经是收缩到负2.6。工业品这个价格的降幅收窄,实际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通胀是一个考虑的因素。汇率方面,因为在6月份英国脱欧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个小幅贬值,近期有所企稳,实际上下半年整个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美联储是否进一步加息。所以考虑到通胀和汇率因素可能会制约我们的降息空间,所以还是要根据下半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

  第三,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的来看,这几年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还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6月末整个M1,也即企业活期存款部分同比增长了24.6%,7月M1同比增长25.4%,连续5个月保持快速增长。这也反映出企业现在手头的资金还是比较宽裕,但整体上的趋势利率水平的下降和企业手头的宽裕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任然存在。也即存在一个结构性的不平衡。针对此问题,政策就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一个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定向调节作用,包括对商业银行的定向降准,比如对政策性银行采取PSL也即抵押补充贷款,通过这种定向的调节方式继续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这些基础设施薄弱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增加民营银行的数量,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大发展普惠金融的力度。金融供给侧的改革会为中长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新经济

  国家当前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希望大力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促进新动力成长。因为给中国经济巨人“补钙”的关键正是新经济,而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其他相关激励政策。那么金融政策方面,应该怎样助力新经济的发展呢?

  纵览全局,发展新经济需要新的金融支持模式。从美国经验看,资本市场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新经济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力地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融资结构仍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因此尽快提高银行支持新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批准部分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有利于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下一阶段,可以在试点基础上,扩大投贷联动试点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新经济的发展。

  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

  未来的中国金融发展中,有哪些潜藏的风险?这些风险又应该如何防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及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定时炸弹”,在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波动的同时,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进而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带来贬值压力。因此,我国在继续扩大资本项目双向开放的同时,对于部分项目,如个人对外投资等仍应保持审慎和有序开放,避免资本外流与人民币贬值预期陷入恶性循环。

  二是不良资产持续上升对银行体系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而且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剪刀差还在扩大,加快处置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是下半年的重要工作。除了依靠银行自身核销和处置不良资产外,需要增加外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手段和途径,建议试点成立1-2家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同时,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三是有效抑制杠杆率攀升,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今年以来,随着信贷的扩张,企业和居民部门杠杆率进一步提高,尽管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持续降低,但债务总量的增加仍然会加重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负担,影响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扩大,出现因杠杆率过高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适时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要适当提高首付比例,严厉打击假按揭,防范房地产泡沫影响金融体系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 体制改革实体资金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