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转向“以人为核心” 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转向“以人为核心” 解决经济失衡问题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1-13 00:00:00

        “我国传统城镇化在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传统城镇化是以土地为核心的粗放型扩张模式,以物质资本大量消耗为驱动力,导致空间过度集中,环境严重污染,一些城市已经患上比较严重的”城市病“。”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与此同时,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体制因素抑制了人力资本和劳动报酬的提升,也抑制了消费增长。“高成本低收益的这种模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他说。

   

        城镇化必须“转轨”。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远鸿对城镇化的“新”字作出阐释,新型城镇化要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注重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时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让城镇化的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使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一元现代化结构。

   

        倪鹏飞则将“新”字的理解重点放在了“人”上。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重点强调以人为核心,实现人口从乡村到城镇的迁移与人口从农民到市民职业身份转换同步推进,让迁移到城市的居民能够在城市里“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娱有所乐”、“病有所医”,同时享受到城镇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和服务。

   

        他建议,未来一方面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来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非农产业的发展、新型城市的建设,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收入的增长,使人口在城市消费成为可能,进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姜长云则提出新型城镇化应解决经济失衡问题,以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总量的提高为参考目标之一。“新型城镇化应引导出现个性化、标准化、高端化等多样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水平的升级、需求层次的分化和需求结构的转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热词搜索: 转向以人为核心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