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金融助力期待多元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金融助力期待多元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金融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4-05 11:03:12
江南三月,乍暖还寒,春雨如丝。从江西铅山县城出发,沿武夷山公路行驶,在江村与永平之间东转进山,蜿蜒的山路尽头,潜身于山坳间的鹅湖村豁然开朗,不远处粉墙黛瓦、略显斑驳的正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渊源地——鹅湖书院。历经800多年沧桑,当初文人学子慕名而来、接踵而至的鹅湖书院,如今繁盛不再,在春雨中更显孤寂与落寞。然而,铅山县城内河口古镇上的明清古街却是热闹非凡。河口古镇在明清时期商业曾盛极一时。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明清建筑群保护性开发项目启动。古街上的一些会馆和商铺展示着河红茶看拣、连四纸抄纸演示、胆水炼铜图、竹木雕刻等铅山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与工艺。看着尚未修缮完毕,有些还只是水泥钢架结构的古街上依旧游人如织的街景,回想起不远处鹅湖书院的冷清,着实令人心生感慨。 

  其实,这一冷一热的反差,正是传统文化产业化推动与否的真实写照。那么,传统文化究竟该如何传承,文化产业应如何发展,所需资金又从何处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铅山县进行采访,以期一探究竟。 

  “红茶鼻祖”谁人识 

  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铅山而言,现实的尴尬似乎掩盖了曾经的荣光。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武夷山北麓,南临福建,北近皖浙,陆路通畅,水运便捷。“八省码头”这一黄金水道上的绝佳位置,让河口镇从明朝开始就成为全国、全世界红茶贸易中心,全国各地乃至俄、英、印度等国商人都曾不远万里,奔至河口镇贩茶。这便是铅山“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由来。 

  说到“万里茶道第一镇”,便不能不说铅山的河红茶。河红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品种,曾被称为华夏“首次问世之华茶”,然而,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红茶鼻祖”竟在近40年里几乎被人遗忘。 

  上世纪80年代,铅山发现多处矿山,矿产资源的高额利润让茶农们撂荒茶山,国营茶场日渐衰落并停止生产。到2000年,由于缺乏对茶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认识,铅山遗憾地错过了“正山小种”的原产地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和商标注册,高山上种植了400多年的老茶树不仅被迫“改姓”,连价格和市场地位也都远低于山水相连的福建“正山小种”。巨大的落差也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辉煌已成为历史,没落是眼前的现实。 

  在铅山,与河红茶有着相似处境的还有连四纸、木雕工艺等多项传统文化遗产以及鹅湖书院、葛仙山等历史文化景区。曾几何时,有着1200年历史、号称“寿纸千年”的连四纸竟落得抄纸工艺传承人不足5人、技艺濒临失传的地步。同样受矿山影响,以木雕闻名全国的铅山集体手工业联社倒闭,木雕师傅远走江浙地区和福建,当地木雕工艺从此凋敝。如今,为了在明清古街上展示传统工艺,不得已只能从外省再将老师傅请回铅山。面对文化失落的种种尴尬,“带着金碗去要饭”成为铅山人刻骨铭心的感受。 

  “万里茶道”再启程 

  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尴尬,让铅山人痛定思痛,不再等待。 

  尽管财力有限,基础条件薄弱,但铅山县还是义无反顾地重新开启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复兴之路。几年前就由政府出资扶持当地传统文化的工艺保护和发掘,并且在“万里茶道”提出的第一时间积极运筹,成功将河口镇申报成为“万里茶道第一镇”,成立河口旅游文化公司,通过“文化+旅游”的概念,利用产业发展带动文化传承。2014年,铅山县出台《打造“万里茶道第一镇”旅游品牌工作实施方案》,重修《铅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先后规划了河口明清古街保护性开发、辛弃疾文化景观长廊、葛仙山创建4A级景区、鹅湖书院创建3A级景区等多个旅游项目。 

  今年1月,第四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在铅山召开,沉寂了近百年的铅山再次因“万里茶道”被世人瞩目。来自“万里茶道”沿线蒙古及俄罗斯7个节点城市、7个政治民间组织、国内9个省43个节点城市的国内外嘉宾330余人齐聚铅山,共商“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大计。在经历了辉煌与沉寂之后,这条起自武夷山下梅村,贯穿中蒙俄三国的万里茶道,被视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以复兴的姿态,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作为万里茶道第一镇,铅山灿烂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一次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为了给当地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人民银行铅山县支行配合当地政府出台《铅山县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金融支持传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确立以传统民族工艺技艺制作、传统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传统民族文化娱乐等五大行业作为重点扶持行业,通过构建“定向支持”的融资模式,改进和提升对县域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到2015年末,辖内7家金融机构分别与铅山县23家传统文化领域企业签订总额度5.9亿元的信贷授信协议,所扶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2013年同期平均增长了57%。 

  金融助力尚需合力 

  峰会的召开,对于铅山传统文化产业乃至金融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连四纸年产量大概8万刀,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企业目前最大的烦恼就是资金。”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铅山县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的近况并不乐观。 

  2008年,在县政府的授权下,以园林绿化起家的含珠实业扩大经营范围,开工建设连四纸、河红茶厂。然而对于一个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实力并不雄厚的县域企业来说,投入超过注册资本两倍的资金恢复古法制作连四纸技术已经是负担沉重,而连四纸生产对原料、时间、工艺的高要求也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融资渠道不畅,企业陷入困境。含珠实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峰会之后,尽管连四纸的订单增加了许多,但他们却无可奈何,面对机遇只能望洋兴叹。 

  带着含珠实业的烦恼,记者走访了铅山县多家金融机构,看到了传统金融在支持传统文化产业中的“难色”。对传统文化产业的陌生和研究不足,缺乏有效对接的金融产品和明确的授信标准,都导致传统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被弱化。人行铅山县支行行长曹华明坦言,“传统文化产业前期投资大、资金周期长、收益见效慢,除非企业自身实力雄厚或是有其他产业作为支撑,提供抵押,否则很难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资质要求。”因此目前,铅山的金融机构大都偏向选择支持文化产业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部分。 

  尽管诸多制约性因素仍在,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巨大商机越来越被金融机构所重视,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也日益成为了人们研究和热议的话题。 

  建设银行铅山县支行副行长夏晓晴认为,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金融服务的大环境,特别是对产业整体、持久的支持与规划。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工商银行铅山县支行客户经理部朱玲的认同。朱玲坦言,如果能够由财政出资成立相应风险担保基金,银行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气才会更足。农业银行铅山县支行副行长欧阳凌云也从金融自身的角度提出看法。他认为文化企业的金融选择应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他建议将铅山传统文化产业集合起来,通过特色文化金融债、私募股权投资或者创业投资融资工具,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人行上饶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江国珍也表示,未来人行将把重点放在拓宽传统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上,一方面,推广债务融资工具,加强债券市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支持文化内涵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传统文化企业实现上市。 

  傍晚时分,河口古镇的游人逐渐散去。夜色中,宁静的“九弄十三巷”里回荡着信江河潺潺的水声,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兴衰与未来的期待。产业化发展让铅山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也将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多机遇。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金融文化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