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货币政策松紧适度适应新常态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1-08 10:12:44
2014年的最后一天,辞旧迎新的热情并未分散人们对货币政策的关注。这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4年四季度例会发布了会议公告,其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较以往有细微变化。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首次出现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公告中。
这一表述与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工作任务时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求一脉相承。
“创新”成为2014年宏观调控关键词
“强调货币政策操作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实际强调的是要继续增强灵活性。”有关专家就此表示,“货币政策的这一新表述,实际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要求是相匹配的。”
“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提法虽然面世不久,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2014年全年货币政策操作上,这一提法的精神和思路已得到充分体现。
2014年经济运行刚一开局,央行就着眼于流动性管理。为提前应对年初流动性可能出现的波动,1月17日,央行发布《关于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的通知》,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等分支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主要解决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正常流动性供给渠道,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此后,央行继续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微调功能,结合各阶段流动性供求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的力度和频率。同时,根据短期流动性供求复杂多变的特点,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期限,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央行还结合市场利率走势变化,适时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如,三季度公开市场14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先后两次分别下行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既实现了对市场预期的有效引导,也有助于促进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
2014年,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在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扰动的情况下,承担了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9月份,央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
从全年看,从正逆回购,到SLO、SLF;从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到PSL,再到不对称降息……2014年央行不断创设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其“灵活创新”的操作特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稳增长调结构精准发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于2014年的4月和6月两次实施定向降准。两次定向降准的实施范围基本上包括了除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以外的全部金融机构。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两次定向降准很好地发挥了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同样在8月,央行在保持流动性总体适度的前提下,加大支农再贷款力度,运用MLF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进一步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
货币政策亦在操作中体现着改革精神。3月中旬,央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这是1994年以来央行第4次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波幅。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至0.5%,2012年扩至1%。此次“扩幅”释放出的信息是,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相对合理均衡的状态。
11月21日,央行决定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2014年的经济发展可以用“艰难前行”来概括。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一系列政策操作工具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全年稳增长、调结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显然得益于宏观调控的精准、适时发力。
新常态需要灵活应对
2015年经济发展已全面开局,我国经济运行正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发展阶段的变化,意味着发展思路的调整,更意味着宏观调控的适时而变。
有专家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同时存在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宏观政策需要根据经济、金融状况进行微调。即使经济增长略有减速,就业形势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因此不需要采取一些强刺激。2015年需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种基调下,“松紧适度”实际强调的是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需要与新常态相适应,为新常态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稳健、灵活和变革仍将是关键词。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定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未完待续,货币政策运行环境的调整乃至传导机制的变革将在2015年继续深化。
2015年,货币政策将以“松紧适度”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做到松紧适度,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衡量松紧适度的标准就是看政策与经济运行的适合度。从2014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在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可以预期,在经济运行新常态背景下,货币政策将紧密配合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大政方针,适时适度开展预调微调,宏观调控将继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