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蒙古考察调研期间指出,针对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融机构要围绕企业急需创新服务,更直接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和小微企业发展。
不可否认,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形势下,上述表态一方面无疑体现出中央政府维持稳健的政策立场和持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再度引发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
其实,根据早前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政策未来着力点仍在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与之相比较,不难发现中央政府对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并未发生改变。
与此同时,此次表态还释放出一个信号,即突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点关注。虽然小微融资难题并非新近出现问题,但在当下金融环境中得不到彻底解决,其发展瓶颈依然存在。而这其中有关了解企业与金融机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出台政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当然,鉴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显弱于目标,若二季度增长继续回落,下半年可能有更多宽松政策出台。这也正是目前社会各界高呼降准与再贷款的核心所在。人们普遍认为现在降准很必要,且再贷款正在成为新的定向宽松货币投放政策,甚至有人还表示国内短期流动性危机背后正是长期资金供给的不足。
不过在国内应对经济转型期的潜在经济增速下滑问题时,单靠简单的大规模刺激政策恐怕并不能激活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也不会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力度。从制度上看,利率不完全市场化使得金融机构缺乏贷款信贷风险价格补偿机制,再加上法制的不完善和私人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望而却步。
我们认为,从现有的政策导向看,未来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便降准,也可能与今年4月监管层对县域涉农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政策相似,将以定向降准为主。因为这一政策设计有利于在实践中促使新释放的流动性,在源头上就厘定货币的流向;更重要的是,通过核定金融机构投向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贷款规模、新增信贷增长状况等,会使定向降准具有激励相容效应。
但值得反思的是,仅有制度上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相关政府机构如果没有彻底的执行力,抑或创造不出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那么顶层设计必然也会大打折扣。
来源: 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