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我国资本市场终结民资准入“玻璃门”

我国资本市场终结民资准入“玻璃门”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5-29 00:00:00

  让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充当多元化股东的重要部分,可以十分显著地改善国有资本生存状态;看似降低了国资的持股比例,实际上是以更小的成本调动起更多的人财物力

  “国企融资容易,可以谋划全局,民企人才和管理成本低、具有强大活力。国企做不了的,民资来做,互补出效益。”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不断寻求丰富和拓展混合所有制的范畴和形式。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通知称,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业内人士称,部分领域如油气管网,此前属国有资本垄断,此次可以算作第一次正式对民资大规模开放。对此,高明华指出,首批项目名单显示所涉资产的更加多样化,这有利于解决国企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扭曲和行业缺乏活力的沉疴,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实际上,自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混合所有制改革,强调在电信、能源、金融等领域打破垄断引入民资,激发竞争活力之后,政府层面以及垄断型央企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动作频频,许多垄断的“黄金领域”也已逐步松动:截至目前,已有19家民企获准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10家民企获准开展5家民营银行试点;5家民营航空公司获准筹建;5家民营企业获核电设备制造资质;“两桶油”计划引入民营企业参股……

  随着国资改革步入“深水区”,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力度空前之外,地方国资改革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案也愈加密集地亮相,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在“混合所有制”的身上。

  举例来看,重庆国资改革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使2/3左右的国企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多数竞争类国有集团及所属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增量或转让减持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明确国有资本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竞争领域和市场竞争较充分的领域;而广东国资改革方案虽还未出炉,但官方也多次表态明确,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80%。

  “虽然各地实行混合所有制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提出要将竞争性国企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发展混合所有制更强调自有特色,不搞一刀切,这也与国资委此前提出的央企改革一企一策方向一致。”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基本集中在央企和东部地方国企,因此东部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着重分类改革,相较西部地区更精细更具体,有更强的转型升级特点。

  受访的多位专家指出,让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充当多元化股东的重要部分,可以十分显著地改善国有资本生存状态。 

  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混合发展,看似降低了国资的持股比例,实际上是以更小的成本调动起更多的人财物力;节约下来的国有资本可以进入其他更为重要的战略型领域,优化国资布局。

  推动民间资本发展,促进非公经济壮大,是中央多年来一直倡导的政策导向,但现实中,民间资本却频频遭遇各种玻璃门、弹簧门。

  有关专家指出,有政策主张,更需有操作平台。鼓励更多民资进入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其本质是不论资本的主人是谁,只要按照效率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办事,就可以共同公平享有保值增值的机会,就可以得到更好发展。而最容易实现这一融合发展的平台,就是资本市场。

  对此,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上一轮国资改革以来,透明度不够是最受到市场诟病的缺陷之一,在这一点上,健康的资本市场无疑可以成为撬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杠杆。“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借助资本市场信息透明的机制,最大限度打破‘暗箱操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提供了平等的环境,既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也可以促进市场公平,使包括民资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受益。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徐 科

相关热词搜索: 资本我国市场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