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会议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脱农、多惠农。另外,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多位农业专家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农村金融一方面需要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引入更多资金活水灌溉农村金融的旱地。有学者提到“内置”金融模式或为破解农村金融困境提供一种可能。
农村金融需补短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对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资金不愿意下乡,认为农业成本高、风险大,而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不为农村服务,甚至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主渠道,造成农村资金更加匮乏。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河北等地调查了解到,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信用社贷款门槛普遍较高,农民贷款的抵押物不是土地,而是需要县城门面房或者需要公务员担保,农民贷款基本与信用社无缘。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农村资金外流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而且农民贷款较难。
长期在农村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像工商银行等正规银行,它们没有贷款给农民的义务,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不够。
在中国农业银行监事长车迎新看来,农村金融很大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创造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但现在农村的金融产品普遍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整合放大服务“三农”能力。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县域银行业法人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政策。
在农村金融贷款难、贷款贵的背景下,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一大主体。李国祥认为,目前民间金融比较活跃,但资金合作社的风险也较高,如何管理风险是一个问题。据了解,2006年起,国家开始允许做资金互助社,但目前只批了几十家,大部分资金合作社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内置金融或解决土地抵押难/
当前全国各地均在探索创新农村金融的办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多部门协作,与财政结合。
目前,甘肃省推出了解决农村金融的双联贷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银政优势互补”,政府通过较少的扶贫资金作为担保,撬动更多的资金投入。甘肃省政府与农行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地方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对农行发放的贷款进行担保,农行按照内部政策制度要求进行贷款发放和管理。
车迎新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首先必须尊重农村的贫困问题,这不是金融问题,因此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将银行资金与财政资金捆在一起,进行双联贷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李国祥也认为,农村金融不能完全商业化,需要政策支持,但财政资金又有限,“政府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给予农村金融支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涉农贷款财政奖励、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和农村信贷损失补偿等政策,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另外,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国务院会议同时提到,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李国祥认为,现在农机无法抵押贷款,这原本是农民的重要产权,这次会议提到农村金融租赁是一个亮点,不过,他认为最主要的是解决土地抵押问题。
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是土地制度不适应金融,“如何建立与小农土地产权相匹配的金融制度来实现土地抵押贷款才是关键。”
2009年,李昌平在河南信阳郝堂村创办了“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独辟蹊径进行农村“内置金融”试验,经过4年多探索,当地通过发展村民共同体内部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使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经内部融通得到体现,实现村庄内部信用“变现”,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问题,“内置”金融模式显示了破解农村金融困境的另一种可能性。
李昌平说,不同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内置金融”是植于村社共同体的内部,实现土地抵押贷款能力提升,增强村社共同体主体性凝聚力及村两委管理能力。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