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工信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含微型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多万户。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专利的66%由中小企业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背后的原因,社会各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总结来说,主要是企业自身与外在环境两方面。从企业自身的原因来看,第一,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经营风险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其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混乱,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经营目标短期化,一般只有3-5年的规划,没有长期经营计划,生命周期短,加大了银行放贷风险,增加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第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逃废债务,导致融资渠道不畅。近年来,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推进,部分中小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国有中小企业相对较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但还款意识淡薄,导致银行贷款损失增大,而国有中小企业的逃废债务行为使原本就处于融资困境的民营中小企业备受牵连,使其贷款融资雪上加霜。第三,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比较短。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为3.7年,其中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只有不到15%的家族企业在第三代之后还能生存下去。中小企业如此短的生命周期,使得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银行因此而惜贷也是很自然的选择。同时,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往往以个人经验管理和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透明度较低,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报表含有水分或完全为虚拟报表,可信度较低;现金管理不严,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中小企业资产较少,负债能力有限,这些也造成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条规定了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政策和规划,对全国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而我国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众多,导致没有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国家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金融机构不健全,没有统一完整的在资金、资产、财政、税收、信息、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全方位综合性辅助体系;此外,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金融机构中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不足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这样的银行数量规模已远远滞后于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信用担保属于第三方担保,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债权实现,促进资金融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通。目前我国投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基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实际需要;二是担保公司担保费用过高;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十分严格,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四是担保资金缺乏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分散转移能力较差。
对此,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要从中小企业自身与外部机构支持两方面入手。首先,国家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制定一系列能够真正推动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政策和机制,鼓励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这样才能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其次,国内的金融机构,应有忧患意识,虽然现在有国家现行金融体制的保护,金融才能够成为暴利行业,但是,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金融机构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调整战略目标,深化自身金融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未来的经济主体中小企业,那么必将逐步被市场边缘化。最后,由于目前中小企业对于自身建设与提高的意识非常匮乏,因此,中小企业也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企业治理,改善自身信用,发掘信用和人力资本的金融功能,从而才能最终完整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实现诚信社会的历史发展目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