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民营银行试点方案风险自担成监控重点

民营银行试点方案风险自担成监控重点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 经济参考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3-13 00:00:00

  首批5家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出炉。日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披露了这一消息。对于民营银行设立,银监会提出了共同发起人制度,即每家要求不少于2个发起人,首批试点选址在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地区。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对其股东资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核,之后开始受理正式申请,按照成熟一家批复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试点。”也就是说,这5家银行并非是最终确定挂牌名单。

 

  首批5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和民营资本分别来自:浙江杭州的阿里巴巴、万向集团;浙江温州的正泰集团、华峰集团;广东深圳的腾讯、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的均瑶集团、复星集团;天津的商汇集团、华北集团。

 

  银监会要求,在民营资本入股银行时,选择持续经营的良好主体,以自有资金入股,避免代持的情况;对于发起企业的主要控股、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求试办民营银行的终极受益人和剩余风险承担者,应为中国公民且不得持有绿卡外国永久居留权,并且资金可追溯。

 

  “银监会没有先定框架和规则,而是让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然后和顶层设计紧密结合,根据市场意愿,我们从全国几十家上报的方案中筛选出了四种特色的模式,即阿里提出小存小贷模式;腾讯提出大存小贷模式;天津的方案提出公存公贷模式,只做对公业务,不做零售;另外两家银行方案则提出在特定区域,做符合当地小微企业、金融消费者的业务,区域究竟多大还需要依据方案来做说明。”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银监会针对民营银行股东也提出了延伸监管的要求,包括关联交易状况;持续注资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和安排。银监会内部权威人士表示,“中小银行的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最大为20%。在市场准入、监管要求和现有的商业银行没任何差异,但在具体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民营银行注册资本金的规模大小决定了今后业务、资产扩张规模的大小,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从要求2家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就可以看出银监会对民营银行还是非常谨慎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们打算筹建的民营银行主要发起人是正泰集团,筹备了2年多时间,业务对象肯定是针对小微企业服务,区域初定在温州当地。”

 

  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银监会主张银行立“生前遗嘱”,即制定一份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金融机构的破产条例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可能会和存款保险一起推出。”上述权威人士进一步透露。

 

  针对民营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预警,银监会初步做了相关的设计,包括资本充足率、拨备等关键监管指标,设置了量化触发标准,一旦达到触发值,立即启动风险对冲、资本补充和机构重组等措施。

 

  “如果这些关键指标低于一定的下限,我们就要首先限制其负债业务,并要求其盘活不良资产、损失挽回,然后要求增资扩股、注资,在达到了要求之后才能重新开展业务。”权威人士解释说“我们一定要找赔的起牛的人来放牛,而不是让囊中羞涩的人来放牛。如果万不得已某家民营银行发生了严重的资不抵债,资本金都无法对冲债务风险时,我们甚至就会找发起人股东,即实际控制人,要求他用个人资产来抵债,弥补个人储户存款。”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民间资本主要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进入银行业。”

 

  银监会数据显示,目前,民间资本在银行业资本构成中其实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如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由2002年的11%和19%提高到2013年的45%和56%,已有100多家中小银行的民资占比超过50%,部分中小银行为100%民资。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资占比已超过90%,村镇银行民资占比达73%。国有银行上市后,也有不少民营机构和公众持股。

 

  “过去这些民间资本入股都是作为财务投资者,在银行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并没有话语权,无法参与决策,没有让资本说话就不是真正的民营机制。因此,我们这次试点民营银行并不是试点民营资本参与多少,而是在试点民营机制。”银监会内部权威人士说。

 

  按照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民营机制的银行就是要建立“让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让资本决策的经营管理机制,让资本所有者承担风险损失的市场约束机制”。

 

  “未来,不仅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让投资入股的民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引入更灵活的民营机制;还要根据试点情况扩大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阎庆民说。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