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公布的《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至2013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14.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9%,而其增量部分则占到全年各项贷款增量的28%。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至2013年末,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1.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4%。这就是说,去年房地产贷款的增速超过了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
将近15万亿元人民币通过银行流向房地产市场,对房价自然产生了直观的助推。去年,国家统计局逐月公布的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显示,很多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持续的上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房地产一线城市,多个月份的房价同比涨幅在15%以上,临近年底甚至出现了20%以上的涨幅。面对这一波强劲的房价上升行情,一些商业银行曾经表示要收紧购房房贷,很多大银行不仅取消了二套房贷,甚至原有的一套房贷的利率优惠也取消了,因此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政策面上对于房贷收得很紧。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房贷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项目。尽管2013年增加的房贷确实有部分流向了购房者,但很显然,在限购政策更加严格的背景下,这部分零碎的房贷不足以造成房贷的巨额增量。一个明确的答案是,巨量房贷流向了房地产开发商,并通过开发商在多个城市推出的土地竞拍活动流向了地方政府。
这从财政部刚刚公布的2013年度财政收入分布中可以看到其轨迹。去年,我国政府中央一级的财政收入增幅为7.1%,从增长速度来看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与经济增速减退的大环境是相一致的。但是,地方一级的财政收入却有12.9%的增幅,这个增速之所以能出现,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加强了土地拍卖。去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收入达到41250亿元,相比2012年增加幅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4.6%。看来,去年增加的房地产贷款,其大头只能是消耗在土地拍卖中,地价和房价的不断走高,完全是由银行的信贷资金堆砌起来的。
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贷款激增的过程中,无疑担任了最重要的推手。经济增长迟缓,使地方政府产生了财政资金紧张的压力,从而对土地财政产生了更大的依赖。而银行可以收紧对购房者的贷款,却难以拒绝开发商的贷款要求,因为站在开发商后面的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在我国流动性依然偏紧,实体企业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是不正常的,而地方政府做其推手更显示其职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来源: 京华时报 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