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末临近,存贷比考核压力使得各类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均出现了上浮。记者注意到,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和城商行本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浮更为明显。
记者走访新区多家银行发现,目前,国有银行理财产品中,3个月及以内的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多在4%至5.1%之间。如一家国有银行今日开始发行的“乾元共享型”第160期产品期限为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1%。而该行9月20日发行的同类型产品——“乾元共享型”第154期产品期限为3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仅为3.7%,收益率拔高了0.4%。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投资100万元计算,购买第160期产品到期可得理财收益3706.85元;而购买第154期产品只能拿到3446.58元收益,相差260.27元。
而在小银行特别是部分城商行,近期给出的收益率则更高。多款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均达到或超过了5%。甚至还有90天左右的产品,且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5.7%,较之前上浮了10%左右。如某城商行近日发行的一款91天票据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5.7%,而同期工行的一款90天产品年化收益仅为3.1%,两者收益率相差超80%。
银行业内人士崔磊表示,之所以在季末揽存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出现分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间的成本差别、存贷比考核压力的大小和对利润的追求度不同,导致目前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城商行相差1%至2%,市民可考虑将资金适当转向城商行进行投资。
来源:滨海时报 胡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