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第三方理财异军突起步入“大资产管理时代”

第三方理财异军突起步入“大资产管理时代”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1-06 00:00:00

  近几年,伴随居民投资意识的迅速增长,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加旺盛,在带动传统金融机构理财业务规模的爆发的同时,也造就了第三方理财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纵观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并不尽如人意,理财机构鱼龙混杂、盈利模式单一、含有隐藏风险等。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网记者做了一期关于“第三方理财”的专题策划,从五个不同方面盘点国内第三方理财的“林林总总”,为你详细解读国内第三方理财,希望借此为你奉上一道“理财盛宴”。也许你对“第三方理财”还有点陌生,策划“第一弹”中国经济网记者来为你做一个介绍,带你走进第三方理财世界。

 

  “中国式”第三方理财兴起 剑指新富阶层

 

  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独立于金融机构之外,在客观评审、调研、评价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供理财规划,并挑选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的机构。它是金融机构和个人客户之间的桥梁,宗旨是利益公允。

 

  第三方理财市场的日益庞大并非偶然。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了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人民币,高净值人群规模超过70万人。这些人群催生了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方理财成为继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踏足财富管理市场的又一重要力量。纷至沓来的各种第三方机构都希望分得财富的一杯羹。

 

  按公开的数据,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数目已经超过万家。大多数富裕人群现在最急切的是找到一个专业的理财机构,通过投资来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达到资产的保值目的,更甚一步,通过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让财富获得增值, 而这正是第三方理财的初衷。

 

  主打“财富管理”理念 “独立性”大打折扣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看了几家知名的第三方理财平台的官网,“打造你的私家财富管家”、“专属您的理财专家”、“你的财富管家”在页面中最为醒目,可以说财富管理理念正是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一张名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瞄准”的是可投资金融资产高于1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如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定位于可投资金融资产在300万~5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客户以私营企业主、高级白领为主;这批中国高净值人群更加关注“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投资心态更为成熟、稳健,跨境多元化配置需求日益显著。

 

  分析人士称,在当前这种“大资产管理时代”,投资者需要的往往是各种金融产品的组合推荐,需要有理财机构能提供一种“全市场能力”,把市场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配置并推荐给他们。而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在市场上的特色和优势正是这种“独立性”和“全市场能力”。

 

  然而,这种独立性到了中国似乎有点“水土不服”。据悉,第三方理财在国外的模式是“只卖规划不卖产品”,“纯粹”的第三方本身是没有产品的——它只负责调研、筛选和配置。但当第三方理财走进中国之后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卖规划卖产品”,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没有产品的第三方只能依赖于产品供应商——上游供应商供给产品,并从中获取佣金。第三方不再独立,其宣扬的独立性在此将会大打折扣。

 

  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野蛮生长呈现“亚健康”

 

  然而第三方理财势头猛进的发展并未换来市场反应的一路高歌。有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理财机构进入门槛低,既没有监管,注册也不需要牌照,经营还处于法律空白中。

 

  据悉,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针对具体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分别设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进行监管。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产品涉及债券、基金、PE、信托等多个种类,除了证监会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覆盖到公募基金销售这一块外,其他产品都处在真空状态。在理财行业中,只提供投资理财咨询的公司归属证监部门监管,而涉及委托财产管理的理财机构,就不属于证监部门的监管范围。

 

  野蛮生长似乎总会导致营养不良,繁荣背后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亚健康”。对于一个还处在发展时期的第三方理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存在一些诟病。有人说第三方理财机构就如刚刚冲出起跑线的跨栏运动员,比拼的不仅仅是速度,谁能更完美地跨过面前的一道道“坎儿”,才能顺利冲刺,笑傲江湖。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相关热词搜索: 第三方理财异军突起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