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总体思路,随后,金融领域有关利率市场化一直广受关注。
多位银行人士在日前的“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不能再较多依靠存贷差业务赚取收益,而是应该在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调整结构,创新业务。
工行副行长谷澍在上述论坛中表示,从根本上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本质是将市场均衡利率的发现和决定权由中央银行向市场主体转移,使市场在资金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必然会迎来调整经营结构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现在中小银行就靠特色业务赢得客户,未来还要继续加大这一块的业务投入,否则很难立足。”某小银行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小银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只能靠发展与大银行不同的特色业务。
银行应对策略各不相同
去年以来,央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今年7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三中全会后,央行行长周小川还对利率市场化提出了“近期、近中期、中期”时间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包括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越来越近。
银行人士称,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商业银行面临来自盈利模式、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挑战。
谷澍认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将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变动频繁且走向更难预测,经营成本和利息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利率市场化深刻改变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不同银行由于实力不同、业务结构不同、管理思路不同,反应速度和应对策略也各不相同。
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满足信贷资产扩张的需要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依靠上浮存款利率缓解流动性压力,赢得存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由于贷款议价能力不强,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的价格竞争手段来获得客户青睐;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银行过于强调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将导致潜在信用风险增加,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资金价格变动将更加频繁,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也显著增加。对此,建行批发业务总监许会斌表示赞同,“存贷利差会大幅收窄,商业银行传统息差业务盈利能力会有所弱化,同时,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存款利率空间上浮扩大,银行利率定价方式和定价的能力都将受到严峻考验。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这种利率风险,包括道德风险等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存款保险制度一旦推出,商业银行的保费支出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费用。
银行产品创新迎来机遇
谷澍认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市场格局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要下决心实施转型发展,把挑战和压力转化为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拒绝战略转型必然陷入困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谷澍称,银行要积极推进包括体制机制和经营结构在内的战略转型,加快形成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方式。
“具体而言,一是逐步由以信贷资产为主转变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提高资产的综合服务盈利水平。二是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创新包括理财等各类负债替代型产品,把更多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金融工具。三是逐步由以利息净收入为主转变为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四是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等新型渠道的发展,促进传统渠道与新型渠道的协同发展,构建适应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构网络布局。”谷澍说。
许会斌则认为,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大多伴随着金融业的管制放松,金融市场的加快发展,可以预见包括期货、股票、债券各种金融形式的衍生品债券市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加速发展,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会迎来新的、难得的机遇。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坚持转型,才能走出一条业务结构多元化、收入结构多元化、区域结构多元化的道路。只有坚持转型,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盈利持续平稳发展。”谷澍说。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