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七个季度呈上升趋势。在此情况下,各银行纷纷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抵债资产转让工作。专家表示,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外在环境和银行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银行在不良贷款问题上或将继续承压。
风险尚处可控区间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636亿元,较年初增加707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0.97%,较二季度末上涨0.01个百分点,连续七个季度呈上升趋势。
截至三季度末,仅16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就将近4600亿元,比2013年二季度增加超过180亿元,比年初增加约570亿元。除农行和建行外,14家上市银行均出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另外,16家上市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91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左右,低于去年同期的17%和前年同期的31.7%,利润持续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今年以来,部分企业尤其是钢铁等行业表现并不景气,许多企业贷款逾期,有些甚至成为坏账,这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质量。预计到年末,各银行的不良贷款还会继续增加,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超过1%。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不到1%的不良贷款率相比同期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历史数据都不算太高。且现阶段我国各主要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都比较高,普遍在200%以上,完全可以覆盖不良贷款上升带来的风险。
处置不良资产力度加大
随着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也明显加大。今年上半年,上市商业银行有74%的不良贷款陆续被处置,处置不良贷款的规模已经达到近几年来的高点。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宪铎说,不良贷款本身难以生息,还要增加银行拨备、拉低银行的利润水平。对于已产生的不良贷款,银行必然会加大清收力度,能收回的尽量收回,对于无法收回的贷款,则往往要通过对抵债资产的转让来加速变现、回笼资金。
据了解,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买主”。其在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后,通过拆分重组、分类管理、投资经营等方式,寻求资产增值,并适时变现获利。今年以来,工行、建行、农行、中信银行等银行均已通过挂牌转让等方式转让大量不良资产或抵债资产。而在此轮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表现较为活跃,成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渠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从9月21日起为农行进行推介,并于10月22日在葫芦岛召开现场专题路演推介会,涉及11宗抵债资产及99宗金融资产,总额约69亿元,分布在哈尔滨、沈阳、广东、广西、河南等地,参会投资机构达到130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作为普通的竞争者参与其中。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经理丁化美说,一个独立、公开、统一和专业化的全国性银行抵债资产交易平台能够使更多投资机构参与进来,有利于银行抵债资产以更接近市场的价格成交,更加有利于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拓宽渠道消化不良贷款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罗晓鸣认为,尽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利润下降带来的长期影响,银行应警惕不良贷款进一步上升的风险,通过核销不良贷款、转让抵债资产等多种手段提升资产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工行拨备覆盖率为268.87%,比上年末下降26.68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231.85%,比上年末下降56.40个百分点;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348.14%,比上年末降低51.7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对银行来讲,无论是增加拨备还是核销不良贷款,最终都要侵蚀利润。今年各银行普遍加大用拨备资金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这有利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回落。
另外,对于银行通过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转让信贷资产的行为,监管层也表现出了警惕。记者采访了解到,10月1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提请关注近期清理整顿交易场所各类风险的函》,指出,“截至目前,银监会未批准任何一家金融资产交易所从事信贷资产(债权)交易业务,商业银行在此类交易所开展委托债权交易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均属违规行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该函下发后,许多银行担心在金融交易所转让抵债资产属于违规行为,相关业务多已暂停,已经达成协议的业务或要通过拍卖行渠道完成。
郭田勇认为,监管层在规范银行抵债资产转让的同时,也应积极肯定各地金融交易所的积极因素,促进全国性交易平台的搭建,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拓宽渠道,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的消化。
来源: 国际商报 邓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