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加剧 金融机构脱农亟待扭转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加剧 金融机构脱农亟待扭转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0-16 00:00:00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日前表示:“银监会规划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达到1027家,但截至去年底,村镇银行只成立786家,没有完成规划。”显然,一边是当前现代农业对金融需求的增长,另一边却是农村金融机构为追求做大做强而导致的“脱农化”倾向,农村金融供求矛盾正在加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革30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有效改善,但受效益优先、竞争单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诸多因素制约,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不足、覆盖面不广、服务满足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还有1696个乡镇尚无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体系与“三农”发展极不匹配。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2010年曾通过抽样调查湖南52个小城镇、典型调查14个省级示范镇等形式,对湖南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的结果并不理想:湖南省14个示范镇中有银行类金融机构58家,平均每个镇4家,主要是农信社、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其他行很少在小城镇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部分建制镇的金融网点呈收缩趋势,与2000年相比,14个示范镇中只有1个镇的金融机构网点是增加的,有8个镇的网点数量没变化,5个镇的网点数量是减少的。

   

        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满足农村和县域地区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支持,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而这些,目前仍没有大的改善。

   

        农信社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发放的涉农贷款占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在中西部绝大多数县城以下的乡镇,农信社是惟一的金融机构。由于管理体制缺乏有效制衡,农信社内部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重,甚至有的取消了基层法人、机构上设,上级联社掌控了人事任免、信贷项目审批等权力,导致制衡机制的功能丧失。同时使农信社的资金更多流向了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更加剧了农信社“离农、脱农”现象。

   

        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应该是普惠的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来发展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改革成功的目标,是应该建立一个多元、竞争的金融体系,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首先必须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要让诸多农村金融问题消弭于无形,必须通过制度设计,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脱农化”倾向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农村抵押担保机制的缺失,应在全国范围对耕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房所有权进行确权颁证,鼓励合理流转,充分释放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金融支持。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