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我国住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专家指出,住户存款在一个月之内“失血”近9000亿元,多系季节性因素影响。而随着理财渠道的多元化,“存款搬家”将成为常态,银行的“存款保卫战”也将越来越近。
“十月失血”已成规律
央行近日公布的《201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狭义货币(M1)余额3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9%;流通中货币(M0)余额5.56万亿元,同比增长8.0%,整体表现较为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在财政性存款增加6284亿元的同时,人民币存款整体减少了4027亿元,住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068亿元。在一个月之内,住户存款流失近9000亿元,引发市场关于互联网金融分流存款、“钱荒”再袭、央行收紧银根等诸多猜测。
记者查阅央行相关数据发现,往年每到10月份,住户存款就会大幅减少,似乎已成规律。
从数据来看,尽管10月单月我国存款总量下降了4027亿元,但1至10月,人民币存款总量增加了10.86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了14.5%,已高达102.69万亿元。10月份几千亿元的存款下降既未改变总款总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也未对存款总量有太大的影响。
季节波动未超出正常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认为,银行存款季末大幅冲高、季初大幅回落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尽管今年10月银行住户存款的减少额相对略高,但并未超出正常水平。
央行数据显示,在2012年3月份、6月份和9月份等三个季末月份,新增存款分别达到3.0万亿元、2.9万亿元和1.7万亿元,1月份、4月份和7月份3个季初月份,则分别减少8000亿元、4656亿元和5006亿元,波动剧烈。今年4月,住户存款减少高达9341亿元,每到季初,住户存款都会出现一定“流失”。
天津某城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银行一般都在季末通过各种办法拉存款“冲时点”,从而粉饰季报。保本理财产品是算作存款的,因此许多银行都会发行跨季末的保本理财产品,靠高收益吸引资金;另外,非保本的理财不算存款,许多银行有意把非保本理财产品设计为季末那天到期,等理财产品到期那天就变成活期存款趴在银行账上,也能达到“冲时点”的目的。等过完季末“时点”,这些非正常的理财资金陆续撤出,存款总量下降也是正常的。
“存款搬家”或成常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颖认为,今年6月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以余额宝、百度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尽管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并不足以成为银行“存款失血”的主因,但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等传统理财方式,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时间和金额上的灵活性都更强,从长远看,其对于传统理财方式以及银行的活期存款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流。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许多银行都把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作为主要的竞争方式。由于理财市场的收益率更贴近投资者需求,这导致大量的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向银行理财产品“搬家”。资金在银行与银行之间、理财与存款之间的转移更加频繁。李永壮指出,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意识的增强,包括证券、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在内的理财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财渠道多元化,将导致“存款搬家”成为常态,资金向银行体系外流的趋势增强,银行“保卫存款”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