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
并购贷款期限可延长至7年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银行业要通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过剩产能早消化、技术工艺早升级,尽快实现包袱早卸掉、风险早化解、问题早解决。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银行业不能等待观望、回避矛盾、把问题往后拖,更不能因为短期内可能产生不良贷款而阻碍产能严重过剩调整大局、延误推动化解时机。
在4日召开的“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严控信贷增量、优化信贷存量,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结合,发挥好金融对资源配置的指引功能。
绿色信贷理念贯穿全过程
支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鼓励采取银团贷款方式,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
“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企业节能减排,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发展”是绿色信贷的核心,这与化解过剩产能要求本质上一致。“要将绿色信贷理念、标准、方法贯穿到化解过剩产能的全过程,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碳排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尚福林表示。
具体来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属于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项目的合理信贷需求,在商业可持续和手续齐备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在建项目,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能力要求等的前提下,可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严禁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未取得合法手续、不能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的建设项目,立即停止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款支用。
在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需要看到,我国目前还有不少地区仍处在城市化初期和工业化起步阶段,有些领域产能虽然从数字上看是过剩的,但实际上这种过剩是相对的,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市场尚未发育成熟、需求还没得到开发造成的。“对这部分过剩产能,要区别对待,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去逐步消化。”尚福林强调,银行业要运用信贷杠杆助推挖掘市场潜力、改善需求结构、引导需求升级,运用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相对过剩产能与潜在有效需求合理对接。
当前有些产能对我国来说是过剩的,但有些欠发达国家还明显供给不足。要把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积极发展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国际保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带动国内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和服务等出口,有序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
要解决一些由于布局不合理或采用技术落后造成的产能过剩,则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如支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并购贷款期限可延长至7年。鼓励采取银团贷款方式,合理分散信贷风险,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等。
尚福林表示,要积极主动参与关停处置等工作,坚决压缩退出存量贷款,科学制定债权保全措施,依法保护金融债权。
从监管角度来看,实施好差别化监管政策是落脚点。监管政策要加大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监管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政策传导和落实。要建立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统计监测制度,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等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定期通报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情况,不断提高风险预警水平等。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产能过剩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也是国内产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尚福林在会议上表示。
这次化解过剩产能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看,关键是要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这是从根本上降低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构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全球环境治理和全人类安全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贡献。”尚福林说。
成果已经开始显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4.9万亿元,所贷款项目预计年节约标准煤3.2亿吨,节水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2亿吨、二氧化硫1013.9万吨、化学需氧量464.7万吨、氮氧化物256.5万吨、氨氮42.8万吨,为节能减排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化解过剩产能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尚福林指出,银行业根植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和产业支撑,金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银行业要深刻认识化解过剩产能对自身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两点论”和“底线思维”方法,早介入、早参与、早行动,通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过剩产能早消化、技术工艺早升级,尽快实现包袱早卸掉、风险早化解、问题早解决,实现“优胜劣汰”下的双赢。
加快完善差别化信贷支持
坚持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与防范化解自身风险相结合、严控信贷增量与优化信贷存量相结合、坚持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银行业要将推动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加快完善差别化信贷支持安排,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落实有保有控的政策要求;加快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在积极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加快完善工作机制,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中央政策落实到位。”尚福林说。
尚福林认为,坚持化解过剩产能的基本原则有三:坚持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与防范化解自身风险相结合。要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既要支持优质企业和先进产能加快发展,为企业消化、整合、转移产能留出路子,拓展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也要推动劣质企业和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及时消化处置风险包袱,防止风险放大。
坚持严控信贷增量与优化信贷存量相结合。切实加强新上项目的信贷管理,严把政策界限、严格准入标准、严守审贷关口、严肃落实纪律,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路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优化信贷结构。
坚持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相结合。要坚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独立审贷、自主决策,发挥好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科学研判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供需形势,加强监管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同配合。
与此同时,明晰差异化的信贷标准也是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对于“三农”、小微企业、绿色信贷等需要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要通过深化金融服务、下放权限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主要通过严格标准、上收权限等方式,优化信贷结构。
在产能过剩行业内部,也要区别先进和落后,通过科学设定信贷标准分类施策。信贷标准的设定,要涵盖利润率等效益类指标、碳排放等环保类指标、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类指标、用地用电用水等资源消耗类指标、劳动生产率等效率类指标,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等。
此外,还要根据过剩产能行业和地区实际,完善“统一授信、限额管理”制度,合理上收授信审批权限,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开工项目授信由总行统一审批。
来源: 经济日报 钱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