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篇
摆脱“IPO依赖症” 证券公司转型势在必行
“IPO暂停后,我们只能转移目标找别的事干,基本上都在做债券承销和再融资项目,但现在看来,再融资的市场行情也并没有太大前景,还要继续找方向。”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平安证券研究员在对券商三季度业绩报告进行前瞻时表示,三季度仍然没有开闸IPO,券商投行业务包括增发和配股在内的股权融资一共835亿元,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40%;包括公司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的核心债券发行了961亿元,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46%。
IPO的持续停摆让券商传统的投行业务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混业经营的趋势也让券商正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券商生存发展的必然。
券商投行亟需摆脱IPO“依赖症”
近十年来,国内券商投行业务高度依赖IPO。从去年下半年IPO暂停之后,券商投行业绩大受影响。不少投行人士认为,券商需要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的中介,以适应大投行时代的发展趋势。
以中信为例,投行业务是中信证券的传统强项,但IPO的暂停审批使公司投行业务受到较大影响,进而成为2013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则下降为6%2012年上半年占比为15%。
大多数上市券商都将投行部门的重心投放在债券承销业务和再融资项目等业务中:东吴证券正加大在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新三板等方面的拓展力度;山西证券则将投行的发展思路放在了股本承销、债券承销、并购三大业务上;国海证券也依靠再融资和债券项目维持了投行业绩的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76家券商承销的各类项目共计达到903单,同比减少11.60%;其中,债券承销所占比例仍最大,承销募集资金额达到8079亿元。据此计算,券商获得债券承销费用约80.79亿元,同比减少15%。
业内人士表示,IPO暂停期间,许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转向发行企业债券和定向增发,这也成为上半年券商承销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仅如此,券商投行还将目光从IPO等传统通道业务的依赖上转入创新业务。
安信证券研究员预计,前三季度,券商创新业务推动业绩高速成长。9月底融资融券业务余额2827亿元,比2季度末增长29%,比去年底增长220%,预计上市券商融资融券收入贡献占比超过10%高于去年底5.8%;股权质押业务:3季度券商所做的股权质押业务标的券的总体市值726亿元,环比2季度增长174%,主要原因是场内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常规化带来该项业务的爆发。9月券商股权质押业务的市场份额达到35.4%,而在场内质押业务放开前这个比率不超过10%。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亟需升级
实际上,不仅是投行业务,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也亟需升级。安信证券董事长牛冠兴指出,大资管时代来临,相比银行机构而言,券商资管更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相对差异化、风险相对偏高的专业化领域,比如权益类、衍生产品、量化产品等。而从客户群而言,券商资产管理的客户也将以机构和高净值客户为主。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证券公司越来越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证券公司的功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由传统的“炒股”场所逐步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理财服务机构。
此外,银行将进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试点,这也将引起资管行业震动。
专家认为,对券商来说,首当其冲的是券商的通道业务。实际上,在通道业务竞争力越来越薄弱的环境下,就算没有银行资管的冲击,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的通道收费价格战也会愈演愈烈,最终无利可图。相关的金融机构应逐步摆脱信赖所谓的“制度红利”,发挥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券商要不断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类贷款业务上逐步积累获取项目和风险控制的经验和能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和提升产品销售能力,保证为项目进行快速的融资,并通过自营、资管、投行和经纪等部门的统一协作,开拓更广泛的业务模式,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才能在金融机构的大洗牌中胜出和发展。
来源: 证券日报 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