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金融 > >> 外资银行在华走入瓶颈期 营业网点少致业务单一

外资银行在华走入瓶颈期 营业网点少致业务单一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0-21 00:00:00

  由汇丰、恒生、渣打等外资银行发布的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受中国经济下行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等因素影响,数家外资银行在华营收和利润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处于下滑的态势。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外资银行这样的局面?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外资银行会如何应对危机?怎样挽救自己的在华业务?记者就这些问题对在北京的外资银行进行了深入地调查。

 

  营业网点少造成业务单一

 

  营业网点数量少,一直让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的业务较量中处于下风。记者观察发现,除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几个规模较大、进入中国较早的银行外,其余的外资银行的营业网点都很少。德意志银行在京分行只有一个,澳新银行有两个,美国银行甚至在京没有设立营业网点。

 

  由于开设网点的限制,多数在华外资银行难以在零售业务上实现盈亏平衡,于是一些外资银行对中国区的零售业务进行了选择性地调整,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先后关闭了在华的零售业务。这些银行在网点只设置了两到三个窗口,在个人业务方面,网点越少的银行经营的范围就越窄,记者了解到,德意志银行在营业网点办理的个人业务只有为赴德人员提供开户业务。

 

  在调查期间,记者注意到,来到外资银行办理业务的消费者并不多,主要办理的业务也停留在简单的开户和外币存取款上。

 

  理财产品遇亏损

 

  在外资银行进入国内理财市场的早期,投资者们怀抱外资银行理财水平和能力强于中资银行这样一个普遍相信的“事实”,成为了外资银行的理财客户。

 

  外资行理财产品巨亏消息不断。2012年,日本上市公司SOFT-BRAIN集团创始人宋文洲的亲身经历将外资行推到了风口浪尖:总价值约1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5300万元的亏损、打官司花了1200万元、耗时3年。

 

  无法否认的是,在购买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客户中,多数投资者都表现出了轻率。然而,事实可以证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与境内理财产品比较起来,结构相对复杂,风险相对高。特别是部分外资银行在销售过程有瑕疵、风险提示不及时、赎回机制不畅、亏损信息隐瞒等问题频现,因此,客户“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巨亏的“陷阱”。人们对外资银行理财的信任度也大幅下降。

 

  对公仍为业务主线

 

  通过采访外资银行的工作人员,记者了解到,很多外资银行并不是以个人业务为主,而是更多地关注在京的外资企业。汇丰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市场、金融体系、文化、语言等环境的差异,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面临种种难题。为了赢得商机,汇丰银行开创了外资企业中国业务部的服务模式。”据了解,汇丰在中国内地有九个外资企业服务团队,如德资企业服务部、法资企业服务部、英资企业服务部,这些从汇丰海外国家派驻到中国的专家可为他们本国的客户带去他们熟悉的服务,可以给客户提供无缝式的对接,以及全面、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郭田勇教授认为,外资银行首先要把外资企业在华的业务做好,这是他们存在的基础,而且如果做得出色,对公业务的收益也要远高于个人业务的。

 

  零售业务与对公业务不同,前者经历长期的、大量的资源投入,效益却难以立竿见影,包括网点建设、员工招聘和培训、品牌宣传等,加上投入资源的限制,零售业务往往很难做大。相反,部分外资行的优势业务在于对公、投行业务。众多外资银行都设有专门的对公业务窗口,在东亚银行北京分行的八个营业窗口中,四个都是办理公司业务的。

 

  德意志银行关闭了在北京的一个分行后,在青岛开设了其第六家分行,据了解,这家分行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的需求,具体服务项目包括应付和应收账款、流动性管理、贷款、外汇和供应链财务解决方案等。

 

  强化优势吸引客户

 

  有压力也就会形成动力。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外资银行虽然受到了监管,但也在不断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个人业务上,以渣打为例,如果在国外取款,享受首笔境外银联网自动柜员机取现0手续费的优惠,如果同时持有“优先理财”借记卡,还能享受无限次免费取款,在换汇、签证等方面外资银行具有的优势也是众多中资银行所不能提供的。

 

  对待企业,外资银行也下足了工夫。渣打银行的客户经理介绍说:“与中资银行做小微业务较看重企业的抵押和担保相比,外资银行更看重企业的现金流和行业增长前景,而且贷款速度也更加快捷。”

 

  东亚银行在企业业务上也做得很出色,遵循香港等金融较发达地区的经验,将小微信贷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结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综合类服务对于外资银行来说更具经验和优势。还可以提供中长期的固定资产投入的贷款,相比国内银行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线更为丰富。

 

  盈利仍为生存最大压力

 

  2007年4月,中国放开了对外资银行的最后“防线”,花旗、汇丰、渣打以及东亚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0多个省市网点同时开门迎客。当时,很多人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大呼“狼来了”,担心外资银行会抢走中资银行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业务。然而,时隔6年,这只 “狼”的威力似乎大大减少了。

 

  近年来,中国在逐步提高外资银行准入门槛,监管开始走向从严。中国银监会已公布了外资金融机构行政管理办法的修订草案,而草案的变化主要包括拟将在中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从3亿元人民币提高至10亿元人民币。

 

  另外,在此次修订的草案中,对外资银行在华从事衍生品业务增加了多重限制。中央财经银行中心的郭田勇教授告诉记者,限制外资银行的金融衍生品,首先是因为外资银行在衍生品方面的开发商经验非常丰富,而且由于衍生品种类繁多,我国的监管难度很大。而且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

 

  随着中资银行的不断发展,外资银行在华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但中国市场又是其不舍得放弃的一块巨大潜力市场,外资银行也在不断地寻找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之道:有的放弃了零售业选择公司业务;有的削尖了头想努力钻进自贸区,找新的平台新的机会;有的不断给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有的依然稳固地做自己的零售业。对此,郭田勇教授建议,外资银行的发展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都要靠自己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摸索,创造价值了,盈利了,就是一条好路。

来源: 北京晨报       李小娟 张漫游

相关热词搜索: 外资银行在华走入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