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资本交易结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央行昨日表示,境外投资者可经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发布的《关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境外投资者经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按有关法律规定投资境内金融机构,可使用人民币投资,包括新设、增资、并购、参股、股权转让、利润分配、清算、减资、股份减持或先行收回投资等。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扩大了人民币跨境适用范围,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他指出,目前美元正面临债务上限爆发风险,此时正是我国提高人民币市场占比和地位的好时机。随着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和使用规模会不断增加。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已有所加快。
今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人民币跨境放款业务全面提速。与此同时,人民币在贸易结算和资本交易等方面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12年1月,人民币的排名仅是11位,当时的市场占有率为0.92%。今年人民币总交易量已增长113%,在全球榜单上超越瑞典克朗、韩元和俄罗斯卢布,成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跃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仍面临着资本项目管制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认为,人民币要在许多经济大国里普及还非常困难,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很难说服这些地区的客户大范围地使用人民币。专家表示,通过资本的往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人民币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显提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清算结算,但这仅是较低层次的国际化。未来应使人民币逐渐成为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各类交易中广泛使用的货币,并朝主要储备货币的目标迈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好消息频传,据新华社昨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我国央行表示,协议的签署意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维护金融稳定,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强劲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我国央行主要是与周边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开展本币互换,而此次则是与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开展本币互换,表明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正有所提升。
来源: 北京商报 孟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