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过去十年银行改革的核心概括为成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那么新一轮银行改革的着力点将是什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尚福林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十三次会员大会上,针对深化银行改革提出了六条原则,主要包括强化有效制衡、加强品牌建设、实施风险隔离、遵循“栅栏”原则、强化集团并表、加强信息披露等。纵观这六条原则,无不透露出银行业防范风险的紧迫性,也显示出银行业需要从微观治理上向改革纵深迈进的必要性。不过,改革无论如何深化,都应该坚守市场化这一基本取向,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坚守市场化改革趋向,银行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成效。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例,正是中国政府果断对其采取股份制改造的举措,才把他们从“技术上已经濒临破产”的窘境中解救出来,从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美誉。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制工作也表明,在真正引入市场机制后,那些原本属于高危农信社的机构已经焕然一新,活力倍增。这些都坚定了我们以市场化基本取向统领银行改革的信心。
今年以来,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步伐更加稳健而有力,尤以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挺进最为明显。在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之后,人们担心的银行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利率大战等情况并未出现,利率市场可谓波澜不惊。这说明银行业对市场化改革取向已经有了很强的承受能力,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调整不断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避免走恶性竞争的老路。
更为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倒逼机制,它迫使银行更加重视差异化竞争。我们看到,一方面不少银行客户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不少银行把眼光更多地瞄准了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而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也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改革过去过于依赖信贷的单一模式,走向全方位经营。
在这种背景下,尚福林强调微观制衡与风险防范,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但是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风险并不是银行业所独有,防范风险也不是银行业的唯一职责。在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这两个选项上,不能有任何偏颇。在某种程度上不发展同样会带来风险,没有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也许会酿造更大的风险。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为银行业在新一轮改革中眼光要放远一点,在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的同时,更应紧紧抓住金融市场价格要素改革深化的重要契机,调整经营理念,创新金融工具,加快发展转型步伐。如果不及早布局,恐怕当银行业实现混业经营、充分竞争的那一刻,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淹没。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