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李剑平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23-01-03 11:21:51

李剑平,男,1980年4月生,四川威远人,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国营川西机器厂(以下简称工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一、个人主要任职经历情况
李剑平同志主要工作经历如下:
序号 起止时间 职务
1 2011年1月—2012年4月 任物资处副处长
2 2012年4月—2012年8月 任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
3 2012年8月—2013年1月 任技术中心动研室主任
4 2013年1月—2014年2月 任副总工程师兼科研部常务副主任
5 2014年2月—2015年1月 任型号总师兼设计所所长
6 2015年1月—2016年2月 任科研生产指挥长兼科研生产部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7 2016年2月—2017年1月 任型号总师兼发动机一部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8 2017年1月—2019年1月 任型号总经理兼发动机一部主任、党支部书记
9 2019年1月—2019年4月 任科研生产指挥长兼科研生产部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10 2019年4月至今 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二、政治思想表现情况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忠诚空军装备修理事业,认真贯彻落实空装党委、首长、机关工作部署和指示要求,以“修理质量最可靠,联系部队最紧密,完成任务最坚决,服务保障最及时”为准绳,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践行于工厂生产经营实际。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精神和空军党委九条措施以及企业有关廉洁从业规定。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根本,发现问题本质,为决策提供“治本”解决方案。坚持实事求是,对工厂现有能力、内外部环境以及发展有客观的判断和认识,能够基于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判断,为工厂党委、厂长提供决策参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搞面子工程,不欺上瞒下,工作指导及决策接地气。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无违规违纪行为。
三、经营管理能力情况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军用航空发动机MRO核心主业,紧密围绕航修主业快速发展六大战新产业,推进非航民品项目转型升级,坚持将人员、资金、设备、基础设施等资源向科研和工程技术研发倾斜,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强化总师系统建设、成立天翔研究院等措施,加速核心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成功助推型号能力建设。
聚焦航修主责主业。坚持一切向战斗力聚焦,服务备战打仗抓得实,紧盯部队装备保障需求,狠抓涡扇系列发动机能力建设,并主动承担部队保障急需的716发动机修理能力建设任务,保证部队战训急需。从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外场保障、修理技术和科研标准等5个方面采取系统性措施,保障部队新大纲施训。
拓展战略新兴产业。深刻领会国家军民融合大战略,明确提出并持续聚焦“六大战新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与川航合资成立川航航发公司、与彭州市政府合资成立航利教育公司、成立燃机项目部、注册成立航利装备公司、调整航利航空公司运营模式等措施,强力推进。
管理创新方面。深入推进三维魔方式组织结构,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全面推行项目化管理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实施“以故检为中心”数字化修理线建设为牵引的第四次流程再造,推进维修理念和模式变革;推动组建天翔研究院,致力提升正向设计和试验验证能力,打造研究型MRO战略转型重要载体。
技术创新方面。参与实施四次流程再造,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耕再制造、战伤抢修、先进工艺、正向设计、制造加工、涂层制备等技术研发领域,掌握整机振动抑制、自适应加工、激光冲击强化等国内领先的41项关键技术。同时部分核心修理技术在民航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维修领域推广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手段创新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搭建HOLY OS管理平台,深化应用Teamcenter技术管理系统;完成44项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62台设备MDC联网改造,实现251项测量项目、24台设备、37类130项量具全工序在线测量改造。建立了五位一体资源库和停修库,制定了出入库管理办法和派工流程。持续推进TNPM体系,完成设备安全操作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图册。
资产管理方面。建立技术改造计划实施数据库,2019年以来组织完成的设备合同签订量和验收投用量分别是2017~2018年完成量的2.8倍和2.6倍。完成厂房设施、工艺设备、能源管线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数据库建设,实现工厂资产的数字化展示、管理和应用。大力开展全员设备自主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四类关键设备停机时间降低了20%以上。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实施岗位交流机制、搭建校企协作培训平台和院企产学研平台、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赴科研机构进修、开展大师工作室创新攻关和技艺传承等方式,针对性培塑党务、管理、科技、技能、外场保障、中青年骨干、数字化/智能化等高端人才队伍,为工厂转型赋能。
四、经营管理绩效情况
“十三五”期间,工厂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7.1亿元、销售收入131.01亿元,与“十二五”相比增长38.5%、32.5%;三代涡扇发动机年修理能力同比增长68.9%,发动机年修理量同比增长60.7%;2021年,实现军民品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营业收入37.41亿元、利润总额1.86亿元。
建成全工序修理科研体系,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740余项军用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标准,参与制定18项国家和军用标准,获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75项。攻克31号产品34项原始设计制造缺陷,11项被俄方和国内设计部门采纳。某系列发动机提前返厂率优于竞争对手和俄罗斯新产品;发动机振动故障率为0.9%,远低于同行业5%的水平。完成100余项自动化设备应用,发动机修理产能提升近30%,主战装备试车合格率提高18.6个百分点。
企业充分将军品技术和管理优势辐射民品领域,在民航维修、航空产品研制、高端机电产品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较大成效,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目前,成都市、彭州市政府正在依托企业技术和产业优势,在丽春镇推进“航空动力小镇”建设,首期项目中的“航空发动机再制造”和“航空产品制造”被列入四川省重点项目。
五、企业社会责任情况
姓军为战,履行军企特殊社会责任。摆脱受制于人,实现自主可控,涡扇发动机修理量增长13.3倍,修理周期平均压缩2/3,建成多型引进装备修理能力,提供发动机2/3的寿命,现已具备年大修涡喷、涡扇、涡轴发动机720台的能力,累计修理交付22型发动机10000余台,为部队提供了逾300万飞行小时,连续26年未发生责任飞行事故。
行业引领,履行行业辐射责任。推进“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围绕创新需求集聚要素资源,共同突破产业瓶颈,推动航空维修与军民融合产业进步。与中国航发研究院、商发等37家单位合作开展百余项军民融合项目;四川省与空军装备部签订的首批9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工厂承担了8个,联合成立了四川联合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圆满承办了“匠心杯”国家一类赛事。
责任担当,履行一般社会责任。一是工厂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有组织带领全厂员工抗疫复工,同时在疫情爆发之初,配合部队完成疫区物资运输任务,并向社会捐赠口罩23000个。二是常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建立11支志愿者服务分队,连续35年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的113名留守儿童们捐助物资,同时,大力实施“文化扶贫”“智力扶贫”,先后赴全国8个省市34所中小学,为18000余名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讲堂、航模飞行表演,赠送航模260套,科普刊物320册。获“爱心企业”“社会公益事业先进企业”称号。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近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相结合,推行“绿色维修”提高企业节能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一是积极开展废油再生技术研发,成功实现航空滑油再生利用;二是投资建成国内一流的生活污水处理站,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三是对耗能设备、输配电系统、供水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淘汰耗能设备,改良老旧设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是成都市“环境友好企业”和四川省“工业生态园区”。
 
国营川西机器厂简介
 
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厂)始建于1970年,隶属空军装备部,是国家投资、军队管理的军队保障性企业,是我军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修理保障基地,承担了空海军航空装备基地级维修保障任务,是目前国内歼击机发动机维修型号最先进、品种最多、掌握核心技术最全面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军民融合型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维修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现有资产70.76亿元,员工2327人,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7.41亿元,利润1.86亿元。
经过50年发展,已建成修理型号先进、品种多、掌握核心技术全面、集中度大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基地,覆盖现役空军主战装备所配装的发动机。实现了一个大修平台下,多国技术体制、多型跨代、多功能航空发动机维修,是国内唯一具备引进、国产发动机整机及所有控制装置、全部工序修理能力的企业。
企业注重自主创新,近年来已累计开展近千余项科研攻关,获208项专利授权、38项国家、军队级科学技术奖,多项管理创新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项,自主研发核心修理技术标准265项,承担19项国标、国军标的编制。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质量奖、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典范组织等多项荣誉。
  • 上一篇:谭明献
  • 下一篇:王国强
  • 延伸阅读:
  • ·费俊杰(2023-01-03)
  • ·曹勇(2022-12-30)
  • ·刘兴国(2023-01-03)
  • ·王昌润(2023-01-03)
  • ·刘宏(2023-01-03)
  • ·张耀华(2022-12-30)
  • ·王德根(2022-12-30)
  • ·高文(2022-12-30)
  • ·程洪(2023-01-03)
  • ·何彦锋(2023-01-03)
  •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