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经济调结构处在阵痛期 要给企业打点“麻药”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观察者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6-23 13:52:13
拔牙种牙,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半毛钱关系吗?以数据作为毕生事业之本的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偏是将自己的调研,以及个人种牙的经历,移植到了当下中国经济调结构的思考上。
6月20日上午,姚景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把握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平衡点。做牙齿手术很痛,可能引起高血压,强忍痛苦可不是好事,需要打麻药。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光忍痛不行,我们也应当给企业打点“麻药”。
姚景源现在的身份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此前他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总经济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与研究工作。2011年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任为研究员。
当前中国经济调结构动作频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姚景源指出,我们可能低估了结构性调整对经济短期的冲击力度。支持这一结论的,是他在调研中亲历的一则故事。
他说,自己曾去唐山调研,一名在钢厂工作了10年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唐山一名官员告诉他,如果再要压产能,将直接涉及20万人的就业问题。“GDP可以不要,升官可以不要。如果结构调整,将工人调到大马路上去了,就要出大问题。”过剩产业领域的严峻形势令人动容。
而自中国经济2012年以来,调结构力度加大后,就业和通胀一直是高层衡量中国经济底线的重要指标。
姚景源分析称,目前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电量等一些关键数据来看,今年三四月份的数据与之前持平,保持全年7%的增速将面临很大压力。其次,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对经济的影响较大。近年我国进出口下滑较大,而出口中下滑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从前年一季度增长22.2%降到去年一季度的0.2%。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调整需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关于要不要保增长,无论从财政政策领域加大投资,还是货币政策领域扩大货币投放规模,学界以及舆论界一直颇多争议。
有趣的是,这位一直跟数字打交道的总经济师,把他拔牙种牙齿过程的思考,用到了经济调结构上。医生告诉他,拔牙齿70%的人血压会升高,为了减轻疼痛,需要给他打麻药。在牙医手术台上,姚景源就开始犯职业病,“拔牙种牙不就是结构调整么。”
在20日的会议上,姚景源讲述自己的经历后,不无担忧地说,中国经济就像拔牙之前需要打麻药一样,我们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能否也打点麻药呢?不能调结构的牙痛手术还没做,就把人疼晕过去了。
经主办方授权,观察者网编辑整理以下现场发言:
姚景源:我这里主要就增长速度问题再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我特别赞成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讲的,我们还是要高度地关注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状态,我们要做到减速,不失速。
中国经济下行,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比如说5月份,我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只有6.1%,6.1%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要从经验数据讲,经济增长要达到7%,工业增长应该达到8%左右,如果下半年几个季度还是在6%这么低的状态,我们今年7%的增长目标恐怕就会有困难。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指标,比如说用电量,尽管现在有的同志讲到,由于结构的变化,用电量已经不能够完整地表述整个宏观经济的状态,但我还是认为用电量仍然是个重要指标,1到5月份全国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仅是1.1%。用电量最主要的体现在工业上,因为工业用电占我们整个用电量的70%,第三产业用电量才占12.8%,所以现在用电量这种低增长状态说明,目前中国经济的困难还是集中在工业领域。
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进出口,大家知道我们今年进出口目标确定要同比增长6%,但是一季度可能各位知道,我们是负6%,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1-5月份,我们的进口是负的17.3%,进口疲弱到这个状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国内需求不足。
我特别赞同刚才元春同志和高培勇讲的,经济现在这种状况应当说是趋势性和周期性叠加的一个成果。我认为说到根本上,还是我们的增长方式和结构问题导致的。
大家知道我们过去的增长方式更多的是靠外需,靠出口,然后我们在内需上又更多地依赖投资,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我们出口受阻。出口受阻的原因,我也赞同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人口红利等等各种红利的消失,但是我觉得人口因素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人口,我们现在劳动年龄人口去年净减少370万,劳动年龄人口每年都以二三百万的速度在减少。我们看到了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从数据来看:2010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工资一个月1960元,去年2864元。
任志强曾经跟我讲过,这怎么办呢?他们跟我讲现在农村请个小工一天就得百八十,还得给发包烟。我们经济工作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好事,但是我们得注意,如果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劳动力素质提高、,进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的财富增加了,这是良性的。如果就是因为我们人口红利消失了,那直接形成我们企业生产成本的上涨。
我刚才说到出口大幅度往下掉,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出口往下掉,不是所有的出口都往下掉,现在中国掉得最厉害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
我们国家有七大劳动密集型劳动产品,纺织、服装、箱包、玩具、家具、鞋,去年一季度出口增幅掉到0.2%,从22.2掉到0.2,为什么呢?说到根本上就是人口红利消失,我们想一下,过去这种依赖廉价劳动力,生产低价格商品,用低价格商品出口打天下,这条路已经到此为止了。
我们把眼光往外看一看,你不用看得太远,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包括印度这些国家都在学我们,用廉价劳动力加工贸易,生产低价格商品,用低价格商品干出口打天下,但是人家现在走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跟我们现在比它有优势,它劳动力便宜。
越南现在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相当于中国工人工资二分之一略高一点。柬埔寨更便宜,我曾经到柬埔寨实地考察过,一个工人一个月平均工资只有一百美元,就是六百块。所以这次经济下行告诉我们过去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到此为止了。
我们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又更多地依赖投资,大家知道投资有两重性,投入的时候拉动经济,大量的投资势必形成大量的产能,大量的产能形成之后,你消费上不来必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产能过剩。
我们钢铁十亿吨的生产能力,现在闲置三亿吨,去年一吨钢最低的时候才4块3毛钱,去年生产24亿吨。煤炭的状况是最惨的,煤炭现在一吨煤的平均价格比2012年最高的时候平均掉下来360元。如果要算整个国家的大账,我们一年煤炭消费总量36亿吨,36亿吨乘以360元,这个行业上万亿就这么没了。
另外一方面是老龄化,大家知道我们中国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这十年翻一番。十年前,65岁以上的人口占国内人口的7%,我们现在已经10%了。中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过亿的国家。
老龄化的到来,首先我们说养老就是个重要问题了,比如发达国家到了我们这个老龄化国程度,人均GDP是几万美元,我们是现在是七千多美元,我们是未富先老。
这个老龄化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很显然过去我们长时间形成的,以投资来拉动经济这条路也走不下去了。
去年4月份我到日本名古屋大学参加一个讨论,讨论案例经济学,谁也绕不开,日本在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从高增长掉下来,到现在已经低迷了20余年,为什么?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教授讲道德,我觉得挺有意思。他说为什么日本经济低迷20余年?他说你到商场去看看就明白了,日本商场里销售的老年人尿布的数量超过了新生婴儿尿布销售量。
所以我是主张我们现在真得得像当年重视计划生育那样来重视我们人口红利消失和老龄化的问题。
我其实对计划生育真是一直有看法。十七八年前,我到安徽一个市当市长去,那时候还可以喝酒,晚上我们政府班子摆一桌酒欢迎我。他们给我介绍几个副市长分管什么,介绍到一个副市长分管计划生育时,我当时脱口而出,我说我不赞成计划生育,小孩你不让生,你知道谁长大是邓小平啊?结果人家给我反映到省委去了,当时领导说,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说不是,我说我们的基本国策应当是改革开放,而且一个国家只能由一个基本国策。
显然现在人口结构已经是个问题了。
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可能是低估了结构性调整对短期经济造成的撞击。当然结构调整是我们经济调整的一步,大家知道有一个阵痛期。
我们还是要千方百计地研究阵痛,一般人说唐山马上想起大地震。但是现在可能大家不知道,唐山有一件事挺了不起的,现在唐山一个市的钢铁的产能产量超过整个欧洲,这是了不得的一件事,但是现在钢铁产能过剩它很困难。
我曾经花了一个月,在唐山钢铁企业的工厂里调研十年工龄的工人。这些工人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我问他们怎么能留得住人? 他们说不敢走,因为社保很多东西都在企业里,他走不了。
现在还得压产能,要压两千万吨,或者三千万吨产能。钢厂的人跟我说,压产能我们GDP可以不要,我们也不升官了,但20万人的就业是个大问题。
如果说我们回到总书记讲的这段话,还是要把握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我们在阵痛期还得研究怎么去减少阵痛,千万不要以为能忍痛是好事。
我牙不好,我到医院看牙,大夫看了以后说,你这个牙疼就拔掉这颗坏牙,再给你种一颗。我说,把坏牙拔掉再种牙,不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吗?
然后我就按医生的安排做,拔牙装牙我有几个体会。第一个体会,我往椅子上一躺,小护士丫头就说,你这个牙不能给你拔了,因为你血压高。我特不好意思,我这个年龄、我这个精力怎么今天居然拔一颗牙就吓出高血压来了,还让那么小的小丫头笑话我?后来医生讲,你别不好意思,凡是躺在拔牙椅子上上的患者,70%以上的人血压会上升。
这就像我们现在结构调整一样,这个牙还没拔,把企业都弄出高血压来了,这是个问题。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把企业血压稳住,稳住才能拔牙,才能调整。
第二,一拔牙我才知道一点不疼,为什么不疼?不是钳子一使劲就拔下来了,人家给你打麻药,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我们能不能也打点麻药减少阵痛。千万不要说你是好心,我给你拔牙不打麻药,最好把人疼昏过去这还叫好心吗?如果你结构调整把工人调到大马路上去了,这要出大问题。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趋势性和周期性叠加的时期,按照目前的态势,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不是我们短时期,或者用简单的招法就能遏制住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研究怎么样在下行的状态下,能够像克强总理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替代过去旧的生产方式。
总之,我们现在战胜各种困难是个过程,我们千万不能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