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动态 第103期
目 录
·国内财经·
公安部部署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预付式消费纠纷司法解释向社会征求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6地将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
山东推进智能建造促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河南信阳发布枢纽经济发展方案
浙江聚力打造服务业六大高地
广东45项措施力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湖北省斥资3.5亿元补贴家电家居以旧换新
·企业动态·
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签约
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锦龙股份将清仓中山证券
·海外经济·
英伟达市值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富士康与英伟达联手打造先进计算中心
恩智浦与世界先进在新加坡合资建12英寸晶圆厂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德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技术工人短缺
·研究探索·
单志广:固本培元扬长补短提升竞争力
·社团工作·
两协会发布《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标准
中保协发布《保险汽车风险测试规程》系列标准
·国内财经·
公安部部署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据悉,公安部近日召开会议,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良好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当前,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和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高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各地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打击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决遏制冒充部委国企央企违法犯罪乱象。要全面打击冒充部委国企央企实施的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坚决斩断黑灰产利益链条。要深入研究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的形势特点,深挖材料供应、制假窝点、售假网络和引流、制作、转账、交易等环节,查明犯罪团伙组织架构,摸清假章假证假公文去向和购假用假人员情况,发起集群战役,开展统一收网,实现全链条打击。对利用假章假证冒充中央国家机关、国企央企实施诈骗等重点案件,组织开展专案攻坚,进行挂牌督办,依法从严惩处。要坚持源头整治和系统治理,推动对制假窝点集中地区开展行业整治,会同相关部门对售假多发网络平台开展专项治理,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对用假行为的防范处置,切实提升识假防假能力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几年,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保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覆盖广泛且价格低廉的保险保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当前,普惠保险发展仍存在服务广度不够、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保障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6月6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几项原则:一是坚持广泛覆盖,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二是坚持惠民利民,提升保险服务的可负担性;三是坚持公平诚信,提升保险产品的保障属性;四是坚持稳健运行,提升保险经营的可持续性。
《指导意见》指出,普惠保险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基础保险服务提质扩面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保险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保险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保险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对于当前普惠保险发展的重点领域,前述负责人表示,提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障力度,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积极参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校园安全、道路安全等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效提升各类风险的保障能力。积极发展医疗责任、医疗意外和疫苗接种等相关保险。适应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积极发展生育、儿童等保险,满足家庭风险保障需求。
《指导意见》要求保险公司要建立普惠保险发展领导体制,加强普惠保险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董事会和管理层定期听取普惠保险发展情况。明确普惠保险业务牵头部门,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保险公司要将开展普惠保险、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加强普惠保险内控管理,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并及时识别和防控相关风险。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扎实推进《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工作,指导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普惠保险产品服务,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质效,发挥各类保险公司积极作用,健全普惠保险管理机制,规范普惠保险代理、协办行为。加强组织保障,积极协调争取各方支持,进一步优化普惠保险发展环境,夯实普惠保险数据基础,深入开展普惠保险教育和普惠保险发展规律研究;加强普惠保险业务监管,完善普惠保险统计指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推动普惠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预付式消费纠纷司法解释向社会征求意见
据悉,为正确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6月6日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提出,消费者可七日内无理由退款。
《解释》首先明确了“持卡人作为原告”这一原则。实际中,预付卡付款人和实际持卡人也许并不是同一个人,对此,商家往往辩称实际持卡人没有诉讼资格。对此,《解释》提出:记名预付卡持卡人与预付卡或者预付式消费合同记载当事人不一致,但提供证据证明其系合法持卡人,起诉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另外,最受消费者诟病的商家自定义的“免责条款”等协议内容,《解释》也以列举形式,举出了七种情形格式条款无效:排除消费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请求返还预付款的权利;不合理地限制消费者转让预付式消费合同权利;约定消费者遗失记名预付卡后不补办;约定经营者有权单方变更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价款、种类、质量、数量等合同实质性内容;免除经营者对所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瑕疵担保责任或者造成消费者损失的赔偿责任;排除消费者住所地法院管辖,不合理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存在其他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情形。
另外,《解释》还针对现实中常见纠纷问题,明确赋予了消费者一系列的权利。
首先,预付式消费合同债权可以转让,简言之,消费者可以“转卡”,商家不得对此禁止。
同时,消费者有拒绝经营者单方变更合同的权利。经营者与消费者订立预付式消费合同后,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降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消费者请求经营者继续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法院应予支持。
此外,消费者可以七日无理由退款。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内请求经营者返还预付款本金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消费者系在充分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后支付预付款的除外。预付式消费合同对消费者无理由退款作出对消费者更有利的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解释》还规定,消费者享有对预付式消费合同的解除权等。
《解释》对商家相关责任也作出规定,包括返还预付款责任、当事人赔偿损失责任等,并对退款利率、退款利息起算时间、赠送消费金额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
健身房跑路、美容效果不满意……很多消费者在实际中还提出商家存在欺诈。对此,《解释》明确,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并规定五种行为构成欺诈:虚构或者夸大宣传商品的质量、功能,服务的内容、功效,误导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消费;通过虚假折价、减价、价格比较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消费;收取预付款后,终止经营,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隐瞒计划终止经营或者不能正常经营的事实,诱导消费者支付预付款;存在其他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通知》,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33个,涵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等食品生产经营业态,以及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重点食品类别,旨在督促指导食品企业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守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建立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促进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通知》明确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风险点、管控措施及频次、责任人员等内容,通过指导企业精准识别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清单,实现在“最小工作单元”精准防控风险,全面提升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此次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为食品企业精准防控风险提供了参考和指南,企业可以结合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等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查找确认风险点,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合理确定管控频次,明确责任人员,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融入现有管理制度、嵌入日常管理,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6地将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据悉,为准确掌握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条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6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通知称按照普查基础良好、对象覆盖全面、具有区域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试点地区,以县域为单元,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本次普查定位为试点地区全口径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调查,普查对象包括试点地区的全部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包括陆上和海上。考虑到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很大,也是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领域,这次也将其纳入普查范围。此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拟一并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洋能资源调查。
普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摸清开发现状。全面梳理已建、在建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场站位置、场区范围、发电能力、用地(海)类型、板下种植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基本情况以及风光复合开发用地情况等。二是评估资源禀赋。基于已有气象观测数据和已建在建电站的测风测光数据,开展国产化自主技术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数值模拟;结合风光发电技术,科学评估各地区风光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情况和互补特性等。三是明确开发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等相关成果,全面排查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及基本草原等环境敏感区及管控要求,以及国土空间、生态环保等政策条件,因地制宜评估工程建设条件,明确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利用区域。四是评估可开发量。基于开发现状、资源禀赋评估成果以及可利用区域,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工作平台、统一工作流程,分级评估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理论可开发量和技术可开发量。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重要且必要,但是由于全国普查尚缺少成熟经验,因此考虑先选择在部分地区开展普查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实施。
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
据悉,上海市市场监管局6月5日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发布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从产品认证端出发,为上海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助力。
所谓“产品碳足迹认证”,是由取得专业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相关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能力及具体产品排放量、清除量等进行核查验证,并出具认证证书的合格评定活动。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立足“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指导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发布了包括钢铁、“新三样”等重点出口产品以及家具、巴氏杀菌乳等民生消费品等首批11项产品种类规则采信清单,解决了产品碳排放的核算应当算什么、怎么算以及如何算得准等关键核心问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准确对接国际标准和规则提供保障。
“‘产品碳足迹认证’可使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流通直至报废的碳排放都‘有迹可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处长田义龙说,“通过认证,产品可以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体检报告’,将促进企业更好规划产品生产模式、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山东推进智能建造促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近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大力推进山东省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末,山东省将培育3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累计打造20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占比达到30%,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实现16市全覆盖。
智能建造主要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提高建造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建造过程对人工的依赖,从而使建造的品质和效率更高,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等目标。
近年来,山东省持续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统筹、创新驱动、试点示范等重点发力。青岛市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淄博、济宁、日照、德州正开展省级智能建造试点。近日,山东省公布了全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名单,覆盖了100家企业和102个工程项目。
根据《方案》,到2030年末,全省要培育80家以上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累计打造700个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项目,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占比达到70%。到2035年末,大中型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应用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培育一批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建筑业智能建造强省。
为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方案》明确推进智能建造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9大重点任务。包括增加智能建造标准供给、推动BIM技术全过程应用、提升部品部件设计与生产水平、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推广装配式建筑与装修、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智慧运维、开展试点先行、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等。
根据《方案》,山东省将着力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业的全过程应用,尤其对建筑艺术造型和后期运维有特殊要求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以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综合管廊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逐步实现BIM技术“一模到底”。将引导设计单位应用BIM技术开展造价咨询、方案比选、性能分析、优化设计和出图交付,推行基于BIM技术的竣工交付,并推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开展试点,建设基于BIM技术应用的人工智能审图系统。
装配式建筑是智能建造时代的生动应用场景。根据《方案》,山东省将继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预制内隔墙板、楼梯板、阳台板、楼板等构件,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租房及政府投资工程等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具备条件的地下车库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培育装配式装修产业集群,实现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整体门窗、集成吊顶、装饰墙板等模块化建筑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批量生产。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推行菜单式装修,减少二次装修。
山东省还将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与优势互联网企业建全产业链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基于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节点型省级政府监管平台。同时推进智慧运维,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水耗、室内空气质量等绿色性能关键指标实时监测上传与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建筑运营信息,发展智能家居,倡导智慧物业等。
河南信阳发布枢纽经济发展方案
6月5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信阳市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立足交通和物流枢纽优势,挖掘产业和市场潜力,重点发展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等枢纽经济,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发展格局。完善枢纽经济布局,建设豫东南农产品集散基地、豫东南区域消费中心、河南省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方案》称,到2025年,综合交通线网规模达到31000公里以上,明港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500吨,信阳港吞吐量达到2500万吨,综合客货运枢纽(含物流园区)达到9个。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万亿元,物流行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38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全市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达到2个。培育打造绿色食品、绿色建造、时尚家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5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枢纽偏好型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
浙江聚力打造服务业六大高地
据悉,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推动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提出打造全球新兴产业科创高地、全球现代物流发展高地、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全国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全国高端商务服务高地、全国品质生活高地等六大高地,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
聚焦全球新兴产业科创高地,浙江将实施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产业集群、强化科技服务赋能、夯实智能算力底座、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尤其针对人工智能新赛道,浙江省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向行业企业提供算力、算法、模型等产品服务,在制造、科研、金融、电子商务、交通等领域,形成一批垂直应用场景。
围绕全球现代物流发展高地,浙江将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持续推进物流减税降费、推动国际物流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航运服务业、拓展物流新场景应用。当前,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浙江短板之一,浙江省将加快岸基加注站、加注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设备推广应用,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航运金融新业态等。
锚定全球数字贸易高地,浙江将实施重振电商发展优势、打造数字贸易高能级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提质。为持续保持跨境电商优势,浙江省将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资源对接服务系列活动,完善“一站两仓”(独立站、前置仓、海外仓)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等。
此外,浙江还将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打造全国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围绕打响“浙江服务”品牌,打造全国高端商务服务高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取消不合理消费限制,打造全国品质生活高地。
浙江省发改委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强对政策落地的统筹指导和监测调度,迭代完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
广东45项措施力促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6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围绕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等重点方面,提出了45点细化措施,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总体目标方面,《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
在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器件供给,加大高性能、低功耗的端侧芯片开发生产。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算法应用,加快研发迭代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到2027年打造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100个算法产品。
围绕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措施》对做强高端装备和壮大消费终端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打造集安全出行、智慧生活、移动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打造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计算机,聚焦“一老一小”强化智能保育康复产品等。
《措施》还提出要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智慧民生、社会治理、数字消费等方面形成经济增长新风口。全面推进智能场景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商业航空、餐饮、房地产等各领域多元化应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加速形成。
湖北省斥资3.5亿元补贴家电家居以旧换新
近日,湖北省商务、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指出,2024年6月8日至12月31日,全省安排3.5亿元补贴,其中家电以旧换新补贴3亿元,回收废旧家电补贴0.5亿元,以推动家电家居消费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家电“去旧换新”消费循环。
根据《细则》,个人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购买若干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按照成交价格的10%享受一次性立减补贴,单件商品补贴不超过1000元,单个消费者享受补贴不超过3000元,本次活动补贴可与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优惠叠加。回收企业回收补贴范围内废旧家电的补贴金额,根据实际回收类型和数量进行测算,单个回收企业最高补贴金额为200万元。
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包括空调、电视机、投影仪、冰箱冰柜、洗衣机、吸油烟机等17类商品,须在中国能效或水效标识网备案达一、二级能效,具有统一的国标13位商品编码。此次以旧换新补贴发放的线上服务平台为苏宁易购、京东2个电商平台,线下由云闪付提供支付服务。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推动送新与拖旧流畅衔接,由湖北供销回收公共服务平台为回收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回收服务,消费者可登录“湖北供销回收”微信小程序或致电家电回收企业预约上门收购,足不出户实现旧家电回收。若消费者尚未想好,可在“交旧”后,由湖北供销回收公共服务平台保留购新机资格,在活动截止前购买新产品即可。
·企业动态·
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签约
据悉,在6月6日举办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共签十项长三角区域合作项目。项目包括轨道交通、人才工作、科技金融等领域,签约主体既包括三省一市相关部门,也包括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
长三角互联互通成趋势。根据“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将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长三角区域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合作框架协议”将联合开展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运输方式多式协同等行动,推动降低长三角区域全社会物流成本;三省一市交通、网信、数据部门共签的“长三角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框架协议”,将以数字互通赋能水上运输。
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将加强长三角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以及AI服务企业各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AI技术的场景化应用。
科技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的“三省一市加强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将实施开展交叉学科协作研究、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
同时,“长三角市场监管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等四大领域先行探索,建立15项合作机制,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
三省一市金融办签署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金融行动方案”,该项目将合力推动信贷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等十方面合作内容,推动金融合作领域由点到面全覆盖。
此外,三省一市组织部、公安部门、能源局分别签署“推动长三角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区域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协作协议”“省际电力互济置换合作协议”等合作项目。
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据报道,3级和4级自动驾驶准入和上路试点有了阶段性进展。6月4日,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简称“四部门”)联合公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首批九个联合体进入试点名单。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需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并且获得车辆拟运行城市政府同意。此次公布的九个汽车生产企业中,乘用车企业共有七家,包含长安汽车( 000625.SZ )、比亚迪( 002594.SZ )、广汽乘用车、上汽集团( 600104.SH )、北汽蓝谷( 600733.SH )、一汽集团、蔚来汽车( 09866.HK /NYSE:NIO);商用车企业两家,分别为上汽红岩和宇通客车( 600066.SH )。
此前,四部门已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根据通知,四部门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等阶段。
进入试点的联合体是否代表允许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通行?对此,工信部介绍,当前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接下来,四部门将指导进入试点的联合体开展试点实施。
据了解,下一步,四部门将按照试点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有序推进试点实施,并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快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锦龙股份将清仓中山证券
据报道,继向国资转让东莞证券的股权后,锦龙股份(000712.SZ)将再次清仓减持其所持有的中山证券股权。6月5日晚间,锦龙股份公告称,将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中山证券全部股权,约12.06亿股,占中山证券总股本的67.78%。
中山证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锦龙股份(67.78%)、中山市岐源投资有限公司(6.74%)西部矿业(601168)集团(4.94%)。
一位接近锦龙股份的知情人士表示,若出售顺利,卖出中山证券将为锦龙股份回笼大量资金,乐观预计交易价格将在40亿元以上,大概率将由国资接盘。
此前,为降低公司的负债率,优化财务结构,锦龙股份2023年12月曾筹划转让东莞证券至多6亿股,占后者总股本比例约40%。至今年3月,与东莞证券第四大股东——东莞金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莞金控”)达成初步意见,东莞金控将收购其中3亿股,目前正在谈判中。
·海外经济·
英伟达市值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
6月5日,美国半导体公司英伟达(NASDAQ:NVDA)市值超过苹果,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当日,英伟达股价涨5.16%至1224.4美元,市值站上3.01万亿美元高位,超过苹果的3万亿美元市值,仅次于微软的3.15万亿美元市值。
一年前,英伟达市值尚不足1万亿美元。凭借AI东风,英伟达股价一路飙涨,今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就已超过147%。如今,英伟达的市值约相当于23个英特尔、11个AMD。
市场不断有声音质疑英伟达的估值合理性、未来可持续性等问题,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在今年3月举办的GPU(图形处理器)技术大会(GTC)上回应称,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并在以每年20%至25%的速度增长,这主要是由于AI方面的需求,而英伟达会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此前行业惯例通常为“两年一迭代”,而黄仁勋在6月2日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公司新半导体技术路线图,首次宣布了Rubin平台作为Blackwell的下一代平台,并表示公司将以年为单位更新技术路线。
富士康与英伟达联手打造先进计算中心
6月6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英伟达在COMPUTEX 2024大会上宣布,将建立先进计算中心。
据悉,该设施以英伟达GB200服务器为核心,富士康将利用这一技术提升其智能制造、电动汽车(EV)和智能城市平台。该项目选址在中国台湾地区高雄软件园区,预计2026年竣工。
恩智浦与世界先进在新加坡合资建12英寸晶圆厂
6月5日,恩智浦半导体(NXP)与台积电(TSMC)持股的晶圆代工公司世界先进积体电路(简称“世界先进公司”)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一家制造合资企业VSMC,将在新加坡建造一座新的12英寸(300mm)半导体晶圆制造工厂。
该合资晶圆厂将支持130纳米至40纳米混合信号、电源管理和模拟产品,目标客户来自汽车、工业、消费和移动终端市场。基础工艺技术计划从台积电获得许可并转让给合资公司。
这家合资企业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晶圆厂,并于2027年向客户提供初代产品。
该合资企业将作为独立的商业晶圆代工供应商运营,为双方股权合作伙伴提供有保证的比例产能,预计到2029年每月产量为55000片300mm晶圆。
工厂初始扩建的总成本预计为78亿美元。世界先进公司将注资24亿美元,占合资公司60%的股权,恩智浦将注资16亿美元,占剩余40%的股权。世界先进公司和恩智浦已同意额外出资19亿美元,用于支持长期容量基础设施。其余资金(包括贷款)将由合资企业的第三方提供。该晶圆厂将由世界先进公司运营。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0%和3.75%。
“根据对通胀前景、潜在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传导强度的最新评估,在维持利率稳定9个月后,现在应该缓和货币政策限制的程度。”欧洲央行在公告中称,管理委员会将继续遵循基于数据、逐次会议的方法确定适当限制水平,不会预先承诺特定的利率路径。
德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技术工人短缺
据悉,德国联邦劳工局6月4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有183个职业类别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较上一年减少17个,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说,参与评估的职业类别约有1200个,意味着德国去年有七分之一的职业存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其中,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的领域包括护理和医疗保健、手工业、道路运输、儿童保育、IT技术以及餐饮业等。此外,另有172个职业类别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风险。
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安德烈娅·纳勒斯当天发布声明说,尽管德国失业人数近期增多,企业也常因缺乏技术工人而难以填补空缺。“考虑到人口结构变化,许多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将在未来几年继续离开劳动力市场。”德国联邦劳工局报告指出,德国技术工人短缺凸显当地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一方面,许多企业在努力招纳新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对于资质不足的人来说,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
·研究探索·
单志广:固本培元扬长补短提升竞争力
《经济日报》6月7日刊发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撰写的文章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创新基础能力依然不足,一些关键技术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从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进一步强化战略引领、提升发展实效,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具体来讲,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强化国家统筹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产业集群高度重视结合地方的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研发实力等因素。加利福尼亚州凭借其区域内的高校信息技术优势,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为主的产业集群。休斯顿依托墨西哥湾畔的丰富石油储量和便捷交通优势,形成了从石油开采、加工到石油机械、冶金、造船、运输、贸易、金融等产业全链条。我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因地制宜,强化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突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资源统筹协调,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集群之间、区域之间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区域协同水平,解决产业联动较弱、协同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央企国企的引领作用,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工具。
第二,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驱动创新过程的两种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重视两种力量的有效结合,不仅要充分发挥核心技术环节的驱动力,也要激发产品终端需求市场的带动力。一方面,更加突出自主创新、重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全力突破集成电路生产基础工艺与核心设备、高端功能材料等短板领域,也要在新能源汽车等实力较强的领域形成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长板。另一方面,以大市场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创新。欧盟从需求侧入手提出“领先市场计划”,通过税收优惠、购买补贴等持续吸引终端用户。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以场景为驱动,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购新产品新服务,深入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激活巨大的应用场景与规模化需求优势。
第三,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随着产业逐渐成熟和市场逐步规范,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是做好发展方向引导,开展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为市场创新提供总体指引,在具体创新活动中把握干预边界,将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的选择权与主导权更多交给市场。二是做好发展资源聚合,发挥统筹引领作用,推动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创新生态。日本建设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由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等为骨干,并联合通产省下属的电气技术实验室等,协同开展半导体核心共性技术突破。三是做好发展环境守护,下大气力优化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加快突破新药审批、空域管理、数据产权确权等制度瓶颈,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服务,积极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市场环境。
·社团工作·
两协会发布《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标准
6月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标准。
该标准是以国家双碳战略为导向,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形成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的总体要求,结合事故汽车维修技术和业务实际需要,应保险行业和汽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助力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制定而成的,是聚焦于运用标准化手段强化行业自律的具体体现。
该标准在两个协会的指导下,中保研牵头联合中捷通、彼泰格、精友时代、开思时代、星恒成、加达集团、奥之杰、京宝行、首汽腾迪、邦邦汽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产险、大地保险等62家维修企业、保险公司共同参与了编制工作。该标准于2019年11月正式立项,历时4年,经过立项论证、多次技术调研和实测验证,先后召开8次现场会议并公开征求意见,经不断修改完善,在公平、透明的标准制定环境下完成编制工作。
该标准规定了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的总体要求、损伤测量方法及修换判别要求等内容,明确规范了安全性、强度、耐久性、外观一致性及维修经济性的总体维修技术要求作为原则性判断依据,适用于保险行业、汽修行业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的定损与维修工作。标准编制遵循“系统性、规范性、简明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起草组广泛深入调研事故汽车维修工艺、理赔实务及现行各维修企业的修换标准。同时为确保损伤零部件的可维修性,中保研联合保险行业和维修行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长期且大量的实测验证工作,最终确定了各项界定技术指标。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事故汽车维修领域对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也将逐步推动保险行业智能化定损的成熟与发展。标准中修换判别技术要求和修换判别指标的量化,是在充分研判了两个行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的维修技术标准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填补了保险行业智能化定损需要的技术标准空白,为保险公司和维修企业在保险理赔定损时确定维修方案提供一致性依据,从而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提高保险理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行业智能化发展升级。
中保协发布《保险汽车风险测试规程》系列标准
据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6月6日发布《保险汽车风险测试规程 第1部分:低速结构碰撞测试》和《保险汽车风险测试规程 第2部分:保险杠测试》两项系列标准(以下简称两项标准)。两项标准作为模拟保险出险事故的汽车碰撞测试依据,可以使汽车耐撞性、维修经济性相关的隐性特征通过规范化的碰撞测试转化为科学直观的数据,最终将促进汽车厂家优化汽车结构设计提高汽车抗风险能力。
两项标准由中保研牵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大地保险、阳光产险、太平财险、理想汽车、北京汽车、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宝马中国、上汽大众、大众中国、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日产中国、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特斯拉、江淮汽车、广汽集团等24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鉴于涉及人身安全的汽车高速碰撞测试法规自2001年就被纳入了国家强制检验和3C检测认证体系中,测试技术水平与国际持平,而与汽车维修经济性相关的低速碰撞测试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测试评价体系,相关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与国际还存在差距,两项标准的制定将弥补国内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起草组在研究吸收RCAR组织的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汽车出险事故案例以及汽车保险理赔数据修正完善测试规程,最终确定了两个标准的各项测试技术指标。
两项标准规定了汽车低速碰撞测试方法及碰撞工况参数,并明确了汽车耐撞性、可维修性、维修经济性评价等内容,适用于保险行业对汽车低速行驶工况下,汽车保险杠和车身结构的碰撞测试和维修经济性评价。标准编制遵循了“系统性、规范性、简明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的原则。
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能丰富我国汽车风险影响因子,提高汽车保险的承保理赔风险识别能力,还将有助于汽车保险行业精细化管理。同时,促进汽车厂家在汽车安全性、耐撞性、可维修性与维修经济性方面的设计优化,从而降低汽车碰撞事故风险,切实做到风险减量,促进汽车保险行业高质量、稳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