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动态 第097期
目 录
·国内财经·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我国拟出台方案加强碳足迹管理
三部门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
9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行动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上海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
青岛每年将投入22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出台14条举措支持中国传感谷建设
广州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企业动态·
豫园股份旗下珠宝时尚拟引战
广电运通拟控股广电五舟
中信集团收购华融金租部分股份
苏宁零售云完成新一轮引资
东航物流成立冷链公司
·海外经济·
国际劳工组织下调2024年全球失业率预测
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德法两国呼吁提振欧盟竞争力
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环比继续回升
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机器人技术战略"
日本央行上财年持有国债浮亏创历史新高
·研究探索·
IMF称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
·社团工作·
支付清算协会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
·国内财经·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5月29日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下称《重点举措》),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重点举措》共10个部分,40条具体措施,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决策部署,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进落实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的要求,提出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
《重点举措》提出,加快完善登记管理制度规则。推动出台《公司法》配套实施规定,明确存量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年认缴期限的具体适用规则。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促进发展和规范登记管理规定》,解决“个转企”直接登记、集群注册、强制注销、过罚不当等难点问题。制定出台企业名称申报指引,强化知名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研究商号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出台受益所有人登记管理制度。坚持改革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研究完善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法律制度。
《重点举措》提出,加快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完善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推动修订《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推动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研究制定《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制定出台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制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申报技术规范》、优化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审查思路方案,研究起草非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
《重点举措》提出,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制度规则。修订《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推动出台《涉企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处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帮助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平台收费行为。研究出台《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引导规范收费项目和程序。
《重点举措》提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开展整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突出问题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突出整治重点,强化监管执法权威,大力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纠正利用信用评价等手段设置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等问题。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监管,精准识别竞争问题,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企业境外反垄断应诉指导工作。
《重点举措》提出,市场秩序是优质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持续规范市场行为,创新监管机制,以公正监管促进引导公平竞争,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提升市场交易的诚信、秩序和安全。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据悉,国务院日前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在重点任务方面,《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
《方案》提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加快配电网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大力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中,《方案》提出,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中,《方案》提出,严格石化化工产业政策要求,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
在建筑节能降碳行动中,《方案》提出,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电梯、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在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中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在管理机制方面,《方案》提出了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5项任务;在支撑保障方面,明确了制度标准、价格政策、资金支持、科技引领、市场化机制、全民行动等6项措施。
《方案》提出,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各地区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提升。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我国拟出台方案加强碳足迹管理
据悉,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5月29日介绍,为加强碳足迹管理,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会同其他部委联合印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碳足迹的有效管理可以助推“双碳”目标实现。裴晓菲介绍,编制《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要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并要提升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水平。要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专业服务,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强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三部门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
近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信息化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布局更加完善,标准研制、服务等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发布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化标准,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标准质量显著提升,实施效果明显增强,信息化标准在引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际标准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围绕8个重点领域作出了22项工作部署。一是在关键信息技术领域,强化通用技术标准研制、布局新兴技术领域标准。二是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推进算力基础设施标准研制、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三是在数据资源领域,强化数据资源基础标准建设、创新公共数据资源利用标准。四是在产业数字化领域,提升农业信息化标准水平、健全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强化服务业信息化标准。五是在电子政务领域,加快政务运行标准建设、完善政务应用标准建设、加强政务治理标准建设。六是在信息惠民领域,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建设、加快数字乡村标准研制、健全数字公共服务标准。七是在数字文化领域,推进文化数字化标准研制、加强网络文化标准建设、健全数字文化服务标准。八是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领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标准、健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标准、研制绿色智能生活标准。
9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行动
据悉,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5月29日在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应急管理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从印发之日到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遏制假证问题。
杨智慧说,近年来,因从业人员持假证或无证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屡屡发生。尽管相关部门多次予以打击,但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假证问题很容易死灰复燃。去年北京市查出的一条特大跨省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黑灰产业链,虚假网站后台数据显示,超50万人关注该网站,超过1.9万人购买了伪造的证件。
据悉,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将强化全链条打击,贯穿制假、售假、买假、用假、虚假营销等多个环节,不仅在使用现场,更要从源头上杜绝假证空间。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矿山安监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9个部门加强联动,根据各自职责职能,构建起严密网络。坚持打击与服务引导并重,不仅出台一系列精准打击措施,还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的特种作业管理体系支撑。此外,还将抓紧修订相关制度规定,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服务。
杨智慧介绍,用工单位可以通过“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等渠道查验证书真伪。同时提醒广大从业人员,不要轻信免考、速成等虚假宣传,要从官方网站查询培训考试机构。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据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的工作要求,5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的通知,宣布将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范围内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工作。
通知提出,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专利业务办理系统在线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手续,对于符合登记要求并作出质押登记材料电子件与纸件原件一致性承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后,不再要求补交纸件原件。对于暂不具备开展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有关规定办理质押登记手续。
通知提出,各地区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局要督促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审核收取代办的专利权质押登记所需材料,核对电子件与纸件原件的一致性;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按照专业档案保管要求做好质押登记相关纸件材料的本地化保存和管理,配合接受后续的抽查监管及调档查验。
上海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
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出台《关于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预计60多万户用人单位受益。
根据《通知》规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的对象范围是:2023年裁员率不高于5.5%,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上海市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在返还比例上,以企业及其职工2023年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为基数,大型企业按30%、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返还资金不仅能够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还可作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支出。
此外,为提高用人单位的获得感和便捷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采用“免申即享”的方式发放。经大数据比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将陆续收到推送短信,单位通过人社自助经办平台对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予以确认,经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审核、公示后,稳岗返还资金将直接拨付到单位账户。根据工作安排,首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将于近日收到返还资金。
青岛每年将投入22亿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在5月28日举行的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发布《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进一步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两大政策,以更大力度汇聚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其中,《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包含33项政策措施,主要体现为“四个聚力”:一是聚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完善保障体系,给予补贴等支持。二是聚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供应链票据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纽带作用,吸引社会资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助力和基金赋能。三是聚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金融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四是聚力发挥好财金联动政策效应,市级层面建立由财政、金融、行业主管等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市区两级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强化各级财政金融政策有效衔接。
青岛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度融合财政、金融、产业、监管等政策,集聚财政金融资源,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创新等7个方面。市政府预计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2亿元,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会上同步发布的《青岛市进一步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则是新形势下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升级版”,围绕持续扩大奖补力度,促进金融资源聚集;加大企业上市扶持,促进资本市场壮大;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做深做实数字金融;加强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服务质效提升;鼓励金融创新实践,激发金融创新活力五个维度进行赋能。
尤其令各方关注的是,措施进一步推动完善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加大金融招商奖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1.2亿元的一次性补助。同时,支持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对拟在上海、深圳、北京、香港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
青岛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是青岛市支持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品牌政策体系。升级后的措施表明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为优化金融生态、推动全市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省出台14条举措支持中国传感谷建设
据悉,安徽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若干政策》,通过支持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人才引育等5个方面的14条举措,支持中国传感谷建设。
政策提出,在支持加大投入方面,对入驻传感谷企业,首次投资建设总投资在5000万元及以上且已入固定资产统计库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至15%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
在支持创新发展方面,支持传感谷企业主导制定标准,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每个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奖补100万元、50万元。
为了吸引博士后来中国传感谷创新创业,政策提出,对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给予设站单位不少于50万元设站补贴;对新设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给予不少于50万元、30万元设站补贴,经费由属地财政承担。
在支持海外发展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传感谷企业参加省统一组织的线下境外展,以及上年度进出口6500万美元以上重点企业或省级出口品牌企业自行参加境外展,按照参展国别或地区单个展位,分别给予最高3万元、4万元和5万元支持,单场展会最多支持2个展位。
据悉,中国传感谷位于蚌埠市,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传感器,是人工智能硬件设施里的“神经元”,也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该政策的出台将加快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赋能全省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5月28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广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广州计划在2024年~2027年,推动年均超过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到 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方案》提出,要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原则,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本质安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大力促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拟定了实施先进设备更新和技改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提质、工业安全提升和供需精准对接等5方面行动9项具体措施。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密码,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广州将加快出台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政策,通过拓范围、降门槛、优融资、强保障等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创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全力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实施一批“点、线、面”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方案向传统优势产业覆盖推广。推进“四化”平台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工业企业实施“四化”改造。发布不少于50个技术改造示范企业(项目),引导企业主动对标先进、加快技改步伐。
·企业动态·
豫园股份旗下珠宝时尚拟引战
5月29日晚间,豫园股份(600655)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子公司上海豫园珠宝时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宝时尚”)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计划以增资扩股形式融资不超过20亿元。
珠宝时尚本次引入外部投资者数量合计不超过40家。截至目前,豫园股份持有珠宝时尚99%股权,交易完成后,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20%。据初步研究测算,本次交易不会导致豫园股份对珠宝时尚的控制权发生变更。
豫园股份表示,珠宝时尚引入战投并融资有助于强化其品牌、产品、渠道及供应链等方面优势。目前,前述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最终融资金额、交易方案和交易价格仍需进一步沟通协商,尚未与交易对手方签署正式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豫园股份刚刚终止2023年年度定增事项。此前发布的预案显示,公司拟定增不超过42.5亿元,主要用于珠宝时尚线下渠道及电商销售平台建设、补偿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作为豫园股份营收规模最大的业务板块,珠宝时尚拥有老庙、亚一两大全国知名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多品牌产品矩阵。
除珠宝时尚板块外,豫园股份主营业务还包含文化商业、文化餐饮和食品饮料、美丽健康、国潮腕表、复合功能地产、商业管理等诸多板块,公司拥有南翔、松鹤楼等知名品牌,并控股舍得酒业、参股金徽酒。
广电运通拟控股广电五舟
5月29日晚间,广电运通(002152)发布公告,为加强公司在算力板块的战略性布局,公司拟以4.517元/股的价格收购个人股东刘英所持有的广州广电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电五舟”)10%股份(即1261.894万股),交易金额为5699.975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广电运通累计持有广电五舟3310.434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6.23%。
在此之前,广电运通于2021年出资6799.577万元认购广电五舟定向发行股份787.90万股,成为广电五舟第一大股东。历经广电五舟2021年半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及2023年定向增发股份,目前广电运通持有广电五舟2048.54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6.23%。
伴随着本次股权转让,广电运通还与广电五舟的股东广州鑫而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广州五舟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广州鑫而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广州五舟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将其合计持有的广电五舟2413.2664万股股份(合计持股比例为19.12%)所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广电运通行使,广电运通的表决权比例将增加至45.36%,从而实现相对控股广电五舟。
因此,本次收购将导致广电五舟的控制权发生变化,本次收购完成后,广电运通将成为广电五舟的控股股东,广电运通将广电五舟纳入合并范围。
据了解,广电五舟成立于2008年,是专业的智能算力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广电五舟是华为鲲鹏和昇腾服务器整机业务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以及飞腾、海光芯片服务器的生产厂商之一,其“五舟”品牌已入选国家信创目录、中央政府采购名录。
2015年,广电五舟登陆新三板市场(代码:831619),被市场称为“新三板服务器概念第一股”。5月29日,广电五舟股价报收于6.20元/股,总市值为7.82亿元。
广电运通表示,公司正在大力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本次收购是公司继续深化算力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有助于加速公司在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板块的能力建设,契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随着国产服务器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广电运通将积极把握国产算力市场机遇,充分发挥与广电五舟在技术、产品、市场的协同效应,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动能。
广电运通还指出,“鲲鹏+昇腾”计算产业是中国信创产业生态的关键一环,对于推动国产软硬件的发展和增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电五舟作为华为鲲鹏整机和昇腾AI领域的战略伙伴,为客户提供国产高性能计算产品及各种算力解决方案。广电运通作为国内信创领域优质厂商之一,收购广电五舟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在信创产业中的影响力,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信集团收购华融金租部分股份
5月28日,中信金融资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中信集团转让其持有的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金租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的60%,出售事项的总代价为119.98亿元。
公告显示,出售事项完成后,中信金融资产将持有华融金租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的19.92%。
据了解,中信金融资产原为中国华融,此前已陆续转让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5家牌照类子公司,逐渐退出非主业领域。具体来看:2020年,中信金融资产挂牌转让所持有的75%的青海华融昆仑资产全部股权,“华融昆仑青海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昆朋青海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中信金融资产先后转让了所持有的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的全部股权;2022年,中信金融资产完成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的股权出售。
对于此次股权转让,中信银行同日公告称,近日收到该行实际控制人中信集团通知,中信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中信金融资产持有的华融金租公司60%股权。华融金租公司主要从事金融租赁业务,本次收购完成后,与中信银行全资子公司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租”)在金融租赁业务上存在一定的业务重合情况。
为保障中信银行及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中信集团针对本次收购完成后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出具了承诺函,内容包括:针对因本次收购而产生的华融金租与中信银行全资子公司中信金租的同业竞争,中信集团将力争自取得华融金租控制权之日起5年内,按照相关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在符合届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规则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中信银行发展和维护其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综合运用资产重组、资产处置、股权转让、业务调整、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苏宁零售云完成新一轮引资
5月29日,ST易购( 002024.SZ )发布公告,称旗下苏宁易购零售云完成新一轮战略引资,引资金额为4.8亿元,投资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
公告称,本次融资将有助于优化现有供应链,提升加盟商经营效率,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发展以及相关债务化解事项。
零售云是苏宁在县镇市场的加盟店,以家电3C品类为主,苏宁负责输出货源、IT系统、物流、售后等能力,加盟商向苏宁支付加盟费、品牌及技术服务费收入等。
东航物流成立冷链公司
5月28日,东航物流旗下东航冷链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揭牌成立。公司将全面负责东航物流旗下冷链业务,更有效地对接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为客户提供生鲜、医药及高端制造温控货供应链服务、口岸服务及数字化平台运营服务。
东航冷链物流(上海)有限公司运行后,将着重发展冷链市场增量业务,向市场推出“药及时”“光快行”等冷链服务项目,助力国家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公司还将建立“产地工厂-浦东机场-终端用户”三级流通模式,通过供应链整合+数字化赋能,让生鲜供应链更透明、更智能,实现供应链环节更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此次,东航物流将冷链公司设立在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也正是瞄准了保税区内良好的生物医药生态,这将为冷链公司进一步延长业务链条、拓展业务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
未来,东航冷链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将沿着平台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聚合东航物流的天网和地网资源,充分利用浦东机场综保区优势,聚焦温控货物的商流、物流和增值服务,解决温控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失温货损、信息断链、监控断链等行业痛点,引领航空冷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海外经济·
国际劳工组织下调2024年全球失业率预测
据悉,国际劳工组织5月29日发布最新《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失业率将从2023年的5.0%降至4.9%,低于此前预测的5.2%。
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失业率将保持在4.9%左右。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24年全球就业缺口将达到4.02亿人。低收入国家女性就业缺口率将达到22.8%,男性为15.3%;高收入国家女性和男性的就业缺口率将分别为9.7%和7.3%。
报告还显示,全球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人数已从2005年的约17亿人增加到2024年的20亿人。报告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手段”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5月29日,美联储发布经济状况“褐皮书”。“褐皮书”显示,全美的经济活动从4月初至5月中旬持续扩张,大多数地区报告经济活动略有增长,两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没有变化。
各行业中,零售支出持平或略有上升,汽车销售基本持平,受休闲和商务旅行增加的推动,全美大部分地区的旅行、旅游业有所增强,但酒店业对夏季的展望喜忧参半,非金融服务需求上升,运输服务活动喜忧参半,港口和铁路活动增加,卡车和货运需求的报告各地有所差异。
此外,全美住房需求小幅上升,独栋住宅建设增加。由于供应担忧、信贷条件紧缩和借贷成本上升,商业房地产行业的状况有所疲软。能源活动基本稳定,农业报告喜忧参半。
劳动力市场总体而言,就业率小幅上升,八个地区报告就业率微增至适中,其余四个地区报告就业率没有变化。物价方面温和上涨。大部分地区表示,由于消费者抵制进一步涨价,而成本价格平均上涨,导致各行利润率下降。
“褐皮书”显示,预计物价近期将继续温和上涨。
德法两国呼吁提振欧盟竞争力
据悉,德法两国5月28日在柏林附近的梅泽贝格城堡举行部长会议并发布联合文件,呼吁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刺激投资等措施提振欧盟在未来5年的竞争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会议。两国联合发布的文件说,欧盟需要增强创新、刺激投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改善监管框架,从而在未来维持技术和工业领域的实力,并在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占据优势。此外,欧盟必须实现充分一体化,确保有能力应对新的防务威胁。
文件呼吁欧盟支持发展绿色、人工智能、量子、航空航天、生物等关键技术,减少单一市场内的不合理壁垒,刺激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投资,并加强安全防务方面的投入。
马克龙当天结束对德国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此访也是法国总统24年来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马克龙在德累斯顿发表演讲,呼吁警惕极右翼势力在欧洲的崛起,建立强大自主的欧洲。
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环比继续回升
据悉,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5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6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为负20.9点,环比上升3.1点,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回升。
报告说,在反映德国消费者信心的3项指标中,购买倾向指标继续停滞不前,尚未显露复苏迹象,收入预期和经济前景指标环比分别小幅和显著上升。
捷孚凯专家罗尔夫·比克尔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德国通胀率下降加上收入提升增强了消费者购买力,降低了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尽管如此,这种不确定性仍然明显,因为德国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消费者购买计划受到影响。
自1980年起,捷孚凯每月对大约2000名德国消费者进行信心指数问卷调查。该指数是预测德国经济走势和居民消费趋向的先行指标。
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家机器人技术战略”
据悉,澳大利亚政府5月28日发布首份“国家机器人技术战略”,这是该国鼓励发展本国工业“未来澳大利亚制造”政策的补充。
澳工业与科学部表示,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对于澳经济增长和未来至关重要,有助于扩大制造业、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有望到2030年每年增加国内生产总值1700亿到6000亿澳元(1美元约合1.5澳元)。
澳政府将使用“国家重建基金”“工业发展项目”和“先进战略能力加速器”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发展和使用澳大利亚机器人技术解决方案。
日本央行上财年持有国债浮亏创历史新高
据报道,日本央行5月29日公布报告称,2023至2024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其持有的国债按市值计算的估值损失(浮亏)达到了94337亿日元,浮亏创历史同期新高。
日本央行每年5月公布过去整个财年决算。
根据这次公布的财年决算,截至2024年3月底,日本央行所持国债余额同比增长1.4%,达到5896634亿日元,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如果长期利率进一步上升,估值损失可能会持续增加。
·研究探索·
IMF称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
5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披露,代表团完成了2024年度与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在同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新闻发布会上,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并将2024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调整为5%,较4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上调了0.4个百分点。吉塔·戈皮纳特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一季度GDP的强劲增长,以及近期推出的有关政策举措。
所谓第四条款磋商,是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款,基金组织每年与成员国进行一次年度磋商,与成员国就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和发布评估报告。
人民银行国际司曾指出,中国与IMF的合作包括资金往来、定期磋商和技术援助。其中,在定期磋商环节,中国按基金组织章程定期与基金组织举行磋商,分金融、财税、对外和实际四大宏观经济部门,就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交换意见。2004年11月,中国首次对外公布了第四条款磋商报告。
此次仅是中国代表团完成了本年度的第四条款磋商,未来还将在代表团的初步结论基础上撰写报告,报告将在IMF管理层批准后,提交执董会审议。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吉塔·戈皮纳特还对中国当前的房地产政策作出评价。她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应当持续下去。同时,更全面的一揽子政策将在防范下行风险过程中助推高效、低成本的转型。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一系列房地产领域的重磅政策,包括取消全国层面的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房贷最低首付比例,新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
吉塔·戈皮纳特建议,近期宏观经济政策应着眼于支持国内需求,缓解下行风险。其中,财政政策应优先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中央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财政政策还应在支持国内需求、管理债务等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她认为,中国2024年以来实施的货币政策是值得欢迎的,但由于低通胀且产出低于潜在水平,仍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此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将有助于吸收外部冲击。
“回顾中国过去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功,一个重要体现是生产率的快速提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经济改革。”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夫·巴奈特指出。
在进一步回应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时,吉塔·戈皮纳特表示,首先应确保经济增长由需求驱动,促消费政策可以通过构建更强大的社会保障网络来实现;其次,应当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开放,因为服务业在创造就业和促进增长方面有很大潜力;最后,民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教育和医疗保健。
·社团工作·
支付清算协会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
5月27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已开展收单外包服务的外包机构,应于2024年7月31日前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向支付清算协会提出备案申请,完整、准确登记合作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持牌机构”)外包服务关系,并取得备案证明。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等。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国内收单外包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外包市场自律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外包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持续发挥对支付产业的推动作用。然而,部分收单机构对合作外包机构管理弱化,影响了外包市场自律管理效能的发挥,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有利于支付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知》强调,已备案外包机构与持牌机构业务合作关系发生变更的,应按要求及时完成合作关系信息的更新维护。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8日,已完成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超2.73万家,其中,聚合支付机构达576家。此外,支付清算协会取消备案的收单外包机构名单超330家,备案状态显示为失效。另有15家机构备案名称中备注了ST字样,备案状态显示为拟取消状态。
“《通知》是支付清算协会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表现。”在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通知》传递了加强支付清算行业自律管理、规范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秩序的严监管信号。
切实履行业务主体责任
近年来,支付清算协会对于收单领域的规范持续趋严。2020年8月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2022年1月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制定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自律规范(试行)》;2023年5月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等。
此次发布的《通知》强调,持牌机构应切实履行收单业务主体责任,加强合作外包机构管理,督促存量合作外包机构按期完成备案,确保全量备案;对于2024年7月31日前,未按期完成备案的存量合作外包机构,应在确保商户服务延续性的基础上,于2024年12月31日前有序终止与其业务合作。
“未能成功备案的外包服务机构,后续将无法与持牌机构开展收单外包服务。”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看来,《通知》强调了持牌机构的责任是“谁的外包机构谁负责原则”。持牌机构应按时完成合作外包机构信息登记工作,扎实推动外包机构主动有序申请备案,主动接受行业自律管理。
支付清算协会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机制,加强收单机构自律检查,对违规收单机构和外包机构实施自律惩戒,持续完善外包机构自律评价管理,发挥行业风险联防联控作用,加大违规外包机构市场退出力度,提升收单外包自律管理质效,规范支付市场秩序。
“收单机构应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合适数量的收单外包机构开展合作,并在开展业务合作前,做好全面尽职调查工作,审慎选择合作外包机构。”王蓬博建议,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合作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外包机构风险评估,对于资质较差或存在风险情形的外包机构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