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077期

财经动态 第077期

  
 ·国内财经·    
  国资委圈定国企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重点   
  三部门发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证监会对离职人员监管再加码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税纳税期限延长至36个月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计报告查验将强化
  商务部发布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四部门要求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      
  北京设备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出炉    
  京津冀三地将携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天津市发布轻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企业动态·    
  五粮液拟分红181亿元
  江西铜业未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被责令改正  
 ·海外经济·    
  谷歌投资3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必和必拓计划311亿英镑收购英美资源
  本田将斥资110亿美元在加拿大打造电动汽车中心 
  日本央行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至0.1%范围  
  日本四成城乡因人口减少有消失风险    
 ·研究探索·    
  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社团工作·    
  中国贸促会《欧盟营商环境报告》 
 
 
 
 
 
 
 
 
 
 
 
 
 
 
 
·国内财经·
 
国资委圈定国企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重点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会议通报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新进展,并就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优化改革组织推进机制等内容作出新安排。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于去年启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务必要加速加力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强调,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特别是围绕跨区域、多主体的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等重点改革任务,搭建更多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平台,增强工作合力。
  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就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作出新安排。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王宏志强调,要集聚优势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结合实际找准产业切入点的基础上,要坚持有进有退、调整结构,通过盘活低效无效资产、闲置土地等方式,腾挪出资源空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用好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基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在并购重组后要做好融合工作。
  在强化数智网络赋能传统产业方面,王宏志强调,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对算力、算法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攻关,多路径布局前沿技术,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要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动传统业务、低端产业加速升级。
  王宏志指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加快节能降碳、老旧化工设备更新改造、清洁生产改造和工艺革新。
  推动更大范围重组整合
王宏志指出,要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资源支撑。
一是创新思维推动战略性重组。国资央企要在抓紧推动已明确任务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并超前考虑重组涉及的人员转岗、分流安置等工作,确保稳妥有序实施。
  二是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以优势子企业为主体,按照“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原则,对内部资源“应整尽整”“应合尽合”,实现优质生产资料和人才资源的有效聚集、高效利用。国有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各地国有企业之间,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广泛挖掘合作场景,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推进各方优势互补、资源融合、错位发展、互利共赢。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在更大范围内、不同层面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三是加大“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力度。“目前,19个地方已经建立了‘两非’‘两资’处置多部门联动绿色通道,但还有一些退出任务较重的地方,仍没有建立。”王宏志说,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绿色通道加快建立。多措并举“减亏止血”,特别是“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和中央企业要拿出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力争限期“清零”。
 
三部门发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4月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分别从建设科技集群、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标准化发展三个方面,介绍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有关工作安排。
  科技部:培育更多带动发展的科技集群
  科技集群是创新要素的汇聚地,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新兴产业的风向标,是一个地区的活力所在。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集群创新论坛”致辞中表示,科技部将培育更多的带动发展的科技集群,更好发挥科技集群在引领产业、增进人类福祉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林新指出,近年来,科技部加快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及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集群引领带动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
  林新表示,面向未来,科技部将强化创新策源,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把科技集群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加强区域协同,建立一批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引领的重点城市群,形成高效协同、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构筑全球技术转移网络、促进全球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把科技集群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合作的枢纽。
  工信部:着力加强智能制造战略研究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要着力加强战略研究,充分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战略的支撑作用,开展新时期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
  王江平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深化应用和推广,不断扩大智能制造覆盖范围,着力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和园区,加快探索未来制造的模式,不断引领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化。同时,要加紧谋划布局智能制造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加快培育细分行业的优质供应商。
  王江平还表示,要着力完善基础保障,适度超前布局脑机、算力、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新标准研制和应用,构建先进实用的企业标准群,深化标准的国际合作。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三线融合”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田世宏指出,北京作为国际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迫切需要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可从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研力量、加强人才培养、深化开放合作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其中,在完善政策体系上,优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联动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促进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在强化科研力量上,增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动能。加强标准化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开展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立足北京优势,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以及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线、标准线和产业线的“三线融合”,促进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证监会对离职人员监管再加码
 
  4月26日,证监会就《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监管规定(试行)》(下称《离职人员监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加强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的管理,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具体来看,《离职人员监管规定》新增三方面规定。一是拉长发行监管岗位和会管干部离职人员的入股禁止期,在离职人员离职前三年内曾任职发行监管岗位的,或者离职前属于会管干部的,入股禁止期为离职后十年内。二是扩大离职人员监管范围。将从严审核的范围从离职人员本人扩大至离职人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三是细化中介机构核查要求。根据审核实践及复核关注问题,中介机构应对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相关事项开展全面核查,做到程序完备、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现行的相关规定,是证监会在2021年5月出台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下称《2号指引》),其中明确规定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情形和中介机构把关责任,确定由证监会对入股行为进行专项核查,安排内审部门实施独立复核,形成纵横交错的离职人员入股行为审核把关机制。《2号指引》发布实施以来,证监会对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严格依法推进审核复核程序,大幅削减离职人员 “职务身份价值”,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得到有效监管,这类企业平均审核周期明显延长。市场普遍感受到,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便利,反而影响了企业的上市进程。
证监会表示,《离职人员监管规定》的发布意在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严防离职人员利用在职时公权力、离职后影响力获取不当、不法利益。下一步将继续严把入口关,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协作,发现违法违纪线索的坚决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监管秩序。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税纳税期限延长至36个月
 
  4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简称《公告》)。《公告》在此前政策基础上,延长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的个税纳税期限至不超过36个月。
  根据此前规定,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下称“行权”),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告》指出,对于享受股权激励的人员,行权之日起不超过36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此期间内离职的,应在离职前缴清全部税款。《公告》同时废止了上述文件条款。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指出,股权激励的纳税义务在行权时就已经产生,如果员工在行权时纳税的话,此时员工虽然收获了股票,但股票并没有变成现金,此时纳税会给员工在财务上带来很大压力,导致员工参与激励计划的积极性不高。而延长纳税期限之后,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压力将减小很多,也更愿意持有公司股票。特别是对于股票期权较多的人员来说,所需缴纳的税额较大,延长纳税时限可以缓解相关人员现金流压力。
同时,“股权激励相关个税缴纳期限的从12个月延长至不超过36个月,也为持股员工变现股权激励给予更宽松的时间。”孙鲲鹏解释,股权激励行权后持股员工需缴纳较大额度的个人所得税,部分人员会选择变现股票期权激励以覆盖缴纳个税支出,延长缴纳期限后,给了持股人更多的变现机会,其可在36月内选择股价高点变现,大大增强了变现灵活性,有助于提高纳税人收入。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计报告查验将强化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计报告查验,4月26日,财政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审计报告查验 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财政部、工信部将加大平台数据共享力度,并依法核查、严厉打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相关机构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通知》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拓展审计报告验证码应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打击不法机构假冒会计师事务所名义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为同一审计事项违规出具多份审计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请材料审核,将审计报告查验工作贯穿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管理、服务全过程,夯实管理基础,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管理质量。
  《通知》要求,参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开展年报审计等审计工作时,应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将审计报告在统一监管平台报备并申请赋予验证码。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主动向相关企业提供附验证码的审计报告,并确保验证码真实有效。
  《通知》还提出,财政部、工信部将加大平台数据共享力度,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审核、到期复核、信息更新等工作中,查验相关企业所提交审计报告在统一监管平台上的报备情况,并依法核查、严厉打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相关机构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商务部发布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4月28日,商务部发布《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6年年底,要实现商务领域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网络零售规模保持全球第一,跨境电商增速快于货物贸易增速,贸易电子单据使用率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数字贸易整体规模持续扩大。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表示,我国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跨境电商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数字领域外资准入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成为国际合作热点,我国商务领域新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计划》明确,未来3年,要重点开展“数商强基”“数商扩消”“数商兴贸”“数商兴产”和“数商开放”这5项行动,包括20项政策举措。
  具体来看,《计划》对“数商强基”行动和“数商扩消”行动部署最多,均提出5项举措。
  在“数商强基”行动中,《计划》提出,培育创新主体、构建监测评价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强化智力支撑、推动规范发展,持续夯实数字商务发展基础。
  培育创新主体,《计划》明确,就是要打造一批引领创新的数字商务企业和产业集聚区;遴选一批商业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引导企业加大先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力度;培育一批商务领域数据服务商,多场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提升治理水平,《计划》则明确要加快商务大数据应用,健全央地协同的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内外贸、外资领域监测预测预警能力;鼓励各地方监测平台与商务大数据平台协同联动,实现大数据体系提质扩面;建立商务领域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处理者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扩大商务领域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加强移动端建设,鼓励各地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在“数商扩消”行动中,《计划》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内外贸市场对接、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数字化发展5项举措,更好激发数字消费活力。
  此外,《计划》在“数商兴贸”行动中,还提出了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拓展服务贸易数字化内容、大力发展数字贸易4项举措,加快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在“数商兴产”行动中,提出建强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数字领域吸引外资环境、扩大数字领域对外投资合作3项举措,推动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数商开放”行动,提出拓展“丝路电商”合作空间、开展数字规则先行先试、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3项举措,不断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四部门要求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据悉,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
  会议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金融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协同发力,做好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会议强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政府出台激励政策,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放贷款,切实提升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能力和质效。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要尽快建立行内工作机制,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完善配套制度措施,优化业务办理流程。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找准工作重点,加快项目对接,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要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效。
 
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精神,按照《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商消费发〔2024〕58号)要求,更好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
  《细则》明确,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细则》明确,拟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的个人消费者,应于2025年1月10日前,通过登录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填报申请材料,相关材料应于《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
  《细则》要求各地方相关部门按职责做好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各地不得要求将报废汽车交售给指定企业,不得另行设定具有地域性、技术产品指向性的补贴目录或企业名单。各地应设立汽车以旧换新电话咨询热线,及时回应公众诉求,接受社会监督。
 
北京设备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出炉
 
据悉,北京市政府4月28日发布《北京市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3项具体措施,涉及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五大领域。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将在5月出台鼓励绿色智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重点支持26类绿色智能商品。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介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积累了丰富的机器设备,早于全国进入存量资产更新换代高峰期,同时耐用消费品保有量很大。据估算,截至2023年居民家用电器保有量在5000万台以上,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约760万辆,蕴含着很大的更新换代需求。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介绍,执行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汽车报废更新,最高可获1万元补贴。聚焦家电换“智”、家居“焕新”,重点支持26类绿色智能商品,对“促新”“换旧”双环节给予补贴,消费者购买新品时,可享受新品价格10%、单件商品最高1000元的优惠补贴。交售指定旧机时,可在企业的回收价基础上,再享受额外补贴。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将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推进既有充电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升级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柔性充电等技术建设大功率超快充站,力争到2024年实现单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总充电功率不低于600千瓦。
 
京津冀三地将携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4月2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将就共同推进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共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打造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据了解,2015年,京冀两地开始合作共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近十年开发建设,产业园已吸引国内外60家医药企业的78个项目入驻,总投资200亿元。其中,北京企业36家、总投资116亿元,天津企业9家、总投资21.9亿元,初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合作,三地决定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更名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同时提出,将发挥北京、天津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引领优势,依托河北、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基础,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在三地的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
  根据协议,三地将按照合作共享的原则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市场优先、政府引导的方式,加强产业链合作,推进创新协同错位发展,增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互补能力,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
协议还提出,三地将立足京津冀药品产业资源和管理基础,协调推进三地药监部门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支持,对产业园开展产业协同监管,提升政府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
 
天津市发布轻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据悉,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日发布《天津市轻工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未来4年,天津市轻工产业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大力推进产品、技术、渠道、营销、体制协同创新,振兴一批工业老字号老品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打造消费“津品·精品”城市名片,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到2027年,全市轻工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市将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在增品种方面,将强化设计赋能,在轻工领域打造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设计园区,推广应用众包设计、协同设计、云设计,加速工业设计向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拓展,提升行业设计能力。围绕“津”字招牌、“津味”美食、“津农精品”,推进优秀设计成果产业化和价值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提品质方面,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盐业等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广工艺参数及质量在线监控,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及质量一致性,提升制造水平与产品品质。在创品牌方面,将持续实施工业老字号老品牌“一品一策”专项行动,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推广。发挥“三品”标杆企业的创新示范作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信誉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特色区域品牌,加快建立以诚信为基础、质量为内涵、价值为核心的多元品牌体系。
  为了提升轻工产业的创新水平,天津市将从强化技术创新、拓展模式创新、加大体制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设计、材料、工艺生产、检验检测、包装等关键技术创新及优化升级,推进轻工企业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加快食品生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包装检测设计一体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联合体,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体验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生活馆、手工工坊、体验中心、智慧商店等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整合电商平台,推进直播带货,强化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引进战略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天津市将大力推进轻工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轻工产业能效,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大梯次培育优质企业力度。到2027年,全市轻工产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家,“三品”标杆企业达到100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达到30家,绿色工厂数量突破60家。
 
·企业动态·
 
五粮液拟分红181亿元
 
4月28日晚间,五粮液(000858)发布2023年年报,顺利完成去年初制定的营业总收入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目标。具体来说,2023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832.72亿元,同比增长12.58%;实现净利润302.11亿元,同比增长13.19%;扣非净利润为301.16亿元,同比增长12.96%。
与之同时,五粮液公告了年度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6.70元(含税)。五粮液现金分红比率为60%,现金分红总额达到181.27亿元,分红比率和分红规模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江西铜业未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被责令改正
 
2024年4月26日晚间,江西铜业(600362.SH)发布公告,公司因未履行在收购恒邦股份(002237.SZ)时作出的避免同业竞争承诺,被山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2019年3月,江西铜业与恒邦股份原控股股东恒邦集团、王信恩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10.9元/股受让后者所持上市公司2.7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9.99%),交易金额为29.76亿元。当年6月,江西铜业与前述股东完成股权转让过户登记手续,正式入主恒邦股份。
  江西铜业与恒邦股份同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江西铜业及其控股股东与恒邦股份在铜、黄金等金属品种上具有业务交叉性,存在一定同业竞争。江西铜业称,在取得恒邦股份控制权后,将以后者作为集团未来黄金板块的发展平台,并将自身及控股股东旗下优质的黄金板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规范与恒邦股份的同业竞争。
  2019年3月,江西铜业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承诺在成为恒邦股份控股股东后60个月内根据所控制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特点整合各企业发展方向,尽一切合理努力解决与恒邦股份及其下属企业构成竞争或潜在竞争的业务。2020年6月,江西铜业进一步承诺,自2019年3月起60个月内,在其下属公司江西黄金金矿储量在自然资源部备案,并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具备开采条件后,12个月内启动将所持江西黄金权益转让给恒邦股份的相关工作。截至目前,5年期限已过,江西铜业仍未履行前述承诺。
去年下半年,在多场机构调研中,均有机构向恒邦股份问及江西铜业的资产注入进展。按照当时的回复口径,江西黄金拥有权益的石坞金矿已完成储量备案的保有金矿资源量矿石量633.4万吨,金属量2.84千克,目前石坞金矿探矿权为江西省地质局所有。由于江西省地质部门架构调整,导致石坞金矿转让工作有所延误,目前《江西省德兴市石坞金矿勘探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报告书》已呈交江西省地质局,等待江西省地质局确认审计结果;经与江西铜业、江西黄金、江西省地质局三方相关人员访谈,在江西黄金取得石坞金矿100%权益后,将由江西黄金完成石坞金矿采矿权证的办理。
 
·海外经济·
 
谷歌投资3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4月26日,谷歌宣布,将投资30亿美元,用于建设或扩建位于弗吉尼亚州和印第安纳州的数据中心。
具体来说,谷歌计划在弗吉尼亚州投资10亿美元,扩建现有的三个数据中心园区,并在印第安纳州投资20亿美元建设新园区。
此外,谷歌还设立了7500万美元的人工智能机会基金。该基金受公司慈善机构支持,将与非营利组织、教育和其他部门合作,为100万个各种背景的美国公民提供免费的AI技能培训。
 
必和必拓计划311亿英镑收购英美资源
 
据报道,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4月25日在向伦敦证券交易所递交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已提出以311亿英镑(约合38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伦敦上市的矿业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如果成功,必和必拓将成为世界最大铜生产商。
  必和必拓在声明中说,英美资源投资者持有的每一股股票将获得0.7097股必和必拓股票,相当于以每股25.08英镑的价格进行收购,总价格为311亿英镑。
  据了解,英美资源当天也证实收到了要约。英美资源的股价在早盘交易中上涨超过13%,达到每股24.98英镑(约合31.16美元)。
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必和必拓是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去年5月,必和必拓以约6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
 
本田将斥资110亿美元在加拿大打造电动汽车中心
 
4月25日,本田汽车宣布将与合作伙伴在加拿大投资110亿美元建立一座电动汽车中心。该中心旨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电动汽车价值链”,涵盖从生产到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这一项目包括新的汽车装配设施、电池工厂、以及其他关于支持全电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的设施。
 
日本央行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至0.1%范围
 
4月26日,日本央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把短期利率维持在0至0.1%的范围。
随着日元汇率再次跌至新低,市场关注日本政府和央行是否会进行外汇干预。日本央行于4月25日至26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日本四成城乡因人口减少有消失风险
 
  据报道,日本民间组织“人口战略会议”日前在人口战略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减少问题严重,日本全国744个市区町村(相当于中国的“市镇乡村”)面临消失风险,占该国市区町村总数40%以上。日本媒体和专家指出,一直以来,日本地方自治体的人口增长过度依赖外来人口引入,人口出生率低、少子化严重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日本人口持续减少。
  “人口战略会议”的报告参照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根据育龄女性数量以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流动影响等标准,将日本1729个地方自治体分为“面临消失风险的自治体”“黑洞型自治体”“自立可持续自治体”和“其他”等四类。
  该报告说,2020年至2050年,日本全国744个市区町村20岁至39岁育龄女性将减少一半,意味着这些地方自治体存在消失风险,其中包括著名旅游胜地神奈川县箱根町和北海道函馆市。
  2014年,日本民间组织“创成会议”曾发布报告称,因人口减少,未来日本国内有896个地方自治体恐将消失,这一预测引起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日本政府随后提出“地方创生战略”,希望通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大城市人口和企业向地方转移以及乡村振兴等措施,缓解人口向东京圈(包括东京都及周边的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过度集中的“单级化”趋势,解决日本社会少子化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创生战略”收效甚微。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日本总人口约为1.24亿,连续13年呈负增长。日本《朝日新闻》分析说,日本人口不断减少的原因在于地方自治体片面追求吸引和留住人才,控制人口外流,但人口出生率低的问题仍未解决。
  日本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研究员藤波匠表示,遏制人口持续减少,推动地方自治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非常重要。“人口战略会议”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青森县外池浜町20岁至39岁的育龄女性在今后30年将减少近九成,主要原因是年轻女性就业受限较多,导致她们不断向城市涌入。藤波匠认为,应采取措施消除地方企业中的男女薪酬差距和晋升机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实施全国统一的育儿支援政策。
  此外,报告中提到的流入人口多但出生率低的25个“黑洞型自治体”也颇受舆论关注,东京都丰岛区、新宿区、板桥区等位列其中。日本总务省今年1月发布的日本2023年人口流动报告显示,东京圈净增迁入人口达12.6万余人,属于“过度迁入”。东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就业机会和外来流入人口多,但工作压力大、育儿成本高等因素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形成了只吸引人口流入,却不见新生儿显著增加的“黑洞现象”。
“人口战略会议”发布的报告让日本人口危机警钟再次敲响。报告发布当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人口战略论坛发去视频致辞,表示全社会要携手打造良好的育儿环境。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人口减少问题是日本最大战略课题”,将切实推行增加儿童津贴等育儿支持政策,同时将努力推进人口向地方返流,避免年轻人过度集中在东京圈。
 
·研究探索·
 
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郑联盛4月29日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内需总体处于持续扩大、稳中向好的趋势之中,但是,受制于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内循环机制尚未系统运行,内需不足仍然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以内需扩大作为核心工作是未来稳增长的基本路径。未来需要有效统筹内需外需,短期内强化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实,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中长期则需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供求匹配,以“新三大需求”(即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为支撑,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在供需协调发展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同时,进一步优化内需和外需互动机制。
  从短期看,我国需要重点关注外需偏弱、内需增速偏慢以及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基础还需巩固等压力,特别是要警惕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内部因素叠加外部因素潜藏的共振传染风险。扩大内需亟待宏观经济政策的强力支持。在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和实施中,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应对,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大盘。
  第一,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力,重在稳预期稳增长。
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的同时,要着力发挥特别国债、再融资债券等的功能,继续扩大专项债规模,以更大的资金投入有效填补稳增长的资金缺口。着力支持稳增长、扩内需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群体,比如,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和住房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提升、房地产市场保交楼的资金周转等。继续强化减税降费,给企业部门减负,特别是要用降低税率等简单、透明和普惠的政策举措,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获得感和有效性。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经济规模和市场预期,需统筹稳预期和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组合,将资金归集达到较高规模,才能有效稳定预期、保障增长。当然,应有效合力使用特别国债、再融资债券和专项债等投融资工具,专项债使用要求避免“一刀切”,使用期限和资金拨付等要符合投融资规律,要按照项目规划和实施进展来科学合理使用资金。地方政府或相关市场主体在各类投融资工具使用中要加强项目储备,强化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成本收益性等的前置研究与论证,杜绝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符合环境评估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诸多“容缺”审批。
第二,建议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注重大总量结构双驱动。
强化货币政策主动性,充分发挥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功能,通过更加显著的总量扩张政策来稳定和引导预期。在总量扩张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结构性优化的力度。着重在重点风险领域或重要经济领域优化政策安排,同时,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比如,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是一个基本的政策逻辑,是要长期坚持的,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部分调控政策已不符合市场发展现实以及市场稳定需要,要强调以市场为主导的资金配置机制和供求匹配机制。目前已出台一系列房地产市场支撑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要继续深化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加强资金保障,提高增长质效。
第三,建议因地制宜落实落细扩大内需政策举措,提升经济双循环绩效。
当前,党中央对扩内需和稳增长进行了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要结合各部门和各地区的现实情况,有效地落实落细相关政策安排。在扩大消费需求上,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有序地落实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和完善消费设施等二十条支持政策。着重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具和电子产品消费,以稳定大宗消费。在必要情况下,可通过发放家庭补贴、消费券等方式直接拉动居民消费。在稳定和优化房地产需求方面,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现实供求关系及时调整政策举措,针对需求受限、融资不畅、账户冻结等核心堵点优化应对之策,提升房地产市场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顺畅化水平。从全国一盘棋角度,统筹促改革、扩内需和稳增长的关系,充分调动居民、企业和政府积极性,着力加强经济高效内部循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实施高水平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水平,加快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社团工作·
 
中国贸促会《欧盟营商环境报告》
 
4月28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正式发布《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3/2024》。这是中国贸促会研究院连续6年编撰发布欧盟营商环境系列报告。
此次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营商环境的改善程度较为有限。32.84%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出现恶化,较上年度减少0.2个百分点。主要表现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与部分成员国一道炒作“去风险”概念,制定保护主义政策工具箱,提高外资企业在欧投资、并购和参与公共采购难度,发起缺乏充足证据的反补贴调查,干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导致在欧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限。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介绍,受访企业呼吁欧盟继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提出五个方面建议:一是为外资企业赴欧发展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重视外资企业对欧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停止在“去风险”框架下推动各类歧视性政策,尽力消除前期有关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保持投资市场开放,制定合理的外资审查清单,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四是勿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正常贸易往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五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有力保障在欧中国企业利益,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另外,“4月23日,欧盟委员会突袭在欧中资企业办公场所,以所谓企业接受外国补贴为名进行检查,欧委会这种未作事先通知,未作立案通告,就直接突袭企业正常办公场所的不正当行为,凸显了欧盟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中国贸促会将积极发挥代言工商、服务企业作用,对此事件保持密切关注,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赵萍表示。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