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070期

财经动态 第070期

 
 ·国内财经·    
  三部门发文推动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三部门发文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七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将建立  
  北京公布2024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发文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上海支持浦东新区、黄浦区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河南发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四川探索氢能源汽车通行优惠政策 
  常州市发布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企业动态·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拟三年投放2万亿    
  诺瓦星云拟大手笔分红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任三峡集团董事长
  张传江任中国大唐集团总经理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CEA    
 ·海外经济·    
  美国上诉法院暂停深圳对讲机巨头海能达禁售令     
  美国对中国造船、物流、海事业启动301调查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大摩称美国经济韧性源于技术革命及人口增长  
  苹果考虑在印尼建厂    
  淡水河谷提前两年在巴西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日本连续3个财年出现贸易逆差     
  富士康推出轮值CEO制度 
 ·研究探索·    
  盛松成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社团工作·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举办2024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  
 
 
 
 
 
 
 
 
 
 
 
 
 
 
 
·国内财经·
 
三部门发文推动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据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通知》特别提到,保险资金要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通过债券、直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通知》划定了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四方面重点任务,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
  一是着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银行保险机构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积极联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挖掘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综合采用银团贷款、联合授信等模式,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强化对核心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应收账款、票据、仓单和订单融资等方式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着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企业等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保险公司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提供科技研发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完善攻关项目研发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制造业关键领域中试服务,探索个性化、针对性的支持方式,与中试机构合作开展相关保险业务,支持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三是着力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对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专项工作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和产业转型融资需求高效对接。助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规模。优化制造业外贸金融供给,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支持汽车、家电、机械、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走出去”。
四是着力支持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智能装备、数字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新业态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工业领域碳减排、绿色化改造、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和绿色能源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加大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资金支持。有序退出制造业“僵尸企业”,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保险公司要发展科技保险、新能源保险、气候保险等业务,发展和推广网络安全保险,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三部门发文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下称“《通知》”),聚焦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在商业领域的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强化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分行协作,从确定商业领域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构建包容多样支付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丰富移动支付应用、强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共同提升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水平。
  《通知》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央行分支机构确定大型商圈、步行街、购物中心、百货店、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餐饮店、离境退税商店、免税商店等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推动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配备受理移动支付、境内外银行卡、现金等必需的软硬件设施,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及工具。加快推进境内外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和布放。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点场所的自动取款机(ATM)开展改造,支持使用境内外银行卡支取现金。
  《通知》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央行分支机构引导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便利店、集(农)贸市场、菜市场、早餐店、美容美发店、药店等民生领域经营主体做好现金备付,满足消费者现金使用需求,提升日常消费领域现金收付能力。央行分支机构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上门帮助相关经营主体做好现金备付,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开辟小面额现金和零钱包兑换服务绿色通道。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通知》提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完善移动支付服务,优化身份信息核验机制,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升注册、使用移动支付的友好度和便利性。鼓励电商平台充分考虑外籍来华人员消费需求,提升网络购物支付体验。
  《通知》提出,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支付便利性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评价指标。率先打造一批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重点商圈,力争基本实现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
 
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4月17日,人社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点支持数字经济“硬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
  《行动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项目。
  比如,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在项目实施基础上,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
  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认证制度,每年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行动方案》明确,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载体、创业学院,深度融合创新、产业、资金、人才等资源链条,加大数字人才创业培训力度,促进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专业投资机构,投成一批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支持数字经济“硬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发展等。
  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马玥表示,目前,数字技能人才缺口持续放大,高技能人才相对缺乏。从需求方看,企业培养数字技能人才的主体意识有待提高,在成本压力下动力相对不足。从供给方看,院校培养数字技能人才的教学环境有待创新,并对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字化综合人才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都将呈现出紧缺状态,目前缺口约2500万人至3000万人,人才供给难以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培养政策。结合数字人才需求,深化数字领域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
  同时,完善分配制度。比如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此外,《行动方案》还明确提高投入水平,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筹资的数字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企业应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不断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培训投入力度;各地应将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职业(工种)培养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等。
 
七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近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绿色矿业、绿色矿山建设先后被写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领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成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矿业绿色低碳发展,自然资源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通知》,切实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通知》明确,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此前对绿色矿山的定位为少数优秀矿山,起示范引领作用。新发展阶段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知》将绿色矿山建设定位转为全面推进,要求各地立足矿业发展实际,通过合同管理,分类施策,有序全面推进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创建。
  《通知》强调,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机构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具备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评估的经验和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开展评估工作。明确了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对第三方评估机构人员组成、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细化了规定,并明确了评估过程中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
  《通知》明确,强化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制定《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要求》,推动绿色矿山名录建立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将符合标准条件的矿山企业纳入省级或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及时按程序移出,并对移出名录的多种情形进行了明确。
  《通知》修订完善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将2020年发布试行的100项1000分的评价指标,精简至49项100分,突出重点指标,切实提高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将评价指标设置为约束性指标和提升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底线要求。同时计划组织研究制定露天开采矿山、地热矿泉水等绿色矿山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
  《通知》强调,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对已有绿色矿山,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每年抽取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实地核查。对尚未开展创建的矿山,加大指导督导力度,督促尽快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并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通知》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出绿色矿山激励支持政策方向,要求各地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支持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职责,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分工协作,共同加强绿色矿山日常监管。
 
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将建立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本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北京公布2024年能源工作要点
 
近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发布《北京市2024年能源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全面梳理制定了今年本市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为本市今年能源领域发展制定了详尽的“施工图”。
  《工作要点》聚焦“提韧性、促转型、重节能、推创新、强区域、惠民生、保安全、深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了50项年度重点任务。今年将力争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4.8%,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超99%,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达21.7%,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达310万千瓦左右,扎实推进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建设,培育首都能源发展新动能。
  今年,本市将持续提升能源设施韧性水平,例如,将高标准建设首都数智化坚强电网,加快实施CBD、亦庄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科学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加快天然气门站、调压站及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建设,提升燃气输配系统能力。合理统筹推进京津冀区域热源发展,打通城市热网断头断点,持续提升供热管网设施能力。
《工作要点》提出,将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可再生能源优先,强力提升绿电供应“多调、多建、多买、多发、多用”能力,加强区域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域外绿电基地和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省市间政府绿电专项合作和企业市场化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扎实推进城市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新能源化
  今年,本市将全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包括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有序推进一般制造业疏解退出、转型提质,有效推动数据中心余热利用,大力实施建筑节能新建、改建工程,持续推动交通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聚焦技术创新,今年本市将强力推进能源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加强能源关键技术装备及核心部件攻关和示范应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新能源化,提升补能设施服务能力。完善新型储能顶层设计,推进多元化技术创新,分区域推动用户侧示范应用,加强储能设施安全管理。以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加快氢能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科研攻关和试点示范,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发电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
重点区域能源设施能力将继续提升,包括持续提升核心区能源设施质量,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能源设施,不断提升“三城一区”能源设施支撑区域发展服务水平。
 
北京发文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下称《措施》),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
  《措施》从创新药械研发、临床实验、审评审批、生产制造、流通贸易、临床应用等八个方面提出32条举措,包括:着力提升创新医药临床研究质效、助力加速创新药械审评审批(4条)、大力促进医药贸易便利化(3条)、加力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8条)、努力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3条)、鼓励医疗健康数据赋能创新(5条)、强化创新医药企业投融资支持(3条)和保障措施(2条)。
  其中,在助力加速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方面,《措施》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和市级创新服务站作用,对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审评服务前置,2024年新增10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前置评估、优化流程,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2024年力争推动10个临床急需品种进口。
  在加力促进创新医药临床应用方面,《措施》提出要对创新技术项目优先启动统一定价论证程序,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推进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挂网信息协同共享,持续推动京津冀“3+N”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合作,支持创新药械在京津冀地区使用;推进《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产品进医院,实施创新药械“随批随进”。
在强化创新医药企业投融资支持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强对医药企业资本市场“全链条”服务。做好企业上市储备,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目标,2024年重点做好10家企业上市储备和服务。
 
上海支持浦东新区、黄浦区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4月16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发布通知,明确表示将支持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等八个区域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
  为落实该计划,上海市委金融办已公示了各股权投资集聚区的“一口服务”部门清单、区级政府引导基金清单及相关扶持政策,以便于市场主体进行有效对接。
  接下来,市委金融办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投早投小投科技奖励、扩大区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支持CVC和S基金落地运营以及投资退出阶梯绩效奖补等。这些措施旨在加强股权投资集聚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募、投、管、退”的全流程服务环节,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在上海落户并实现长期发展。
 
河南发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4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塑造产业新动能,拓展消费新空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旅游、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金属产能力争达到1700万吨,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河南提出将实施十大工程: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先进用能设备推广工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工程、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工程、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更新工程、汽车以旧换新工程、家电家装消费品换新工程、资源回收及流通交易网络构建工程、资源再生利用链条建设工程。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四川探索氢能源汽车通行优惠政策
 
据报道,继山东之后,成都成为国内第二个对氢燃料商用车免征高速费的地区,四川正在考虑将这一优惠政策扩大到全省范围,以鼓励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率先发展。另据了解,钢铁主产地河北唐山也在考虑类似鼓励政策。
  4月16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全市范围内放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区通行限制,协同对行驶成都市成温邛高速、双流机场高速、成彭高速、成灌高速和城北高速安装使用ETC装备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经备案后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
 
常州市发布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
 
4月17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条例》也是常州市自2015年获得立法权以来,首部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实体地方性法规。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共五十四条,以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为目标,全面系统构建了促进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长许程伟介绍,《条例》对新能源产业相关技术攻关、技术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首台套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育招引等作出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政校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紧缺人才培养中。同时,《条例》还明确,支持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将通过先行区建设强化应用示范,在常州“两湖”创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新能源产品应用先行区。
强化新能源产业链建设要素支持,是《条例》重中之重的内容。其中,在要素支持上,该市明确重点打造太阳能、氢能、风能、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要求加快新能源未来产业布局。围绕完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条例》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招商、上下游协作、企业梯队培育、绿色制造、绿电使用、产业数字化、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质量品牌、检验认证、交通物流、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定,推进产业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当前,新能源产业竞争愈加激烈,要实现产业发展下半程的‘领跑’,就必须以地方立法形式加强制度供给,从体制机制上巩固先发优势和成果,破除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条例》的制定出台,能进一步发挥正确的导向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主动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继洪表示。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据悉,国家能源局4月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用电量54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用电量13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
  1至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2372亿千瓦时。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150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用电量4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企业动态·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拟三年投放2万亿
 
据悉,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科技金融正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科技型企业也成为金融资源投放的重点领域。4月15日,由央行上海总部指导成立的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发布了上海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在三年内通过股权、贷款、债券、保险等累计投放2万亿元,并通过探索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环境、加强跨境金融创新、畅通各类沟通渠道等五方面16条举措,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深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促进上海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据了解,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2023年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100多家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成立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将在三年内通过股权、贷款、债券、保险等累计投放2万亿元。
 
诺瓦星云拟大手笔分红
 
  据悉,于2024年2月登陆资本市场的诺瓦星云(301589),4月17日晚间抛出高送转方案,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7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4.98亿元(含税)。同时,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合计转增4108.8万股。
  诺瓦星云主要产品包括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基于云的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三大类。
  上市首年,诺瓦星云交出了一份业绩大涨的成绩单。据4月17日晚间披露的2023年年报,期内诺瓦星云实现营业收入30.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49%;净利润为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6.96%;基本每股收益15.76元。
  诺瓦星云表示,高送转方案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胜春、宗靖国提议,理由是基于公司当前稳健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考虑公司2023年未分配利润与资本公积较为充足,且公司上市后股本总额仍较小,并充分考虑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合理诉求,在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本次高比例送转股份方案。
  袁胜春是诺瓦星云董事长、总经理,宗靖国为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二人同时还均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目前,袁胜春、宗靖国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3.08%、15.29%,分别持有1185.45万股、785.5万股。粗略计算,如果本次高分红方案实施,两人本次可各获得1.15亿元、7619万元现金分红,合计约1.9亿元。
  2024年2月8日,诺瓦星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至今上市还未满3个月),募资超15亿元。资金的投资方向将主要用于诺瓦光电显示系统产业化研发基地项目、超高清显示控制与视频处理技术中心项目、信息化体系升级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服务体系升级项目。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任三峡集团董事长
 
4月15日,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上,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任职的决定:刘伟平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在此次履新前,刘伟平为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张传江任中国大唐集团总经理
 
4月15日,中央组织部有关同志在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上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张传江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张传江曾任职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荆门石油化工总厂等公司。2020年7月张传江任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至此番履新。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CEA
 
4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子电气架构CEA。从2026年起,CEA架构将应用在所有大众在中国本土生产的电动车型上。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是实现电子功能和控制的基础。大众汽车和小鹏合作电子电气架可实现域控制和准中央计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架构“非常先进”。
 
·海外经济·
 
美国上诉法院暂停深圳对讲机巨头海能达禁售令
 
据报道,中国对讲机头部企业海能达遭美国法院禁售一事出现转机。4月17日早间,海能达发布公告称,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于4月17日凌晨作出决定,暂停执行此前伊利诺伊州联邦地区法院对公司发出的产品禁售和罚款等处罚,该判令立即生效。
海能达还称,将和全球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即刻恢复正常的商业活动并启动产品销售。
 
美国对中国造船、物流、海事业启动301调查
 
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宣布,在审查了五个全国性工会的申请书后,决定按美国《贸易法》第301条,启动对中国在关键海事、物流及造船领域的行为、政策和做法(ac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的调查。这是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以来,首次对中国具体行业采取301调查。
USTR称,他们正在征求公众意见,并将于5月29日就该调查举行公开听证会。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6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较1月预测值高出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1.7%,较1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值为4.2%,较1月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通胀从2022年年中的峰值回落,经济活动稳步增长,此前对滞胀和全球衰退的担忧并未成为现实。全球整体通胀率2024年预计将从2023年的6.8%下降至5.9%,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4.5%。
  IMF指出,按历史标准衡量,世界经济增长仍然疲弱,这既源于仍然高企的借贷成本、财政支持减少等近期因素,也源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升级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生产率增长疲软和地缘经济分裂加剧。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引发的物价飙升,以及在劳动力市场仍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核心通胀居高不下,这会推高加息预期,导致资产价格下跌。主要经济体通胀下降速度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汇率波动,令金融部门承压。此外,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预想的更大,家庭将面临高额债务,财务压力增大。
 
大摩称美国经济韧性源于技术革命及人口增长
 
据报道,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4月15日在摩根士丹利举办的媒体分享会上表示,美国的高增长、高通胀、高利率或持续较长时间,“现在的美国经济可以和上世纪90年代做一个对比,尤其是在科技和人口这两个角度非常接近。”
  邢自强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和通胀粘性都比较高,美联储很可能更倾向于“让子弹飞一会儿”,不会急于降息。
  “目前,市场应该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去调整预期。我们的判断也是今年降息不会超过三次,而且时间会往后靠,基本上在下半年。”他称,“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判断明年还会不会接着大幅度降息。”
 
苹果考虑在印尼建厂
 
  4月17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与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会面后表示,将考虑在印尼生产苹果产品。他表示,印尼总统谈到希望在印尼发展制造业的愿景,这也是苹果将考虑的事情,称印尼有很多地方值得投资,苹果也正在印尼进行投资。过去三年来,苹果公司一直在加速推动其在中国以外制造基地的多元化。
 
淡水河谷提前两年在巴西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4月15日,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最新发布的《2023年综合报告》称,2023年该公司在巴西所使用的电力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力和太阳能,淡水河谷由此提前两年达成“在巴西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该报告称,在达成这一目标后,淡水河谷已将公司在巴西国内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零。公司仍面临着“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挑战,该目标现已完成了88.5%。
 
日本连续3个财年出现贸易逆差
 
据报道,日本财务省4月17日公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3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日本贸易逆差较上财年减少约70%至5.89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4日元)。这是日本连续3个财年出现贸易逆差。
  数据显示,2023财年,由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落,日本进口额比上财年减少10.3%至108.79万亿日元,是仅次于上财年的历史第二高进口额;由于海外市场汽车需求旺盛,日本出口额增长3.7%至102.9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有关专家表示,日元大幅贬值是日本继续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财务省当天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今年3月日本出口额继续保持同比增长,进口额同比下降,实现3665亿日元贸易顺差。
2022财年,由于能源价格高企叠加日元大幅贬值,日本贸易逆差为21.73万亿日元,创有可比统计以来最高纪录。
 
富士康推出轮值CEO制度
 
4月17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富士康本月已启用了轮值CEO制度,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接班人。
刘扬伟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富士康必须有“接班计划”,轮换制度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人才。富士康已经从包括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电视在内的六项核心业务的领导人中选择了一名高管来填补这一职位。
 
·研究探索·
 
盛松成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4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2024春季会议上表示,应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盛松成认为,不能把服务业片面地理解为“虚拟经济”。制造业当中的高端部分,比如研发、设计、专利、品牌、销售,是中国目前最需要发展的环节。他强调,没有高科技和优质的服务业,就不可能有先进的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盛松成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2010年至2021年,以信息通信、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三产占GDP比例的提升贡献超过50%。
  谈及服务业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盛松成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加快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生产是为了消费,新消费也会促进新质生产力。”盛松成认为,应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是稳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盛松成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偏低,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
  三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盛松成认为,随着数据要素重要级的日益提升,信息技术加速发展,能源转型等重大变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有望发挥更大优势,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持续创新营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社团工作·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举办2024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
 
  3月28日,2024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多式联运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媒体等代表出席会议,共议多式联运发展话题,共商多式联运合作大计,联网补链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式联运经营人广泛共识。
大会由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主办,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长江运输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会协办。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黄田化表示,合作是多式联运的精髓,中国的多式联运需要运输链、物流链中主要环节的企业形成高效的战略协同,才能有效解决多式联运不能联通的问题。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要有“四大导向”——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国内统一大市场、绿色交通低碳物流、国际供应链安全,要以技术驱动、市场驱动、改革驱动、标准驱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多式联运发展路径。
为促进多式联运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化,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会上发布了“多式联运经营人联网补链合作行动”倡议,旨在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济,实现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线路、资源、服务、信息全面、高效匹配与衔接,扩大多式联运经营人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多式联运经营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多式联运经营人联网补链合作行动”倡议主要内容有:一是加强线路衔接,扩大优势线路网。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常态化线路在全球范围的联网合作,扩大多式联运经营人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二是推动资源衔接,建立互使资源池,促进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资源互使,实现运力、仓储、箱源、货源、人力等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注重服务衔接,打造优质服务链,覆盖咨询、订舱、装卸、运输、货物跟踪、堆存、结算、保险等全链条;四是畅通信息衔接,建立信息交互链,建立多式联运经营人数据交互机制和数据接口标准,为客户提供运输全过程的可视化窗口;五是夯实标准基石,构建稳固发展基础,加强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设;六是践行绿色战略,推动行业绿色前行。
  李牧原表示,协会将形成多式联运经营人业务信息和资源信息图谱,研发设计适合市场需要的多式联运经营人联网补链合作产品模型;搭建高效的联网补链合作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点查询、线路查询、产品查询、服务查询等功能,实现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合作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为寻求合作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最优合作方案。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是全国唯一的集装箱行业全产业链的行业组织,由交通运输部进行业务指导,有近500家会员。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