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动态 > >> 财经动态 第063期

财经动态 第063期

 
 ·国内财经·    
  李强强调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      
  最高检将依法惩治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经济金融秩序的黑恶犯罪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
  证监会称今年IPO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     
  两部门发文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 
  发改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相关部委继续调控全国粗钢产量     
  两部门加强和规范民用运输机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上海印发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重庆出台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
  陕西为34条产业链征集可实现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探索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
 ·企业动态·    
  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睿创微纳实控人被留置      
  海能达撤销在深圳法院对摩托罗拉的诉讼   
 ·海外经济·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空前饥荒或席卷苏丹   
  台积电获美66亿美元补贴 
 ·研究探索·    
  从生产力维度解读数据要素      
 ·社团工作·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优化信用卡息费
 
 
 
 
 
 
 
 
 
 
 
 
 
 
 
 
 
·国内财经·
 
李强强调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
 
  据悉,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8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张宇燕、伍戈、彭文生、白重恩、顾捷、张少明、李仙德、姜英武等先后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虽然困难挑战依然不少,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专家企业家发言后,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靠前发力实施宏观政策,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还需下功夫解决。我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强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抓紧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的细化落实,推动各项部署加快落地见效。要继续固本培元,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强化组合效应,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系统破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注重精准施策,抓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个关键和有效需求不足这个突出矛盾,提升宏观政策向微观传导落地实效。要坚决守牢底线,标本兼治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把民生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把民生实事一件件办好。
李强希望专家学者扎根现实、深入研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希望广大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积极开拓市场、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最高检将依法惩治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经济金融秩序的黑恶犯罪
 
近日,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从7个方面对2024年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是最高检今年部署的两个专项行动,今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如何与这两项行动相结合?对此,最高检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案件的办理,保持依法惩治力度。协同参与“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聚焦金融放贷、工程建设、市场流通等经济领域,重点打击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恶意阻工、插手企业经济纠纷等涉黑恶势力,依法惩治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经济金融秩序的黑恶犯罪,深挖严查涉黑洗钱犯罪,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要完善办案机制,重点解决涉企黑恶案件准确认定问题,提升案件质量。
  如何进一步完善办案机制,提升办案质效?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要深入推动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加强线索发现核查以及风险排查,对黑恶组织惯常实施的犯罪的警情、线索、案件,重点审查、串并分析、建模深挖,及时发现掌握“乱生恶”的动向、“恶变黑”的线索、信号,监督督促公安机关及时查处、查深查透。持续完善省级院统一把关机制,继续开展省级院统一把关制度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压实把关责任,切实做到“是黑恶一个不漏、不是黑恶一个不凑”。
  如何更好防范整治行业领域涉黑恶犯罪?对此,该负责人认为,要坚持“标本兼治”不动摇,持续加强行业治理整顿和综合治理。立足检察职能,坚持以案促治,结合办理的涉黑恶案件,用好检察建议机制,开展黑恶势力犯罪破坏营商环境调研,持续巩固深化征地拆迁、矿产资源、信息网络、金融放贷、市场流通、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整治成果,定期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配合职能主管部门构建防范黑恶势力长效机制。
2024年,最高检将把发挥检察侦查职能查处“保护伞”情况作为扫黑除恶工作重要考核项目。他强调,检察机关要聚焦惩治突出黑恶犯罪,切实加强法律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入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扫黑除恶的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助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
 
4月8日上午,金融监管总局县域支局统一挂牌。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这标志着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四级垂管”架构正式建立,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根据2023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金融监管总局在原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
  目前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在总局层面的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2023年5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揭牌;当年1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也即“三定方案”)正式出炉,金融监管总局的具体监管职责、内设部门分布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等内容得以明确。
  地方派出机构层面的机构改革也在陆续推进。根据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原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包括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和县(市、区、旗)监管组。
  最新机构改革后,原银保监局、原银保监分局已分别正式更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XX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XX监管分局”。2023年7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1家省级监管局和5家计划单列市监管局、306家地市监管分局完成统一挂牌。
  此次县域支局统一挂牌后,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总局-省级监管局-监管分局-监管支局”的四级监管体系架构正式建立。
  金融监管总局县域支局的人员构成,除了原有监管组工作人员,还包括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人员。
  《方案》已明确,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将不再保留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撤销后,相关工作人员将划转至金融监管总局地方派出机构。
  改革之后,县域金融监管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协调配合将得以明确和加强。“县域机构改革是本次(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县域监管支局挂牌成立,将为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监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平稳有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省市“三定”落地,稳步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同步建机制、强保障、提效能。
 
证监会称今年IPO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
 
  据悉,证监会近日公布的2024年度部门预算显示,今年收支总预算为28.07亿元,较2023年度收支总预算的22.47亿元增加了24.9%,同时明确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
  一般来讲,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证监会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其他收入、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上年结转;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金融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收入方面,2024年证监会预算28.07亿元,其中上年结转2.06亿元。支出方面,2024年证监会支出预算28.07亿元。其中,基本支出24.40亿元,占86.9%;项目支出3.67亿元,约占13.1%。
  根据部门预算披露,2024年度证监会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新三板挂牌公司、IPO企业等的检查;组织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私募机构,以及法律、审计、评估机构进行检查。数量指标上,证监会明确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不低于25%,而2023年证监会组织部署首发企业检查比例仅为不低于5%。同时,《监管监测审查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表》还要求出具检查结果告知书等确认文件的数量指标为不少于2115个,同比增加248个;发布检查、日常监管工作综述、专项行动进展等简报指标为不少于1954篇,同比增加16.5%。
同时,执法办案目标表明确,2024年重拳打击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关键少数”有组织、有预谋地实施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规信披行为;对从事保荐承销、审计会计、法律、评级等证券服务的中介机构“一案双査”,督促资本市场“看门人”提高执业质量。严厉打击操纵市场和性质恶劣的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市场秩序。注重发挥执法合力,优化行刑协作机制,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积极构建前后端紧密衔接、内外部通力协作的执法格局。创新执法宣传模式,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质量指标上,对重点监管对象和高风险领域方面检查的占比不低于67%,去年该指标为不低于62.6%。时效指标上,立案案件平均办理天数为小于或等于115天,效率较去年提升15天。
 
两部门发文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
 
据悉,为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汽车以旧换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2024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此外,《通知》还提到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结合本机构汽车贷款投放政策、风险防控等因素,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具体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切实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强化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持续完善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和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体系,保障贷款资产安全,严防贷款资金挪作他用。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指导金融机构落实《通知》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合理汽车消费需求。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17〕234号)同时废止。
 
发改委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基于使用者付费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其内涵是指政府采用公开竞争方式依法选择中国境内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特许经营者,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
  适用《办法》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主要涉及中国境内的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水利、能源、体育、旅游等领域。
  具体来看,《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特许经营实施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进特许经营项目管理程序,并明确了特许经营模式管理责任分工。其中,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办法》将特许经营最长期限延长到40年,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独资、控股、参与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特许经营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负责人指出,修订过程中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包括了“民营企业入场难”。
  为此,《办法》将促进民间投资作为立法目的在总则中予以明确,新增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担风险作为基本原则,要求必须以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杜绝以单一来源采购、直接委托等方式规避竞争。专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条款,不同所有制企业融资同等待遇等金融支持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针对“政府履约诚信低”的问题,《办法》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一方面,完善支付管理制度,明确政府统一代收用户付费项目属于使用者付费项目,政府应当专款专用,定期向特许经营者支付,杜绝拖欠。另一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应当将有关项目信息、履约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价格和收费的调整机制,明确价格调整与绩效评价挂钩,并规定实施机构协调开展价格调整义务。
上述负责人指出,《办法》还通过完善追究制度、完善投诉处理制度、完善争议解决制度,进一步强化新机制的执行效力。
 
相关部委继续调控全国粗钢产量
 
4月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就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即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坚持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配合做好产能产量调控工作,相关部门将联合开展全国钢铁冶炼企业装备基础信息摸底工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对2024年粗钢产量调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的信息,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继2021年、2022年之后第三次正式发布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的通知,充分表明国家对钢铁行业实施产量调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给予高度重视。他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和钢铁市场下行情况下,2024年继续做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对钢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缓解钢铁市场供需矛盾。二是有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有助于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据了解,2024年春节以来,我国钢材市场快速下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短期内钢材市场大幅波动,不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我国钢铁行业“三高三低”特征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供给端产量弹性释放过大,市场需求同比下降,企业库存大幅增加,对上游原料端价格产生支撑,对钢材价格产生抑制,亟须钢铁行业统一思想,降低生产强度,杜绝恶性竞争,确保钢厂库存尽快回归往年正常水平
 
两部门加强和规范民用运输机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据悉,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推动民用运输机场绿色发展的通知》,加强和规范民用运输机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助力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通知要求依法做好规划和选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依法开展布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深化选址阶段环境比选和影响分析论证、加强机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研究和分析等。
  根据这份通知,新建、迁建机场选址过程中,应统筹好民航安全高效运行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深入开展多场址环境比选和影响分析论证工作,相关内容应纳入选址报告。在满足民航安全高效运行基础上,所选场址尽量避免削山、填海、填湖(湿地)、改造河流等,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环境敏感区中依法应当避让的区域,降低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场址选择和跑道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噪声影响,尽量减少受噪声影响的声环境保护目标数量和人口规模。
  在深化和规范机场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方面,为提升环评审批效能,通知提出项目环评实施联动简化、加强项目环评审批保障、强化项目环评动态管理等要求。
  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方面,通知提出噪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其他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鼓励开展绿色低碳机场相关科学研究等。
  通知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建设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方式,细化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提出依法公开信息等要求,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据悉,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简称《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品种结构方面,综合考虑今后一个时期不同粮食品种消费需求变化趋势,《行动方案》将产能提升重点放在玉米和大豆上,按照“巩固提升口粮、主攻玉米大豆、兼顾薯类杂粮”的思路,水稻、小麦重在提升品质、优化结构,玉米重在集成配套、主攻单产,大豆重在多措并举、挖掘潜力,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优产稳供。区域布局方面,主要是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增产潜力,巩固提升优势产区,挖掘其他地区潜力,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同时,在全国部署了72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带动重点粮食品种和产能提升任务有效落实。
《行动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根据加强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种业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集成配套推广重大增产技术、推进防灾减灾和机收减损等增产路径,谋划部署了农业节水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单产提升、粮食绿色生产、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盐碱地综合利用、粮食加工仓储物流能力建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有效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补齐种业科技创新等短板弱项,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确保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落实落地,《行动方案》部署了6方面保障举措和扶持政策。一是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粮食生产投入保障,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支撑粮食产能提升的集聚效应。三是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粮食生产相关信贷投放,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五是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六是健全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市场调控体系。
 
上海印发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据悉,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上海市信息通信业主动作为 以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助推新型工业化。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以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的“1+5+12”的工作体系。即锚定1个目标:全力推进信息通信业与工业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推新型工业化。提升5大核心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基础支撑能力、转型促进能力、生态赋能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实施12大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6G预研高质量发展专项、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专项、双万兆网络高质量发展专项、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IPv6智能网络高质量发展专项、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高质量发展专项、5G车联网高质量发展专项、5G+智慧海洋高质量发展专项、行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专项、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专项、信息通信业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高质量发展专项。
  为此,上海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关键引擎;二是进一步提升基础支撑能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底座;三是进一步提升转型促进能力,赋能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四是进一步提升生态赋能能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强链补链;五是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筑牢新型工业化安全屏障;六是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区域协同,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力。
  为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指导意见》提出,上海要推进5G-A、6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与工业生产适配的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鼓励信息通信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原始创新水平。联合推进工业芯片/模组/网关、智能传感器、边缘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研发。加强工业机理模型、先进算法、数据资源的积累、突破与融合。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牵引和激发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
  聚焦6G预研高质量发展专项,上海要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努力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基础电信企业集团支持,率先在上海打造地面外场技术试验环境和宽带卫星通信与感知验证系统,为未来6G设备和卫星设备入网认证提供实验和测试条件。支持信息通信业主动参与6G技术与产品试验验证专项,构建智能超表面技术验证实验室、6G试验网络测试实验室、6G射频基础测试实验室和设备环境可靠性实验室等,加速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领域前沿技术突破。
  聚焦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专项,上海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孕育兴起的历史机遇,推动国产芯片、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在算力中心的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布局建设智算中心,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工业理解计算、工业视觉、代码生成、知识问答、自动化建模等服务,大幅提升质检、远控、调度、设计和生产安全等场景智能化水平。基于AI大模型,打造产业大脑、工业数字孪生等信息服务,促进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未来工业场景成熟落地。
  围绕转型促进能力提升,《指导意见》提出,上海要抓住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变革突破机遇,加快新技术新应用在工业领域部署。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5G+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深度应用和全面普及。推广5G工厂,落地5G专网运营平台、云上数字工厂、5G机器视觉等一批工业数智应用。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分类、分业、分阶段体系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数字化发展。
 
重庆出台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年底,重庆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超充网络相互协同、与电网融合互动,建成布局均衡、充电便捷、智能高效、机制完备、技术先进的便捷超充生态,推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届时,全市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建成超充桩4000个以上。
超充是一种基于直流充电技术的高压快速补能方式,旨在快速为电动汽车充电。根据发展目标,《计划》制定了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科学规划布局。到2025年,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智能便捷、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中心城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密集布点,建成超充站1340座;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和场景全覆盖,建成超充站430座;两群地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建成超充站10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全覆盖,建成超充站170座。
  合理选址布点。各责任单位要在公共停车场、商业聚集区、加油加气站、轨道交通设施、广场和绿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枢纽站、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加快推进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各区县发展情况、人口规模等因素,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加快先进技术应用。各责任单位要支持超充站建设单枪功率480千瓦及以上的液冷超充,充储一体化站原则上按照不低于配变容量的10%、时长不低于1小时、容量不小于200千瓦时的规模配置储能设备,全市新建超充站中充储一体化站数量占比不低于30%。
  优化建设时序。各责任单位要综合考虑超充需求旺盛、土地资源成熟、电力保障充裕等因素,结合2024—2025年期间各区县超充站规模,优化建设时序。2024年建成1005座超充站,其中,中心城区建成700座,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建成180座,两群地区建成4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85座。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走廊”建设。各责任单位要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构建成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补能走廊,聚焦成渝主要高速公路,有效保障两地新能源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
建设完善数字捷充平台。各责任单位要依托市级车桩监测平台,加快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建设,将其纳入“数字重庆”项目,引导全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全量接入,便于市民体验更智能的充电服务。2025年,建成重庆市数字捷充平台,实现超充、V2G、智能有序等充电负荷实时监测管理。
强化电网企业支撑保障能力。各责任单位要持续推动配电网规划与超充站布局规划融合衔接,适当超前建设配套电力设施,全力满足超充站用电需求。依托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配电自动化率,拓展充放电负荷全面感知能力,切实保障电网安全。
 
陕西为34条产业链征集可实现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为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日前,陕西省工信厅印发通知,面向全社会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为全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征集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次征集活动旨在加快陕西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基础创新能力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征集过程中,业内专家将论证遴选出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应用面广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批次张榜发布,由有技术需要、符合项目产业化条件的陕西省内企业揭榜,并按照程序实施项目建设,省级专项资金给予揭榜方支持。
此次征集活动重点面向目前确定的光子、商用车(重卡)、航空、太阳能光伏、输变电装备、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34条省级工业重点产业链。
省工信厅产业链推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征集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是处于国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陕西补短板技术,属于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材料及工艺,并且在技术攻关中已完成原理样机、小试,拥有拟转化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具备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条件,市场用户和应用范围明确,符合34条省级工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
 
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探索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
 
据悉,为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两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国家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在总行、总局指导下,分别制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统称《办法》)。
  接近中国人民银行人士表示,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与境外实现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提供基础条件,是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办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
  《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配套更加开放的外汇和跨境人民币管理政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海南自贸港和横琴合作区发展。同时,《办法》设计了有效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隔离和防控措施,把住风险底线。
  《办法》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一线放开”,让企业与境外贸易投资更加自由便利。构建能够与普通账户相隔离的账户体系(即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对账户内的资金与境外汇划实施更加开放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政策(即“一线放开”)。在满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除证券投资和境内居民个人业务外,其他资金可依法自由划转,免除前置业务登记、备案或开立专户等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企业贸易和投融资资金使用。
  另一方面,对资金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之间划转按照“视同跨境、有限渗透”原则进行管理,守好跨境资金流动的安全底线。一是对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资金的划转视同跨境进行管理。二是对参与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的企业提出资质要求,要求企业对外贸易投资有真实业务需求。三是对企业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和境内同名账户之间划转自有资金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可根据形势适时做好逆周期调节。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跨一线”可依法自由划转,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OSA账户、NRA账户之间,以及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之间“跨一线”资金可依法自由划转,凭收付款指令办理。除证券投资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注册机构使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开展的资本项下业务不受投注差外债、全口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相关额度和审批限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遵循“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的总体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合作区内账户之间,直接凭收付款指令办理薪酬汇划、就医、旅游等工作生活方面及前置部门同意的其他方面资金结算,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本外币协调监管工作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资金跨二线交易实施可调节的宏观审慎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建设本身是渐进的过程,很多方面需要持续探索。”上述接近中国人民银行人士表示,《办法》聚焦关键环节,先行在看得准、有共识的领域进行探索,未来将结合两地业务开展情况和建设进程不断完善,视情况适时动态调整、优化相应政策,更好满足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需求。
 
·企业动态·
 
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睿创微纳实控人被留置
 
据报道,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睿创微纳实控人被留置。4月7日晚间,睿创微纳( 688002.SH )公告称,公司于4月4日收到国家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对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宏实施留置。公告未披露马宏被留置原因及相关进展。
睿创微纳实控人马宏目前持股15.34%,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公司超八成收入来自红外热成像产品。
 
海能达撤销在深圳法院对摩托罗拉的诉讼
 
4月8日早间,中国对讲机头部企业海能达(002583.SZ)发布公告称,在美国法院“禁售令”压力下,海能达撤销了在深圳法院对摩托罗拉的诉讼。
海能达称,公司还按要求暂停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产品,并已向美国法院申请撤销禁售、罚款等处罚。
据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4月2日对海能达发出藐视裁定处罚,内容包括无线电产品禁售令和罚款等。这些处罚将持续至海能达完全遵守法院命令,或由法院主动下令终止。
 
·海外经济·
 
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空前饥荒或席卷苏丹
 
据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粮署)4月5日呼吁,应确保所有可能的人道主义走廊畅通,以便援助源源不断进入苏丹,否则随着旱季到来,空前饥荒或将席卷整个苏丹。
  世粮署当天发表声明,证实世粮署两支援助物资运输车队3月下旬经由乍得边境进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这是今年2月苏丹方面关闭从乍得前往苏丹的人道主义走廊后,首批抵达该地区的世粮署援助车队。这些物资有望为达尔富尔地区25万极度饥饿人群提供食物。另外,6辆运粮卡车在3月晚些时候从东部苏丹港抵达达尔富尔地区,这是时隔6个月援助物资穿越冲突区域进入该地区。
  世粮署驻苏丹代表埃迪·罗在声明中说:“我们需要援助物资通过每一条可能的路线持续运抵遭战乱严重破坏的社区。旱季将在几周后到来,届时只怕空前饥荒和营养不良会席卷整个苏丹。”
  埃迪·罗呼吁确保所有人道主义走廊保持开放,尤其是从乍得入境苏丹的路线。同时,他希望联合国及其伙伴在苏丹运送和分发援助物资时能获得安全保证。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冲突已造成苏丹约1.4万人丧生,超过810万人流离失所,约1800万人遭受极端饥饿。苏丹方面今年2月撤销了对人道救援物资从乍得入境苏丹的通行许可,经多次谈判,苏丹政府3月6日同意开放多个人道过境点。
 
台积电获美66亿美元补贴
 
4月8日,台积电宣布,已和美国商务部签署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备忘录,基于美国芯片法案,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将获得最高可达66亿美元的直接补助。
台积电还宣布,计划建设第三座亚利桑那晶圆厂,扩大在美国的先进制程产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总资本支出规划升至650亿美元。
 
·研究探索·
 
从生产力维度解读数据要素
 
据悉,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4月9日在证券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发展经济学用生产函数解释生产力的变化机制。在这个函数关系里,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内在相互关系和作用,解释了经济产出这个因变量。我们可以将生产要素看作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投入的主要资源。从人类史看,现代智人的文明经历了游猎采集、农业化、工业化等发展阶段,生产要素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对于游猎采集社会来说,地理和气候环境,(木制和石制)工具、社群的人是重要生产要素,土地当然很重要,但不是为了耕作,而是挖掘地里的植物根茎,所以群落之间也需要争夺土地资源。进入农业社会,主要生产方式分化为农业和牧业,土地和人变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是在农业社会成熟阶段出现的,主要用来扩大对土地和改进农牧业生产工具,地理和气候环境仍是至关重要的禀赋条件,农牧业都要“靠天吃饭”,不同区域的土地的产出潜力也是不同的。
  在上面的分析里,没有出现数据要素,并不能说明数据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是不存在的,只是不那么明显和重要罢了。任何生产活动都需要相关知识,渔猎采集、农牧都有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彼时人们对数据的认知和加工方法非常粗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交流学习,甚至求助于巫术,缓慢而持续地积累着维生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了当时的技术。所以,人们开始并没有数据这个概念,通过对观察到自然界信息的加工处理,即采集、渔猎、畜牧、种植等生产活动获得的技术,其实也未对当时的生产函数产生短期内的显著影响。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概念被广泛使用,是计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的认知深化了,发现了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技能的递进关系。而计算机(器)让人类能够在数据层面对自然界和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利用,这是人类在工业化阶段实现的成就。这源于十六、十七世纪在西欧兴起的科学实验和启蒙运动,从此,知识和技能的产生具有了系统性的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成为经济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推动着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这个阶段,数据要素才真正成为生产力的关键推动力量。但是经济学家仍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索洛在生产函数里加入了一个涵盖所有无法分解因素的变量—技术进步率。因为当时无法解释技术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经济学家将其简单地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放在生产函数里。
  现在,我们有机会揭开技术的面纱了,一个直接方法就是回归本质,将数据要素作为生产函数的自变量。笔者用生产函数对数据要素进行了建模,得出一个结论,数据要素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变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人工智能近两年来突飞猛进的成就,可以为这个结论提供很好的例证。
  以语言大模型(LLM)为例,可以在快速处理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产生更综合和更有创意的新内容,甚至可以做到基于文字提示,进行文本、音视频、动画等内容创作,在研究和分析等方面也显示出不逊于人类的思考和发现能力。这种被称作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AIGC)技术,结合已经相当成熟的视觉、语音辨识技术,以及快速发展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不难预测将会出现与人类生产能力相仿的人工智能行动主体。这些硅基“物种”可以承担碳基人类体能不适合的工作,也可以帮助人类提高经济活动的效能。换言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对数据要素进行有更高经济价值的加工和利用,从而提升生产力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数据要素明显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生产要素,以及驱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土地、劳动、资本、数据等要素承担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土地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为人类生产粮食,并提供化工原料,是碳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基础。但是新技术会提高农业的生产率,甚至推出与传统农产品大相径庭的替代品。资本可能因为数据科技的进步而改变形态,比如采用加密通证、数字资产的形式,从而提高配置的效率和准确度,打破资本流动的物理界限。劳动这个要素的变化是最大的,从农业时代以人数计算的简单劳动力,到工业时代掌握基本技能的蓝、白领劳动者,到了数字经济时代,则要求劳动者掌握数据生产所需的技能。而站在人才金字塔顶端的是那些能够引导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精英。那些没有掌握数据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对经济所做的贡献,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要探讨的是数据要素,一方面,数据要素仍然是知识和技能的源头,是孕育新技术的母亲,而人类掌握的数据处理方法极大地焕发了数据要素强大的活力,新技术以令人炫目的速度面世,比如sora、数字孪生等。另一方面,数据将进入生产环节,它本身变成了经济活动的产成品和再生产的“原料”,数据可以做成各类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进行配置,成为企业和个人重要的资产,并能够通过资本化产生更多的财富。当然,数据要素的应用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它只是从过去不为人关注的后台小角色走到了前台C位,这是时代不可扭转的大趋势。
 
·社团工作·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优化信用卡息费
 
据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关于优化信用卡息费的倡议书。
该倡议书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发挥信用卡惠企利民功效,降低持卡人息费成本,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鼓励综合考虑资金价格成本、客户风险水平、交易场景等因素,建立差异化信用卡利率价格体系,按市场化原则,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持卡人利息负担。鼓励综合考虑行业平均价格,适当调降信用卡预借现金取现手续费,降低持卡人预借现金成本。

近期财经动态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