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动态 第058期
目 录
·国内财经·
李强强调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目标
九部门发文促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首都高质量发展50项任务发布
上海自贸区及临港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细化
河北出台90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浙江出台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
安徽省拟立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公布
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深圳着力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企业动态·
中联重科拟现金分红超27亿元
比亚迪拟现金分红超90亿元
字节跳动辟谣收紧美国开店政策
·海外经济·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修正终值为3.4%
美国和墨西哥将合作开发半导体供应链
德国权威机构下调今年德经济增长预期
日本政府新财年预算规模略有收缩
香港金管局推出9项措施纾缓中小企业经济压力
·研究探索·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应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社团工作·
中钢协倡议维护市场稳定
中国互金协会组织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试点工作
·国内财经·
李强强调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务院召开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李强指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项工作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实抓好。
李强强调,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扎实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切实把好事办好。要尊重企业和消费者意愿,加强政策支持和推动,着力形成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和规模效应。要注重分类推进,把握轻重缓急,优先支持发展前景好、投入带动比高的行业设备更新,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重点支持需求迫切、拉动效应大但购置成本较高的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着眼提高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做好回收循环利用的文章,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要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加快制定、修订一批标准,通过标准的逐步提升推动更新换代常态化。要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金融监管总局明确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目标
3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普惠信贷供给要实现“保量、稳价、优结构”目标,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2个百分点。832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160个国家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5%。
所谓保量,《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在分领域的具体增长目标上,《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力争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力争实现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增长。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利率水平,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通知》还进一步强调要“优结构”,即优化信贷结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对小微企业法人服务能力,加大首贷、续贷投放,积极开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突出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保障,加大对粮食重点领域、脱贫人口等群体信贷投入。
在体制机制层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单列信贷计划、绩效考核倾斜、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方式,保持普惠信贷业务资源投入力度。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构建“信贷+”服务模式。不断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提质升级。提高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细化尽职免责标准、机制、流程,提高可操作性。
九部门发文促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从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
《指导意见》多处着墨提升餐饮业数字化水平。如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引导地方对街区实施数字化提升;鼓励餐饮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和自动化餐饮设备设施应用给予适当支持。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小吃产业。鼓励发展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文旅主题餐饮等,促进餐饮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拓展餐饮企业投融资渠道,《指导意见》提出健全银企对接机制,支持餐饮企业通过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境内外上市、发行信用类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
今年首都高质量发展50项任务发布
近日,北京市印发《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这是为扎实推动202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北京出台的年度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包括5大方面,安排了50项重点任务,任务从北京实际出发,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安排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创新举措约占全部任务的6成以上,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领先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今年将着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出台“数据要素×”实施方案,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大模型高质量语料库和算力基础设施,加强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攻关,加快多模态、具身智能等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多领域多业态,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加快建设昌平区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聚集区
北京将建强建优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加快建设昌平区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聚集区;出台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实施方案,建立创新成果发布机制。深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部署一批原创性、前瞻性项目;加快攻坚突破前沿颠覆性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量子信息、生命科学、高端仪器设备及通用型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带动一批关键核心底层技术迭代升级和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完善科技金融体系,落实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案,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投身北京建设发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加强“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一园一方案”推进中关村分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园区考核评价。
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
《工作要点》还提到,北京要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北京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从实际出发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布局数据要素,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投放更多新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落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实施方案,筛选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创新团队,推动更多垂类模型在政务、医疗、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服务等领域落地,扩大人工智能领先优势。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更加普及便利,培育合成生物制造等医药健康产业新增长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产业生态培育,加快推进新技术验证和示范应用,打造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依托北京绿色交易所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平台,丰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产品种类,培育绿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要点》已细化形成配套重点任务清单、重点政策清单,明晰节点目标、实施路径、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工作要点》落实将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等工作统筹推进,尽早实现更多可视化、见实效的工作成果。
上海自贸区及临港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细化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财政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至2025年3月31日。
2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注册登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公告》旨在进一步明确细化,推动该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实施。
根据《公告》,本公告适用于注册登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书立该合同的纳税人均可享受免征印花税优惠政策。关于居民和非居民企业身份的认定,按照企业注册地国家或地区确定。
根据《公告》,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办理的涉外收付款申报,应符合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规定。同时,纳税人享受离岸转手买卖印花税优惠政策,实行“自行判别、申报享受、有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纳税人对留存备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公告》提出,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财政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建立日常管理联动机制,对享受优惠政策企业进行后续管理。
河北出台90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河北省政府新闻办3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介绍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的《河北省2024年要素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段占东介绍,《行动方案》围绕土地、人才、金融、科技、公共资源、数据等六大要素保障,推出了90条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其中,在提升建设用地保障效率方面,围绕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提出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国债用地项目需求、健全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等4条措施。围绕优化用地供应方式,提出优化区域评估事项、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引导开发区有序适度建设标准化厂房等5条措施。围绕深化用地制度改革,提出深化“多测合一”改革、推动各市建立“熟地”清单“一张图”等3条措施。
在提升产业人才供给规模方面,围绕大力培育技能人才,提出优化重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支持中高职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等4条措施。围绕加快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出实施年度全职引进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等3条措施。围绕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提出实施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等4条措施。围绕加强企业用工保障,提出开展“春风行动”“民营经济服务月”等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等4条措施。
在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方面,围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出发展壮大市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经营主体特点和需求的产品等4条措施。围绕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提出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梯次推进企业上市、扩大科技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鼓励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评估等7条措施。围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提出深化政金企对接、推广“工商联数据贷”模式等4条措施。
在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方面,围绕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出优化“智慧河北”加计扣除平台功能、健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等5条措施。围绕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提出鼓励企业筹建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载体、支持创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微科技”创新中心等4条措施。围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出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推动新增“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全覆盖等5条措施。
陕西立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据悉,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3月26日表决通过了《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条例》对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旨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促进陕西高质量发展。
《条例》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应当遵循激励创新、高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负有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加强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前瞻性布局。引导市场主体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突出创新价值导向,将本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评价的重要内容。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对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分类评价;对在知识产权成果创造、运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评定职称。
《条例》还规定,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规范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归集和信用评价,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条例》自2024年4月26日起施行。
浙江出台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
近日,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智能物联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到2030年突破2万亿元。
《方案》为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浙江将主要聚焦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控制、智能应用等“五智”行业领域发展,并提出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智能感知先行地、全球智能应用标杆地、全国智能网络创新地、全国智能控制引领地和全国智能计算策源地。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核心区+协同区”区域分工协作机制,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以杭州滨江区、嘉善县、余姚市为代表的9个核心区、协同区以及“一核两极多点”布局,“一核”即杭州,“两极”即宁波、嘉兴,“多点”即推动其他设区市协同发展。
在具体执行上,《方案》提出实施科技创新优势塑造、优质项目招大引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提升、产业平台能级提升、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全时全域场景创新、开放产业生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能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九大行动,并给出明确职责分工。比如,在实施科技创新优势塑造行动上提出,力争智能物联领域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实现突破,每年取得20项智能物联领域重大科技成果。
为做好统筹保障,浙江还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机制,优化组建智能物联专家服务团;充分发挥省“4+1”专项基金引领作用,创新“产业基金+创投平台”产融支持模式,省、市、县联动形成千亿级智能物联产业基金群,助力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发展。
安徽省拟立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据悉,为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安徽省司法厅3月26日发布《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即日起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意见稿》明确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内涵和原则。确定立法的宗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确立企业技术改造的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同时,细化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内容。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基础再造、高端产品供给、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产业聚集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的具体内容。
企业开展哪些技术改造
《意见稿》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主要包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同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配套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进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低效产能进行优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改善,实施节能减排降碳改造;
此外,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实施安全设施改造;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薄弱环节,开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改造;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发展,对分散的产能进行优化布局改造。
技术改造有何服务保障
《意见稿》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集约用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标准引领等政策,优化亩均效益评价制度,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和低效企业改造提升。
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让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设备购置补助、贴息、引导基金、风险补偿等形式,支持企业实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排水与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安全、方便、及时、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
此外,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完善各类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改善企业科技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待遇,激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公布
据悉,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3月26日公布《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简称《条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未来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
《条例》指出,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开放融合的原则。
《条例》明确,江西省重点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钢铁、食品、纺织服装、现代家具、陶瓷等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医药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培育未来信息通信、未来新材料、未来新能源和未来生产制造、未来交通、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江西省重点建设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航空、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西省重点建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由省人民政府按照程序进行动态调整并公布。
江西省建立省、设区的市联动的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开展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培育、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企业招商,推进产业链铸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鼓励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协作。
江西省推动先进制造业链式集群发展,统筹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布局,建立健全集群梯次培育体系,强化集群综合评价引导,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创新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组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加强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与大型科研仪器向先进制造业企业开放共享,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取相关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本省落户。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将技术改造纳入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制定、实施支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政策,可以采取无偿补助、融资租赁、保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
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可以实行与新引进项目同等优惠政策。
《条例》指出,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明确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和所在设区的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按照制定程序动态调整。
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深圳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同意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构建低空规章标准体系,加强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和低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意见为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据了解,为进一步全面发力建设“天空之城”,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由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带动低空经济大规模投资建设和创新应用,更好统筹低空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2023年12月,深圳市正式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年来,深圳全面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低空飞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持续在空域协同运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产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022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为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初,深圳更是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总结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发展实际,滚动完善、持续提升我市“20+8”产业集群体系,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协同机制和政策举措。
此次中国民用航空局意见极大鼓舞了深圳市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相关国家部委指导下,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重点在加快飞行服务保障、新型基础设施、低空智能融合系统、规则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上创实绩、见成效,争取尽快建成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飞行服务等设施体系。
深圳着力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
据悉,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提升老年人、境外来深人员支付服务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的重大举措。
《工作方案》提出,2024年4月15日前实现老年人、境外来深人员支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前期服务港人基础上,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以“机场+口岸”来深“第一站”和购物消费、酒店住宿、交通工具、旅游景点“四条线”为辐射,打造多层次、多样化、适应不同支付需求的产品;分重点、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支付服务环境优化建设,优先保障政府部门明确的重点场所、重点商户的覆盖,并不断拓展延伸至更广泛区域;健全广覆盖、多维度宣传推广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境外来深人员等群体的支付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2024年12月31日前,持续巩固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
《工作方案》明确了优化支付服务工作专班及其职责分工,从十一个方面提出22项重点任务,将各项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将深圳市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优化支付服务等工作任务情况纳入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考核范围。
重点工作包括聚焦切实改善外卡受理环境、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优化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等。
·企业动态·
中联重科拟现金分红超27亿元
3月28日晚,中联重科发布2023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470.75亿元,同比增长13.08%;实现净利润37.71亿元,同比增长58.13%;归母净利润为35.06亿,同比增长52.0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08亿,同比增长109.51%。
年报披露,拟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0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超过27亿元,分红率高达约80%。公司实现质量回报双提升。
据了解,自上市以来,不算本次分红,中联重科已累计分红超25次、分红金额超235亿元,超过公司从股票市场融资的金额,历史整体分红率约为42%,股息率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近5年公司还持续开展大规模股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近48亿元。
比亚迪拟现金分红超90亿元
据悉,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002594)3月26日晚间正式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扣非后净利润为284.62亿元,同比增长82.01%。比亚迪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96元(含税),现金红利总额约为90.12亿元。
在年报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还发表了一封致股东公开信表示,继续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目前,比亚迪持续完善品牌矩阵,已形成由“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及“方程豹”品牌所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2023年内各品牌市场表现亮眼,多品牌策略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
字节跳动辟谣收紧美国开店政策
3月27日晚,字节跳动在今日头条官方账号发布辟谣声明,称近日有媒体转发外媒报道称TikTok电商收紧了美国开店政策,该信息不实。TikTok电商对商店中的所有卖家都有明确的政策和要求,包括对国际卖家的要求,自2023年9月TikTok商店在美国推出以来,这些政策和要求一直没有改变。
·海外经济·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修正终值为3.4%
据悉,美国商务部3月28日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4%,较此前公布的修正数据上调了0.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3%,较此前数据上调了0.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上调1.3个百分点至增长3.7%。
当季,私人库存投资拖累经济0.47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净出口提振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商务部将于4月25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首次预估结果。
美国和墨西哥将合作开发半导体供应链
3月28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将与墨西哥基于《芯片法案》设立的国际技术创新基金合作探索半导体供应链,发展半导体供应链多样化。
拜登政府目的是打破中国台湾在半导体技术上的优势,重建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
2022年8月,拜登总统签署了《2022年芯片法案》,设立5亿美元基金用于发展美国半导体制造和研究。
德国权威机构下调今年德经济增长预期
据报道,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3月27日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将2024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0.1%,比去年秋季发布的预测值低1.2个百分点。
报告说,预期大幅下调主要是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影响。出口疲软将拖累2024年德国经济,而私人消费复苏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此外,预计今年德国通胀率将由去年的5.9%大幅降至2.3%。
报告同时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4%。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斯特凡·科茨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当前德国经济整体表现仅略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总体低迷。尽管经济可能会在今年春季开始复苏,但力度不会太大。
这份报告由德国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哈雷经济研究所和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经济研究所联合完成。
联合经济预测报告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是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日本政府新财年预算规模略有收缩
据悉,日本国会参议院3月28日傍晚批准了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本政府财政预算案,预算总额为112.57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1日元)。与上财年相比,日本政府新财年预算规模略有收缩,结束了财政预算连续11年创新高的局面。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上财年相比,2024财年预算规模收缩约1.8万亿日元。与此同时,新财年防卫预算增加16.6%,约占日本财政开支三分之一的社会保障预算增加2.3%,两项开支均创历史新高。
据日本政府预测,2024财年日本税收收入约为69.6万亿日元。为弥补收支缺口,政府拟新发国债35.45万亿日元。新财年日本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存度上升至31.5%。
日本国会众议院已于3月2日通过政府新财年预算案,参议院批准意味着这一预算案在国会正式通过。
香港金管局推出9项措施纾缓中小企业经济压力
据报道,香港金融管理局3月28日联同“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宣布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获取银行融资,协助它们持续发展。
金管局表示,中小企是香港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银行的重要客户群。在2023年,参与“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的11家银行共批出超过11万笔贷款予中小企客户,涉及的授信总额超过4500亿港元。尽管本地经济逐步复苏,但部分中小企的经营环境仍然面临挑战。协调机制经听取工商界意见后,决定推出9项措施,协助中小企驾驭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并提高它们面向银行的议价能力。
推出的9项措施包括:不要求按时供款按揭客户提前还款;调整信贷额度给予客户最少6个月过渡期;加快处理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申请;按“还息不还本”计划原则支援有困难客户;提供更切合中小企需要的信贷产品和其他支援服务;积极考虑利息和收费减免;设立一站式平台提供银行中小企服务资讯;便利客户转换贷款银行;银行业界定期与商界组织会面了解中小企需要。
金管局表示,将通过“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跟进以上措施,并与银行业和工商界保持紧密联系,携手支持中小企持续发展。
香港银行公会对此表示欢迎。香港银行公会表示,银行业一直支持香港客户在复苏过程中稳步前行,将继续与金管局及商界紧密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支援。除了支持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银行也提供简化贷款产品,并积极投资金融科技以简化申请流程等。同时,银行也会评估客户要求,帮助其应对资金压力。
·研究探索·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应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证券时报3月29日刊发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任寿根撰写的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反映的是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从而带来一国生产效率质的提升。新质生产力注重底层技术的创新及其高效运用。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生产链条的长度正相关。生产链条的长度也称为生产的迂回度。一国生产的迂回度越高,则该国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此外,迂回生产链条上各环节产品种数越多越好,如此可增加生产的多样性。生产的多样性可避免一国经济过度依赖少数产业,进而避免经济的过度波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增加一国生产的迂回度以及迂回生产链条上各环节的产品多样性。
在新时代,中国要坚定地依靠创新、依靠技术进步、依靠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主导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遵循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在新质生产力的客观规律,超常规地鼓励创新,尤其是关键领域的重大创新。其二,毫不犹豫地优化产业结构。应把握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超常规地发展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核心、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超前战略。当前正爆发第四次科技革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这次科技革命中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其四,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鼓励创新,需要完善专利制度,保障创新者的收益。
·社团工作·
中钢协倡议维护市场稳定
据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3月28日发布题为“认清形势 保持定力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的倡议书。倡议书指出,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行业,对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春节以来,钢材市场快速下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短期内钢材市场大幅波动,不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倡议书提出以下五点倡议。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近期市场下行的主要动因源于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放缓,导致下游需求启动缓慢。生产的前置条件是消费,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盈利。在钢铁供给强于需求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供需动态均衡的关键是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作用。钢铁企业要主动作为,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自律生产方式,降低生产强度。
二、凝心聚力,促进有序发展。钢铁企业要按照“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三定三不要”原则,追求有质量的经营、有效益的发展,减少无效供给,维护供需平衡。龙头企业要站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担当作为,率先垂范,促进钢材市场平稳运行、有序发展。
三、保持定力,维护市场稳定。近期钢材市场波动明显,存在追涨杀跌现象,放大波动幅度,不利于钢材市场平稳运行。钢铁企业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保持战略定力,反对低价倾销,抵制恶性竞争,共同营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管控好销售渠道,严防低价抛售扰乱市场行为,避免市场踩踏,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四、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钢铁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合作方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越是在市场下行的时期产业链协同作用越发重要。钢铁企业要加强上下游沟通交流,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互信,深化合作,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五、坚定信心,谋划生产经营。钢铁行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求总量已达峰值,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着政策逐渐落地,预计下游需求将逐渐释放。当前中国钢铁需求规模依然庞大,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行业适应市场的能力。钢铁企业要理性分析、准确研判、充分把握市场走势,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控生产节奏,尽快降低企业库存,实现供需动态匹配。
中国互金协会组织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试点工作
据悉,为了指导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机构共同抵御黑灰产的侵害,维护行业正常秩序,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全面组织开展行业协同工作,发布《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和《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同、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倡议》,组织研制《金融领域维权信息网络发布指引》等业务规范,建立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工作机制。
近期,协会开展了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试点工作,组织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处理了一批反催收教学、宣传虚假金融机构政策等疑似黑灰产的短视频。该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防止广大金融消费者受到金融黑灰产的侵害,彰显了相关会员单位对于维护安全健康的网络生态、严厉打击金融黑灰产的重视,积累了网络平台和金融从业机构团结协作的良好经验。
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试点工作范围,尽快发布《金融领域维权信息网络发布指引》等业务规范,不断健全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工作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